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清華大學建校100年 作中流之砥柱 挺民族之脊梁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22日 22: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清華大學的歷史上,還有四個人的四年被久久懷戀,那是清華國學院。

  存在僅四年,錄取74人,卻培養出50多位舉世公認的知名學者,這是中國學術史和近代教育史上的又一奇跡。

  從回味這個奇跡開始,百年清華留給世界的,遠遠超過奇跡本身。

  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清華園裏著名的四大導師。而當年,被稱為“教授的教授”的陳寅恪得以進入清華留下了一段佳話。

  當時的校長曹雲祥問舉薦人梁啟超,他是哪一國博士,梁回答不是博士,也不是碩士。問有什麼著作,梁説沒有什麼大作。隨後梁説,雖沒有專著,但他寫的寥寥數百字比我的全部著作還有價值。於是,曹雲祥登門禮聘。

  “重學問而不重學歷”,一代學術大家得以施展才華。而清華所展現的,不僅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氣度,還有“東西文化,薈萃一堂”的主張和追求。

  清華主張因材施教。英語極差、文科(國文、歷史)極優的吳晗被破格錄取,數理化三門相加不到百分的錢偉長獲准轉入物理系,這在清華都不足為奇。“一代師表”葉企孫説,學習好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科學家,關鍵在於是不是具有創造性。他從不主張學生多做習題,他的考試不喜歡用統一試卷。當看到有學生不聽他講課,低頭看書,卻能在提問環節對答如流時,他説:“既然都能看懂教材,還來聽我的課不是浪費時間嗎?”這個學生就是李政道。19歲時,他被葉企孫破格推薦赴美,11年後,他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清華主張通識教育、全人格教育。在淘汰率很高的物理系,朱光亞仍然選了朱自清先生的課,從未缺課;戰火紛飛的西南聯大時期,鄧稼先、楊振寧在跑警報的洞子裏切磋詩詞歌賦;甚至,體育一直被列為清華學子的必修課,不及格不得畢業……自由的學術空氣,為學與為人教化的相得益彰,歷經百年,今天的清華依然在時代變遷中保持傳統不滅。

  走進新中國,清華大學經歷了從“文、法、理、工、農並舉”到單一的工科學校,進而重構文理、邁向世界一流的調整、恢復,儘管路途漫長、曲折,但是代代清華人砥礪前行、奮鬥不息,水木清華的百年積澱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人文日新”,清華大學依然求新;“行勝於言”,清華大學永遠實幹。

  新時代,清華大學創造出更加鮮活的符合時代要求的經驗、傳統。學習好、政治覺悟高的青年學生,在清華有了另一個身份——政治輔導員,“一個肩膀挑政治擔子,一個肩膀挑業務擔子”,清華大學老校長蔣南翔形象地稱之為“雙肩挑”。還有德智體全面發展、“又紅又專”的教育理念,“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響亮口號……這些樸實的話語深深紮根於今天的清華園,融入每一個清華人的血液,支撐他們成為屹立於時代的興業之才、治國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