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七旬翁繪就柴橋版“清明上河圖”

發佈時間:2011年05月03日 10:0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寧波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圖為老人和他的柴橋版“清明上河圖”。(通訊員 攝)

  北侖新碶外洋新村有一幢普通的居民樓,71歲的農民畫家顧文洲老人就住在這裡。

  由於家境困難,顧文洲只讀了4年小學就輟學了。之後的10多年裏,他在家裏務農,後來又跟著村裏的老醫生學習醫術,做了30多年的鄉村醫生。

  60歲那年,老人離開了鄉村醫生的崗位,生活一下子閒了下來,於是想起了兒時的愛好:畫畫。老人説,自己未受過任何的專業訓練,但他的外公和母親都喜歡畫畫。讀小學時,他畫過班級裏墻報和黑板報上面的插圖。

  剛開始顧文洲以臨摹為主,用鉛筆畫簡單的動物和風景畫,練習勾勒輪廓。後來,老人開始學著用水彩顏料和彩色水筆作畫,並在臨摹畫作時加進了自己的內容。幾年下來,畫作也算“有模有樣”了。

  談起被人稱為柴橋的“清明上河圖”——《大明中期柴橋鎮文化盛世》作品,老人告訴記者,10多年前,他在一本書中看到過一幅反映明朝中期北侖柴橋鎮風土人情的畫,雖然這本書已經找不到了,但那幅畫卻讓他印象深刻。有感於柴橋曾經的繁華景象,去年年初老人就萌發了創作一幅《大明中期柴橋鎮文化盛世》圖的想法。

  為了創作好這幅再現歷史原貌的大場景畫作,老人花了四五個月時間,一次次去柴橋老街實地尋訪,向當地老人打聽。從去年5月起,老人正式動筆作畫。

  由於要把那麼多的房屋、人物等在小小的一張畫紙中表現出來,構圖、排列、定比例等就顯得很重要。他先用鉛筆在白紙上打草稿,然後用鋼筆和水筆細細勾勒出建築物、人物、船隻、草木等的輪廓,最後上色。幾易其稿,歷時3月,一幅長2米、寬70厘米的《大明中期柴橋鎮文化盛世》畫作終於完成了。看過畫作的人無不為作品所體現的豐富內容所折服,紛紛稱之為柴橋版的“清明上河圖”。

  由於畫作精美,又充分反映了柴橋在一定歷史時期的發展情況,此畫最終被街道文化站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