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參觀地震重災區恢復重建 國際友人驚嘆“中國奇跡”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6日 09:1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汶川特大地震三週年

  據新華社成都5月5日電

  新華社記者 余裏

  “不敢相信!這真是汶川地震的重災區嗎?怎麼一點都看不出地震的痕跡!”美國客人、芝加哥湖岸旅行社總經理貝蒂,在震後重建的四川汶川水磨鎮參觀後,向記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汶川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創造的“中國奇跡”,不僅感動了中國,也感動了世界。汶川大地震發生3週年之際,一批批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訪客們,通過不同渠道來到汶川地震災區,感受災後恢復重建的巨大變化。

  行走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水磨鎮,映入客人們眼簾的,是一排排黃墻青瓦的藏羌民居;店舖林立,雕花木門恢復了明清風韻,每家每戶的窗欞雕刻上了不同的裝飾圖案,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好像水墨畫卷。

  “在過去兩天的參觀中,我感覺到了四川令人驚嘆的變化。汶川和北川的實地考察,讓我深切感受到災前災後基礎設施和旅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世界旅遊組織執行主任索丹索莫基對記者説。

  “四川災害應對和災後恢復重建的成功經驗,勢必成為全球應對危機的寶貴經驗。”索丹索莫基還向災後旅遊恢復重建與發展振興的國際同行們推介説。

  亞太旅遊協會副首席執行官張科德説:“在這方面,四川人民正是我們的榜樣,他們積極投入恢復重建,為生活開啟新的方向。這不僅是一個偉大的經濟奇跡,更是一個偉大的社會奇跡。”

  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客人告訴記者:“地震時的汶川災區,可以用‘滿目瘡痍’來形容,那時到處都是倒塌的房屋和臨時搭建的板房、帳篷,道路泥濘難行。現在,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水磨鎮位於汶川南部山區,是藏、羌、回、彝、漢等多民族聚居地,距離震中映秀鎮不到10公里。當時,水磨全鎮近2萬人受災,92人死亡,大量居民住房、公共基礎設施倒塌或嚴重損壞。

  大地震發生後,政府在第一時間組織力量拯救生命,並迅速開展恢復重建,實行“對口援建機制”。經濟發達的廣東省佛山市負責重建水磨鎮。援建者沒有把重建當作一個“房倒蓋房、路壞修路”的建設任務,而是開展調研,跑遍當地山山水水,在深入了解經濟發展、歷史文化、群眾需求後,才制定了重建規劃。

  地震前,水磨鎮是阿壩州的工業示範區,有63家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剛剛進駐水磨之初,佛山市援建者很震驚:沒想到,這裡的空氣居然比經濟高度發達的珠三角還差。

  最終,援建者與當地政府和居民商定,決定搬遷、關閉位於水磨鎮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佛山市按照“生態、文化、安居、樂業”的理念打造全新的“水磨羌城”,讓水磨成為一個宜居的旅遊城和文化城,各方面都比地震前要好。

  “援建不僅是原址重建,讓災區的群眾有房住,還要考慮他們以後的生存發展,要有長遠的生活保障。”援建組恢復重建項目代建管理中心主任陳樹峰説。

  已建成的“水磨羌城”由和諧廣場、170幢居民樓、農貿市場等組成,總建築面積4萬餘平方米。“水磨羌城”借鑒羌族傳統民居風格,結合西羌的深厚文化內涵,形成協調統一、民族特色明顯的羌寨。

  如今,全鎮300多戶人家過上了“家家有住房,戶戶有商鋪,人人有就業”的生活。目前,每天最多時有近2萬遊客前往水磨鎮參觀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