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80後"轉型的父母 "隔代教育"PK"親子教育"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5日 08: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80後”幾乎都是被珍惜著長大的。在他們的身上,有太多父母們刻意為之的痕跡。

  他們是作品,是父母信仰和理想的延伸。

  所以,這一代人中的大多數,都曾有過“被改造”、“被製作”、“被束縛”的成長經歷。

  如今他們也已為人父母,曾有過的叛逆和放抗,下意識地體現在他們教育子女的方式上。

  親子教育和隔代教育的矛盾終於碰撞起來,其實,教育的目的都是“塑造”,只不過方式、內容不同。而這場矛盾,更像是一場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拉鋸戰。

  “以後,等我有了孩子……”

  這幾乎是很多“80後”父母都有過的“假想”———來自於這一代人早年教育中的“怨念”。曾經被要求、被塑造,所以給下一代的自由,是他們當初的“不甘心”。

  上午7點55分,趙麗急匆匆拎著5歲的女兒,一路小跑的往幼兒園門口衝去。幸好時間趕得好。看著女兒進門,趙麗終於松了口氣。

  趙麗1984年出生,是典型的“80後”:性格直爽、打扮入時,言談舉止流露著這一代人特有的“自我意識”———這樣一個年輕女子,很難讓人相信她已經是一名5歲孩子的母親。

  趙麗現在在一家百貨商場工作。幾乎和所有的同齡人一樣,婚前的她愛玩、愛逛街、生物鐘混亂、作息顛倒,自在無約束。而自從婚後有了女兒,她生活節奏變了。由於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壓力,現在,很多同齡人選擇讓上一代人幫著帶孩子。但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的趙麗,她對子女教育有著自己的想法。

  在“80後”這一代人身上的眾多標簽裏,可能大多數人的童年都附帶著“束縛”的關鍵詞———這一代人,從生到養,幾乎是被父母當作作品來完成。行走坐臥、吃穿用度、學業事業、生活婚姻……幾乎每一個環節,都帶著“被干預”的“人工”的影子。

  同齡人如此,趙麗概莫能外。。

  從小“家教甚嚴”,她的種種愛好、興趣幾乎都是父母説了算。趙麗經常説:“以後等我有了孩子,決不能這樣教育”。這幾乎成了她最常説的話。

  於是,當女兒豆豆出生,她已經決定,要給孩子更多的空間,讓她在寬鬆的環境中長大成人。

  趙麗滿臉驕傲地説,雖然女兒現在只有五歲,但很多事情都是由她自己來決定。趙麗舉了個簡單的例子,她説,現在每次給女兒購買衣服、玩具時,都要徵求孩子的意見。而且平時也都是女兒自己搭配衣服穿。做媽媽的只在出現偏差時,才會“合理地糾正”。

  “父母皆禍害”

  “80後”父母喜歡把童年時代受過的“管制”放大到最大,於是,加諸上一代人教育方式上的詬病幾乎被“妖魔化”了。老人帶孩子總是有很多問題,所以孩子出了毛病,找爹娘吧!

  不比趙麗,“80後”王宇晴在兒子出生三個月後,就把他送到了爺爺奶奶家,與老人生活在一起。

  王宇晴有自己的無可奈何。由於工作性質,她跟丈夫經常需要加班,工作時間也不固定。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她只能選擇跟兒子分開,平日裏都是抽出週末或者請假去看看在老家的兒子。

  起初,王宇晴覺得,老人帶孩子,比起託管所啥的,放心。可是慢慢的,在與朋友、同事的溝通中,才發現事情並非這麼簡單。同事們聚在一起,經常會説起孩子,從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交談中,王宇晴發現,兒子跟他的同齡人似乎不一樣了。

  眼看著兒子都6歲了,卻不會自己穿衣服,平日裏吃飯,還得爺爺奶奶後面追著喂食。

  父母都是60多歲的人了,平日裏也只是帶著小孫子在家附近轉轉,更多的時候,孩子都只是待在家裏,不出門。

  王宇晴覺得,兒子變得比其他同齡的孩子內向得多,並不怎麼愛説話。

  王宇晴覺得不安了。

  她曾多次起了把兒子接到身邊的念頭,但幾次接回來之後,她發現了矛盾,甚至是衝突。

  除了對新環境不適應,每每王宇晴試圖糾正兒子一些不良習慣時,一旁的爺爺奶奶總是揚著雙手護著孫子:“孩子都這麼小,幹嘛逼著他幹這幹那。你沒時間帶,我們帶回家去。”

