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港澳臺志願者:災區孩子很堅強 願人們活在當下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10日 08: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汶川特大地震三週年

2008年5月台灣搜救隊在綿竹搜救(受訪者提供)

台灣搜救隊隊長陳大誠

香港志願者何柏存

  華西都市報見習記者侯婷婷

  ●我所做的其實只是陪著災區的孩子們度過一段艱難生活。

  ●我發現,原來周圍有很多人都在危險面前,願意放下工作前往災區幫助受災群眾。

  ●救援中看到災難面前的人們那麼團結,讓我印象很深刻。

  人物檔案

  何柏存

  香港音樂創作者,2008年直到現在,一直以志願者的身份在地震災區的學校從事心理重建工作,每年都往返于四川和香港之間。

  譚幼萍

  澳門醫務社工,曾參加東南亞海嘯心理重建工作,"512"地震後趕赴四川災區做心理重建志願者,工作三個月。

  陳大誠

  台灣搜救隊隊長,曾參與綿竹漢旺災區救援,之後又被台灣紅十字組織派到四川負責災後援建工作。

  連線香港 音樂創作者何柏存用歌聲為孩子療傷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中華民族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一時間,全國各地人民都行動起來,港澳臺同胞也紛紛伸出救援之手有力支援災區,他們派出醫療隊、救援隊、志願者……各種力量源源不斷給災區帶去了物資、專業技術和愛心。不僅如此,他們還參與了災後重建,不少人直到今天還留在四川忙碌著。

  4月20日前後,記者聯絡到他們,在回憶自己當時在四川的經歷時,他們也表達了對災區人民的希望。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汶川地震,幾分鐘後,消息傳到香港,正在享受佛誕假日的香港社會立即行動起來。

  39歲的何柏存是一名香港音樂創作者,2008年7月就以志願者的身份來到地震災區直到現在。他用自己創作的音樂為災區的孩子帶去快樂。當記者聯絡到何柏存時,他説自己從汶川回到香港才兩天。

  華西都市報:當時地震發生後,你為什麼會來四川災區?

  何柏存:我從媒體報道中看到地震情景,內心一直慼慼然,想為受災的朋友做一點事情。

  華西都市報:在此之前有過做心理重建志願者的經歷嗎?

  何柏存:2005年印尼海嘯後,我曾前往斯裏蘭卡災區通過音樂創作演出,做災區人們的心理重建工作。"512"地震發生後,我參與到香港"全人藝動"藝團中,來四川做災區兒童心理重建工作。我已經做志願者3年,每年都要來四川3、4次,每次待一個月左右,多在北川、汶川等地學校開展心理重建工作。

  華西都市報:具體做些什麼呢?

  何柏存:和災區的小朋友一起創作歌曲並演唱,陪他們玩耍。"小鳥和小草相互安慰,昂起頭喚彩虹,彩虹説不怕……"這是我和孩子們一起創作的歌曲《小草》,非常積極向上。

  華西都市報:災區的孩子給你什麼印象?

  何柏存:感觸最深的是這裡的孩子努力生活的勇氣。每一次離開,都讓我能更清楚的定位自己。我所做的其實只是陪著災區的孩子們度過一段艱難生活,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比想象中更堅強。

  連線澳門 醫務社工譚幼萍希望人們活在當下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澳門特區政府向災區人民表達關心和慰問,並且全力支持救援賑災。正是這場劫難,把澳門與四川緊緊地連在一起。譚幼萍是一名澳門醫務社工,2008年8月,作為一名志願者來到四川做災區心理重建工作。其實做志願者工作之前,她也曾遇到周圍人的反對。

  華西都市報:當時一起來四川從事心理重建志願者的有幾個人?

  譚幼萍:當年趕赴四川災區的澳門志願者總共有6人,大家現在的生活都平安。

  華西都市報:除了心理重建,還參與過其他工作嗎?

  譚幼萍:我以前也參與過東南亞海嘯後受災地區人民的心理重建工作,看到"512"地震後的新聞報道後,就來到四川依舊做心理重建工作。玉樹地震後曾想去青海,因為不適應高原氣候沒能去。

  華西都市報:你的工作是什麼?

  譚幼萍:我的工作主要分兩部分,一項是聯絡志願者,另一項是和2位香港社工一同指導3位四川社工的服務工作,包括營內探訪、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評估、災區兒童心理支援等工作。

  華西都市報:參加了這麼多次心理重建工作,對你個人有什麼影響嗎?

  譚幼萍:參加過多次心理重建工作,每次印象都很深刻。其實,我出發前遇到過反對的聲音,內心充滿了孤獨和無言,但起程後發現,原來周圍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樣,放下手頭的工作前往災區幫助受災的人,我下定決心既然已經決定的事,就用心去做。

  華西都市報:3年過去了,你對曾經幫助過的人想説些什麼?

  譚幼萍:對受災的人,我只希望他們"心存仁愛,活在當下"。

  連線台灣 搜救隊隊長陳大誠 綿竹比以前更漂亮

  地震發生以來,從台灣海峽彼岸傳遞而來的愛心,源源不斷地鼓舞著災區人民重拾信心、重建家園。台灣社會知名人士、企業和民間團體,通過海峽兩岸關係協會、中國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還有受災省市政府等,向地震災區捐贈了大量的資金和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物資。

  2008年5月12日中午,在台灣青年公園,台灣紅十字會組織的志工和消防部門正進行一場地震救援演習。演習進行到下午3點,台灣紅十字會賑濟及志願服務處處長陳大誠得到四川發生大地震的消息。3天后,陳大誠帶著救援隊伍來到災區救災。

  華西都市報:3年前的搜救隊是怎樣一支隊伍?

  陳大誠:這支隊伍包括消防人員,醫療人員和一些志願者。很多人都是有過印尼海嘯救援經驗的。和這個隊伍一起的還有一隻經過專業培訓的搜救犬貝莉。

  華西都市報:搜救過程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

  陳大誠:儘管以前參與過很多災難救援,但在綿竹漢旺看到的災難情景,讓我震驚了。還有,救援中看到災難面前的人們那麼團結,讓我印象很深刻。搜救過程中我們和來自杭州等地的救援隊相互協作,雖然搜救的結果很遺憾,截止5月20日離開,我們都沒有搜救到生還的人,但努力搜救的過程很讓我震撼。

  華西都市報:搜救結束後,你還留下來從事災後重建工作?

  陳大誠:是的。救援讓我對四川了解不少,因此,2008年10月,我被台灣紅十字組織派到四川負責災後援建工作,每個月在這裡待三個星期。這幾年,在大陸待的時間比台灣多,恰好也見證了重建帶來的變化。

  華西都市報:還去過當時搜救的綿竹嗎?

  陳大誠:地震後去過不少次,現在的綿竹修建得比以前更漂亮,我希望這裡的人們生活比以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