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我國留學生低齡化趨勢明顯 生存狀況引發關注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8日 08: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方網4月28日消息:去年25萬多人出國留學其中超兩成是中小學生 留學生低齡化趨勢明顯生存狀況引發關注

  汪某機場刺母案目前尚未有下文,公眾由此而發的對“留學熱”的探討和反思仍在繼續。

  2011年4月1日,西方的愚人節,上海籍留日學生汪某在這一天開了一個讓人痛心疾首的狠毒“玩笑”:因為在上海浦東機場向母親顧某要錢不成,剛下飛機的他竟從隨身攜帶的行李中拿出一把水果刀,在眾目睽睽之下向母親連捅9刀。經搶救,顧某已脫離生命危險,汪某被刑事拘留,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懲罰。

  儘管這是一宗極端的個案,但卻引發了人們對留學生生存狀況的關注。據了解,中國去年有25萬多人出國留學,其中兩成多是中小學生。深入了解留學生在海外的生活,並在此基礎上全方位地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尤為重要。

  留學生調查(上)

  學生篇

  茂名姑娘陳寒今年19歲,去年夏天從茂名一中高中畢業後,她通過留學仲介去了日本。她在日本的求學經歷與刺母的汪某相似,第一年在東京的語言學校學日語,然後著手考日本的大學。

  出國留學

  一個個看似輕易的決定

  陳寒的家境算不上富裕,父母的家教非常寬鬆。高一那年,陳寒對日本漫畫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她就産生了高中畢業後赴日留學的念頭。

  她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把這個想法告訴父母,而是“偷偷”地用平日攢下的零花錢和壓歲錢報了一個日語學習班,瞞著父母偷學日語,投入了不少精力。直到高三,她才把自己的留學計劃告訴家人,陳寒“能言善辯”,僅僅花了一個晚上就説服了他們。

  高考並不考日語,陳寒的這個決定意味著她早早地遠離了中國孩子的常規成長軌跡,某種意義上,她甚至已經無法反悔。高考前,她沒怎麼認真復習功課,最終的成績也未過重點線。“即使過了(重點線),我也會去日本的。”陳寒赴日留學的想法很堅決。

  為了赴日留學,陳寒準備了2年時間,不可謂不週到;與她相比,不少低齡留學生的決定顯得相當草率。“我高考沒考好,與其在國內的二本大學混4年,還不如早點去國外留學,接受更先進的教育。”赴澳大利亞留學的小林在談及當初出國的原因時説,“當時我與爸媽只討論了一個小時,就下了這個決定,馬上報了雅思培訓班,第二年就出國了。”至於出國留學的開銷和其他重要的須知事項,一家人當時並未討論過,純粹“摸著石頭過河”。

  面對孤獨

  須戰勝“寄人籬下”的感覺

  19歲的廣州女孩王立衡,是國內青少年文學界小有名氣的“小作家”,曾任中國少年作家學會副主席兼廣東省分會主席。小學時,她曾追隨赴英留學的父親在英國念過一年半小學;在廣州二中和六中念完高一以後,她又獨自踏上了留學英國的旅程。

  王立衡告訴本報記者,她就讀于英格蘭北部林肯郡的約翰雷格中學,全校共有兩千六七百名學生,其中國際學生共約兩百名,中國留學生有一百人左右。跟許多中國低齡留學生一樣,王立衡寄住在一戶當地的中産家庭。

  這所學校位於一個小鎮,留學生們的日常生活“非常簡單,甚至非常無聊,吃喝玩樂比起中國差遠了”。“什麼東西都貴,所有吃的都難吃。”

  寄住當地家庭,除了練習英語等顯而易見的好處外,也時常讓中國留學生們産生“寄人籬下”的孤獨感,逼迫他們儘快提高陌生環境下的交際能力。在國內,家人都圍著他們轉;而在異國的寄宿家庭,他們首先要學會的是“守規矩”。

  王立衡介紹説,有的寄宿家庭缺乏人情味,有的房東有潔癖,甚至會檢查留學生房間的衣櫃是否整潔,這讓留學生感覺隱私受侵犯……在種種規矩的束縛下,留學生必須學會跟房東“談判”。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還得糾纏于這些家務瑣事,這讓王立衡感覺有心理壓力。

  譬如寄宿費,費用標準是由學校與各個寄宿家庭統一約定的(每週95英鎊,約合1000元人民幣),一週一繳。當地有項規則:假若學生連續七天不住在家裏,則應免除相應的寄宿費。有一次,王立衡和幾個同學利用假期去蘇格蘭旅行,往返共六天,大家都向房東提出能否通融地減免寄宿費,結果卻各不相同。

  有的房東客氣地答應了;而王立衡的房東一聽她提出這項要求,立馬找出了協議,用嚴厲的口吻對她説:“你看,白紙黑字寫著,只要你住了一天,就必須繳納一週的生活費。”

  “這句‘白紙黑字’讓我覺得很委屈,我感覺她完全沒有把我當成朋友,我們之間似乎只是住客和房東的關係,我住的不是家庭,而是‘旅館’。她一直很計較錢,比如要求每週的某一天住宿費必須到賬,遲一天就要被她叫到面前‘談話’,仿佛我是個賴賬的人。”房東讓王立衡産生了“寄人籬下”的孤獨感,與此同時,也拓寬了她的胸襟。

