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金代關帝廟失修 專家呼籲“搶救”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9日 04: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昨日,西四北大街167號北關廟建於金代,現為民居,為西城區文保單位。本報記者 孫純霞 攝

  西四北關廟大殿現為民居,因裝置了天花板,大殿頂部的彩繪仍保存完好,從掉落的天花板下,大致可看到彩繪,但還需打開天花板,進行進一步勘測。

  作為重要古建和文保單位,應對其予以保護,一方面是對文物的保護,另一方面也可解決民生問題,即居民居住的安全隱憂。

  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

  西四北關廟地下有地鐵通過,居民的居住安全也存在隱患,目前搶救性保護是首要應考慮的問題,也希望能引起相關政府部門的重視。

  著名文物保護專家、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 謝辰生

  本報訊 (記者姚瑤 實習生楊瑞)西四北大街167號,北京現存最古老的一座建於金代的“護國雙關帝廟”,目前已成為居民和租戶混住的“大雜院”。昨日上午,多名文保名家趕到現場考察,並進行論證。因年久失修,且現為民居,專家呼籲政府對其進行搶救性保護和修繕。

  專家現場考察關帝廟

  西四北大街167號,除一面向東的倣木磚雕結構山門外,外表看起來與普通居民院無異,院內有近20戶居民和租戶混住。

  據西城區文化委原主任許偉介紹,事實上,這是一座建於金代的“護國雙關帝廟”(簡稱西四北關廟),也是北京最古老的關帝廟,目前仍基本保持了原建築格局,2007年列入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昨日上午9點多,三位白髮蒼蒼的著名文保專家謝辰生、羅哲文、馬自樹走進這個院落,就建築形制、保存情況等進行現場考察。幾戶熱心的老住戶主動打開自家家門,讓專家們拍照並詳探究竟。

  專家實地考察發現,西四北關廟山門、大殿為金元風格,大殿木結構完整,但因年久失修,現狀不容樂觀,亟須保護修繕。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馬自樹説,該基金會正在籌建關公文物保護專項基金,目的即在保護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關公文物。因基金會力量和資金均有限,希望從民間文物保護的角度,組織文保專家對西四北關廟進行考察和論證,呼籲並促進相關政府部門對文物的保護和修繕。

  建築和文化價值凸現

  許偉説,西四一帶是北京元代建築保存最多的地區之一,白塔寺、廣濟寺、萬松老人塔和西四北關廟均為地標建築。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胡小偉説,西四北關廟有不少記載歷朝修葺情況的碑刻,現保存于首都石刻博物館,根據碑文,可確定該廟建於金代大定年間(1161年至1189年),元代泰定年間進行重修,距今有800餘年歷史。

  除建築價值外,西四北關廟的保護修繕有更深的文化價值。胡小偉介紹,從朝陽門至阜成門,是一條保存中國歷史上多個宗教和平共處景象的朝阜大街。在西四北關廟左右,西有藏傳佛教寺廟白塔寺、漢傳佛教寺廟廣濟寺,東有儒家祠廟歷代帝王廟、天主教西什庫教堂等。

  胡小偉説,正因為這一反映中國文化和諧內涵的奇特現象,保護朝阜大街歷史文化列入北京“十二五”規劃,也希望近百年間逐漸湮沒的西四北關廟能得到保護修繕,重放光彩。

  探訪

  居民擔憂居住安全

  62歲的居民徐武彬在西四北關廟住了60年,在她年少時,正殿還無人居住,裏面供奉著關公塑像,一到夏天,大夥兒都去大殿裏乘涼。“那會兒院裏有兩個影壁,大殿前還有兩尊馱石碑的赑屃(b岥x岥),院裏種著花。”徐武彬説。

  如今,老居民擔心的卻是居住安全問題。55歲的張先生在院裏住了50年,其家便是正殿中的一間,“正殿的梁木都腐朽開裂,家裏放的冰箱都是傾斜的。”張先生説。

  該院地下有地鐵四號線通過。徐武彬説,修地鐵時,工作人員曾進行測量,稱院內地面比馬路牙子低75厘米。“因地勢低,一下雨,馬路上的雨水全往院裏灌。”正殿的柱子底部已明顯能看見腐朽痕跡。

  老住戶表示,希望能儘快得到保護和修繕,既保護文物,也能改善居民的生存環境。

  回應

  保護修繕工作正逐步推進

  昨日,西城區文委相關人員表示,西四北關廟已于2007年列入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近兩年來,也一直在進行危房鑒定、現場勘測等工作,並已出具了修繕設計的圖紙。

  該人員説,將對專家們的論證意見進行進一步探討,目前的保護修繕工作也在逐步推進中。

  本報記者 姚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