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19歲戰友犧牲沙場 越戰老兵堅持30年尋遺骸(圖)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8日 20: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廣西寧明愛甸中越邊境我方最前沿的400主權高地上,李如意對著弟弟犧牲的方向放聲悲泣。

郭益民奔跑各地尋訪戰友,他的留言簿早已被翻看得“支離破碎”。

  清明時節,在廣西南寧火車站出站的人流中,一位消瘦黑矮,髮絲灰白,胸帶刻有“越戰老兵”標牌的老人格外引人注意。他雖一隻眼睛失明,但整個人卻透著幹練——他就是老兵郭益民。老郭這次是專程陪當年烈士李保良的家屬到廣西掃墓的。32年前那場自衛反擊戰中,年僅19歲的河南濟源籍戰士李保良為國捐軀戰死他鄉,32年之後撫養他的兩個姐姐第一回來到南疆看弟弟。而老郭本人,為了尋找烈士遺骸,也已經記不清是多少次回到廣西了。

  一諾千鈞

  1979年,在濟源下鄉的21歲知青郭義明(郭益民曾用名)和19歲的本地青年李保良同時參軍入伍。當時,中越邊境形勢嚴峻,戰事一觸即發。

  1月4日,新兵郭義明和李保良隨部隊開赴廣西前線,開始了緊張艱苦的戰前訓練,兩人在連隊的崗位一樣——重機槍副射手。

  本是同鄉,又對脾氣,年輕的郭義明和李保良很快成了新兵連裏最要好的朋友。後來,兩人所在機槍連戰前整編拆分到各個步兵連,見面的機會逐漸減少,直到當年3月1日,已經入越作戰的兩人在一天早晨領取乾糧時意外地再次相遇。但重逢的機會是如此短暫甚至連多説幾句話的時間都沒有……

  “我要是死了,你要把我想辦法弄回家去。”

  他們在短暫的交談中作出了“生死約定”,郭益民記得當時哥倆兒的語氣“很平靜”。然而他萬萬想不到,這真成了兩人的訣別。10天后的3月11日夜,在掩護主力部隊撤離戰場時,李保良犧牲,時年19歲。

  矢志不渝

  現在的中越邊境,硝煙早已散盡,邊境貿易如火如荼,再不是老郭他們出征時的模樣。

  南疆,這片烈士們曾經灑下熱血的紅土地上,如今正描繪著中越兩國共謀經濟發展的藍圖。戰爭,在新一代腦海裏早已經回歸到影視文學作品中。

  然而郭益民卻沒法將往事釋懷。“親愛的戰友,我尋你好久……可知我這些年的隱憂,沒把你背回放進靈柩。無論有什麼理由,也該讓你長眠在自家村口。如果我的承諾不能成就,縱使到死我也不會善罷甘休……”這些摘自老兵張紅亞有感郭益民事跡而作的《戰友:我要背你回家》的詩句字字情真意切,郭益民也用他的執著甚至有些執拗詮釋著“信義”二字的內涵。

  高地悲聲

  原本按老郭的性子,在沒完成心願之前,他不想聯絡李保良的家屬,原因很簡單,用他的話説就是“沒法面對”。但機緣巧合,一段電視臺拍到他尋訪戰友的新聞報道正巧被李保良同村鄉親看到,於是李家方才知道多年後仍有戰友在尋找自己的親人,也才知道自己的親人當年並未回到祖國。

  於是,這個細雨染綠南疆青山的季節。已經年過花甲,撫養保良長大(李保良自幼喪母)的二姐李鳳清和同樣年屆六旬的三姐李如意,還有當年親自送哥哥上大隊入伍的小弟李有良在郭益民的陪伴下踏上了南下的列車。

  蒿草高密,險峻陡峭,在當年戰場——400高地主峰之上,親人遙望異國,難抑內心的悲痛。(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