  問題終於出來了。

  該不該邊吃飯邊看電視、該不該吃零食……種種原本生活中的小問題,都能讓兩代人爭得面紅耳赤。而更讓王宇晴鬱悶的是,每次爭執的結果,往往是老人的“陽奉陰違”。在一項調查中顯示,由祖輩撫養長大的孩子身上常看到一些與身心健康不和諧的表現和特徵,比如:自我中心意識和依賴性特強;遇事膽小退縮、適應能力差;任性霸道或喜怒無常;不能融入集體活動,不能承受挫折。

  這幾乎是“80後”父母心頭共同的一塊“心病”—“——隔代教育綜合症”。

  都是藉口

  “生而不養,養而不教”,除了他們標榜要給下一代的“自由”之外,“不作為”成了更多人的通病。子女的指責和父母的委屈都是表面藉口,不管哪一代人,只要是教育,就一定包含了“要求”和“指向”,只是表現方式不一樣罷了。

  對於曾經受到的嚴厲、溺愛、甚至扭曲的“50/60後父母”教育,憤怒的“80後”們在網上猛烈的抨擊“父母皆禍害”。

  但曾為人父母、今為人祖輩的“50後”“60後”家長們,覺得又委屈又無奈。老人劉春梅就是這批受指責父母中的一員。

  孫子樂樂自從生下來以後,都是劉春梅跟老伴一手帶大,到現在為止,眼看孫子都四歲了,跟自己媽媽一起睡過幾晚,雙手都能數得過來。

  “一把屎一把尿養大的,比起他親爸親媽,孫子也是跟我們更親,你説我們做爺爺奶奶的能不可勁兒疼著嘛?”説到這兒時,老人眼圈都泛紅了。

  不僅如此,更讓劉春梅無法接受的是,自己不光得照顧孫子,還得照顧小兩口。平日裏,洗衣、做飯自不必説。她説,兒子媳婦工作忙,回來也都“歇著”。即使到了週末,小兩口睡得天大亮,自己做好飯,叫著吃飯都被抱怨。

  而對於自己與老人在教育上的分歧,劉春梅也是一臉的無辜:我們終歸是老了,教育觀念跟不上了。他們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可更多時候也是生而不養,養而不教。“發現有問題,就説老人慣壞的。真是吃力不討好!”

  子不教,誰之過?

  然而,對於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只要涉及“培養”、涉及“教育”,就一定意味著會有“能動”和“塑造”行為的産生。就意味著,你想讓你的孩子,按照怎樣的思路去成長。這是所有的父母都有“私心”,跟年齡、代際沒有關係,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

  不管孩子交給誰帶,第一個問題是,你會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不再是“管”與“不管”的問題,只是“管”的方式會是如何。隔代教育和親子教育之間的“博弈”,終歸是筆算不清的糊塗“家務賬”。

  但無論如何,不能在出現問題時,才一味地盲目去指責對方。爭吵是沒有用的。

  如何做個稱職的父母?是當前“80後”面臨的問題,它遠非讓孩子接受隔代教育還是親子教育那樣簡單,真正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關鍵。

  相關鏈結>>

  80後父母怎麼教育孩子82.6%認為應以身作則

  “80後”婚育高峰到來了,他們會是稱職的父母嗎?在育兒方式上他們和父輩有怎樣的不同呢?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全國10613人(其中96.6%的人是“80後”)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8.3%的人認為“80後”會是稱職的父母,38.9%的人表示不能一概而論,僅2.8%的人對“80後”缺少信心,認為他們不會是稱職的父母。

  “80後”父母怎麼教育孩子?調查中,82.6%的人認為父母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81.2%的人認為要多與孩子溝通和交流,注重孩子心理成長;74.2%的人認為應鼓勵和引導孩子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調查中,42.7%的“80後”表示不會像父母教育自己那樣教育孩子,28.4%的人認為“會”,還有28.9%的人覺得“不好説”。同時,43.1%的人表示應對孩子提早進行智力開發,20.3%的人認為應該嚴格要求孩子,不落於人後。

  調查顯示,92.3%的人認為父母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影響都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