  “在飯桌上,我會主動找話題跟房東夫婦交談,盡力營造好的氣氛,他們也願意跟我談。除此以外,我們平時就很少碰面。我對房東特別客氣,如果發生矛盾,基本上都是我妥協,畢竟住在人家家裏,關係搞不好對我很不利。”王立衡笑著説。

  朋友圈子

  並非都是“富二代”

  在採訪中,不少受訪的留學生都表示,他們很難真正融入當地的文化,朋友圈子以華人為主,談戀愛也基本上只找華人。

  “很多華人同學初中、高中階段就來澳大利亞留學了,可是畢竟和當地人的文化、興趣都不一樣,大家還是習慣跟華人相處,平時一起外出打工、吃飯。澳大利亞人喜歡去酒吧搞派對,但我很難喜歡這些。”陸文然説,他今年20歲,老家重慶,2009年7月高中畢業後去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留學。

  王立衡説,英國是個外國人眾多的多元化國家,英國的老師和同學都早已習慣了留學生的到來,但中國留學生與英國同學的交往一般都不會太深。“首先是語言障礙,不管出國前雅思考得多好,出國後考試成績有幾個A+,都無法確保可以融入英國同學的圈子。即使英語很好,也可能交流不了。”王立衡認為。

  王立衡提到的問題,也是諸多中國家長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的原因,他們希望孩子能有儘量長的時間去融入當地的文化。王立衡認識幾位十歲出頭就被父母送去留學的孩子,他們就讀于英國最高級的學校“公學”(譬如大名鼎鼎的伊頓公學),這類貴族式的學校收費昂貴,但相應的教育水準也極高。幾年下來,他們能説一口地道的英語,不帶任何中國口音,幾乎完全融入了英國的文化。

  近年來,關於中國“富二代”留學生在發達國家不務學業、遊手好閒的報道從未斷過,而據王立衡觀察,這只是局部現象,並不能因此而“一棍子打死”整個留學生群體。她説,中國赴英留學生有不同的圈子:

  第一類被稱為“奢侈圈”,他們無心向學、生活紊亂,終日癡迷于名牌服飾、奔波于影院食店。這類留學生集中于倫敦等大都市,在王立衡所在的“無聊”的小城市,即便留學生們主觀上有這方面的意願,客觀條件也不具備。她認為,“缺乏誘惑”的環境給她的學習創造了有利環境。

  第二類是“學術圈”,這類人在低齡留學生群體中並不少見,因為有在英國考大學的壓力,他們每天為學習而忙碌,成績都還不錯,作為努力的回報,考上的大學基本上也都不差。

  第三類是“大神圈”,他們學習成績好,英語特別溜,而且最愛跟英國同學一起搞課外活動,最終考取的都是牛津、劍橋等頂級名校。留學生們把他們視為偶像,戲稱為“大神”。

  留學日本

  不打工是可恥的事

  賈慶生早在1998年赴日本留學,目前是廣州出國留學仲介機構“啟德教育”日本項目部的負責人。他在媒體上看到汪某刺母的新聞後感覺不可思議:“我無法想象,一個赴日留學生,供他留學的母親月收入只有7000元,他卻可以連續5年不打工。要知道,在很多留學生眼裏,不打工是一件非常可恥的事情。”

  “不打工,這個留學生也就缺失了一種社會教育。日本本國學生也都要出去打零工——日本的文化就是這樣的。”

  賈慶生表示,他認識的留學生中,90%以上都在打零工。按他估算,留學生即使打工不算太勤奮,一個月下來也能賺到10萬日元(約合8000元人民幣),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留學生及其家庭的經濟壓力。

  賈慶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到日本後先上語言學校,每年花費12萬~15萬元人民幣;上普通大學,每年花費15萬~18萬元人民幣,如果要上早稻田大學這類私立名校,花費更多。如果留學生堅持課外打工的話,一年可賺八九萬元人民幣,能幫家裏減輕不小的經濟負擔。”

  但並非所有的留學生都會外出打工。王立衡説,在英國,勤工儉學的中國留學生並不多,因為這勢必會分散留學生相當部分的精力;對自費留學的同學來説,時間就是金錢,外出打工得不償失。

  2年前王立衡到英國時,約翰雷格中學的年學費是五千英鎊,今年新入學的學生年學費將升至一萬一千英鎊,寄宿費、生活費都跟著漲。

  那些課餘打工的中國留學生一般在中國餐廳接聽外賣電話或送餐,工作時間比較長,得從下午五時一直忙到晚上十一、十二時。

  對於留學生打工的問題,王立衡的父親王曉華很有發言權,他是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廣信律師事務所的主任。2001年,40歲的王曉華為了拓寬視野,自費遠赴英國留學。在那裏,他遭遇了一件讓他很生氣的事情。

  那段時期,中國留學生圈子裏存在“假讀書、真打工”的情況。在英國,勞動報酬必須通過銀行轉賬,英國政府從2003年1月開始使出了“狠招”:下令所有銀行對就讀英國語言學校的中國留學生一律不開設賬戶——只針對中國留學生。由此一來,那些初到英國的中國留學生便失去了應聘打工的機會。

  這道帶有歧視性的“禁卡令”給當時的中國留學生帶來了諸多麻煩,沒有了銀行賬號,他們只能隨身攜帶大筆現金,現金被盜情況時有發生。直到2年後,這道禁令才被取消。

  學成歸國後,王曉華向廣東省政協遞交了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建議,他認為,全社會都應關心留學生、尤其是低齡留學生。中國政府應向日韓學習,通過使館加強對留學生的管理和幫助,並出臺規章,對這個群體加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