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補栽箭竹累死20多匹馬 “震生”熊貓重返唐家河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4日 11: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三年重建,青川唐家河自然保護區盼來“野性回歸”

  【地標檔案】唐家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廣元青川縣境內,岷山山系龍門山脈西北側的摩天嶺南麓,是以大熊貓、牛羚、川金絲猴等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存環境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

  華西都市報記者周海波梁波

  ●震前,唐家河曾令國際生態旅遊者趨之若鶩。

  ●震後,嚴重災情曾使無數關心唐家河的人們嘆息“美景難再”。

  ●如今,唐家河生機重返,野性回歸——大熊貓回來了,其他野生動物也回來了!

  一場特大地震,唐家河自然保護區遍體鱗傷,3000畝大熊貓主食箭竹林被損毀;道路、通訊、電力基礎設施被破壞。

  封山育林、植被改造、人工造林……三年重建,唐家河重新迎來了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的蹤跡。

  打造生態旅遊示範區的重建計劃也將迎來碩果,近日將舉行中國青川唐家河生態旅遊區開放儀式。

  昨晚8時,華西都市報記者對話青川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唐家河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處長彭仕揚,聆聽唐家河“野性”歸來的重生幕後。

  震傷之痛

  發現珍稀動物遺體眼淚止不住地流

  “512”地震之前的唐家河保護區,還是一個初級自然保護區,其旅遊産業正在起步。“每次步入保護區,我以為自己去了非洲大草原。”在彭仕揚的記憶中,總是這樣一番景象:保護區內,不僅有數千畝野生紫荊花林、杜鵑花林,更令人吃驚的是,麂子、牛羚、扭角羚等野生動物,隨處可遇。

  説起三年前的地震,有這樣一組數據,彭仕揚至今都還記得:地震後,區內60余處山體滑坡,森林植被損毀近5萬畝,其中,大熊貓主食箭竹,損毀面積近3000畝。

  “棲息地受破壞,箭竹受損毀,國寶就會離開唐家河,你説,心疼不心疼?我們還發現了扭角羚、斑羚、毛冠鹿、野豬等野生動物的遺體,共計17具。看到這些珍貴動物的遺體,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了出來,根本止不住……”

  除生態資源被破壞外,保護區交通、通訊、電力、博物館等基礎設施和設備全面受損,損失高達3.7億元。可以説,這場地震帶來的是“滅頂之災”。

  重建之難

  人工補栽熊貓“口糧”曾累死20多匹馬

  震後第三個月,唐家河就啟動了重建工作。恢復重建項目由生態修復、陰平古道風景名勝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三大塊組成,包括20個子項目,總投資金額達2.3億。

  同時,唐家河還充分發揮特有的生態資源優勢,將東河口地震遺址公園、青川地震博物館、青溪古城、陰平村等景區共同組成“唐家河國際生態旅遊區”。

  唐家河有“熊貓樂園”的美譽。作為大熊貓的主要“口糧”,震後大約有3000多畝的箭竹林被損毀,為儘快修復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區採取了封山

  育林、植被改造和人工造林等措施。

  戰線長、運輸難、氣候條件差、施工難度大,是唐家河恢復重建的幾大難點。

  低海拔地區的箭竹採取了人工修復的措施,“因為不通公路,我們只能靠人背馬馱……”彭仕揚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得罪’動物保護者的數據”——“人工修復時,共有20多匹馬活活累死在路上……”

  最難以控制的是唐家河的氣候狀況,夏天山洪來臨時,深山老林的工地就變成了“孤島”,兩三天運不進一點食物,工人們只能餓著肚皮搞重建。

  重生之喜

  拍到“震生”熊貓唐家河重返生機

  歷經三年重建之後,彭仕揚告訴記者,“我可以摸著良心説:如今的唐家河,生機重返,野性回歸——大熊貓回來了,其他野生動物也回來了!”

  在2010年,保護區內曾五次拍到活體大熊貓。特別是還拍到了一對大熊貓母子。經專家鑒定,小熊貓是震後出生的。

  “看到這對大熊貓母子的照片,我高興得跳起來。國寶回來了,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歷經三年重建,它們的棲息地沒有受到影響。除了國寶蹤跡可循,扭角羚、金絲猴等野生動物,也頻繁出現在更新林地上,讓唐家河一片生機,讓唐家河野性重生!”

  對話

  發展之路

  嚴控生態旅遊規模讓保護區居民變“景民”

  華西都市報:唐家河將走旅遊發展路,如何處理生態保護和旅遊開發的關係?

  彭仕揚:生態保護是唐家河發展的固本之基,是唐家河可持續發展的根本。災後重建中,我們鎖定“把唐家河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示範自然保護區和生態旅遊示範區”發展目標,一方面嚴格控制生態旅遊規模,在可控範圍內開展;另一方面,與青川地方政府統籌協調,加大青溪鎮鄉村旅遊開發及青溪古城的打造,最終形成川北獨具特色的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

  華西都市報:怎樣解決保護區內居民的生活問題?

  彭仕揚:我們將結合災後結構調整、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和新型旅遊集體組織培育創新鄉村旅遊發展模式,變災區群眾為“股民”、“景民”。在旅遊産業重建中,以轉型升級為主題,推動旅遊業“三大轉型”,即從門票型經濟收益模式轉型為目的地型經濟收益模式,從觀光旅遊轉型為休閒度假旅遊,從農家樂旅遊轉型升級為鄉村度假旅遊。

  華西都市報:唐家河今後發展之路在何方?

  彭仕揚:經過三年重建,唐家河自然保護區已全面完成恢復重建工作,景區也將重新開放。

  “唐家河國際生態旅遊區”北接九寨溝,南連劍門關,將地震旅遊、感恩旅遊、生態旅遊、探險旅遊、文化旅遊疊加重合,將向國內外遊客推出數條精品主題生態旅遊,將唐家河打造成為國際生態旅遊度假目的地和川北旅遊新品、生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