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職業打假人自曝牟利第一位 靠10倍賠償養活家人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14日 08: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河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河南商報記者 陳清利 齊亞瓊

  新聞事件

  昨天,河南商報報道的丹尼斯等超市就價格標簽爭議,上報國家發改委一事,在社會上産生了巨大反響。

  搜狐、新浪等國內知名新聞網站進行了轉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等眾多媒體也紛紛致電河南商報記者,希望能夠採訪"職業打假人"趙正軍,一時間,趙正軍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當事人檔案

  趙正軍,職業打假人

  選擇理由

  趙正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昨天中午,河南商報記者對職業打假人趙正軍進行了專訪。

  當事人語錄

  感謝鄭州司法環境走在全國前列

  別的我什麼都沒有幹,如今是職業打假人,就靠打假養活家人。

  生活

  除了打假,不幹別的

  記者:除了職業打假,您還從事什麼工作?

  趙正軍:別的我什麼都沒有幹,如今是職業打假人,就靠打假養活家人。家人及親戚朋友對我的做法不反對,我個人理解她們是支持我的。

  記者:您的收入來自哪?

  趙正軍:"10倍賠償"就是我的收入,我發現了大型超市內有過期産品、存在價格欺詐的情況,我一次會買好幾百元的東西,並進行錄像取證,之後我便可以向商家進行索賠。我的觀點是,我把過期食品買去索賠了,其他消費者便可以不受害了。

  記者:外界對您有這樣一種説法,説您剛開始打假時騎著自行車去投訴,如今已經開著商務車去投訴了,這種説法是真實的嗎?

  趙正軍:這個問題我可以很明確地回答,我過去打假是步行或坐公交車,從來沒有騎過自行車。另外,目前我的交通工具依然是步行或坐公交車。

  記者:您打假這麼多年,您感覺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最害怕的是什麼?最欣慰的又是什麼?

  趙正軍:我最害怕的,是沒有地方説理去。如果説我去提出訴訟,法院不受理,那我就沒有辦法達到自己的打假目的了。但現狀是,鄭州的司法環境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我感謝鄭州司法環境走在全國前列。

  我最欣慰的,便是商品信息登記不全的商品,如今都不敢在鄭州市場上賣了,怕我找麻煩,都賣到了外地。

  回首

  一年發起訴訟100~200件

  記者:您是哪一年走上這條路的?

  趙正軍:2006年以來,我一直關注食品安全領域,最初是很原始的索賠,隨後發展到行政復議和訴訟。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漸趨規範的行政執法,如今已經讓我在這條道路上不能自拔了。2006年之前,我從事過通信、餐飲等行業。

  記者:這些年,您打了很多官司,具體有多少您還記得嗎?

  趙正軍:打了多少官司我自己也記不清了,但最忙的時候一上午要開5個庭,自己既是原告,也是律師。如果粗略計算一下,我一年發起的訴訟在100~200件之間,一年的復議在300~400起之間。最多的一次,一個月我復議了省裏一個部門180起。

  記者:對您這樣的職業打假人,外人會有各種看法,您如何看待大家的看法?

  趙正軍:對自己的打假,要看大家如何理解,如果感覺我是為私利而做,我也不反駁,寬容對待吧。

  記者:你覺得你有成績嗎?

  趙正軍:還是有成績的,比如鄭州的一家大型超市,經過我的不斷舉報,相關部門對其的罰款也從1000元、1.5萬元、3萬元等不停地向上漲。最高的一年,我曾讓一家超市一年繳納了20多萬元的罰款。

  打假

  職業打假人還有專門的QQ群

  記者:在打假過程中,您是否認識了與自己一樣的朋友,如何聯絡?

  趙正軍:認識了不少與我一樣的職業打假人,但聯絡比較多的僅有北京、湖北、湖南的幾個人,為了方便聯絡,我們還有自己的QQ群。其他職業打假人與我相比,他們往往側重於買東西直接解決問題,我則側重於提出訴訟。

  此外,如今我還與一些商家、政府官員交了朋友。比如,商家遇到了投訴,有時會諮詢我如何處理,政府部門也邀請我去給他們做行政執法方面的培訓等,我希望未來能多接觸這類事情。

  記者:除了目前過期商品等打假,今後您的打假方向有沒有一個規劃?

  趙正軍:今後我會努力對"産品內在的東西"打假,比如食品,我要去檢測其內部的食品添加劑等是否超標,如果超標了,便是我的打假對象。

  相關鏈結

  上海靜安區:

  職業打假人的官司

  和解撤訴率達98%

  上海靜安區法院2010年共受理消費者維權案件99件,其中要求商家退一賠一的案件69件,比2009年上升109%。靜安區法院統計發現,去年近90%的這類案件原告是職業打假人。

  由於職業打假人員具備專業素質,精通相關專業知識和法律知識,一旦出手基本不會落空,而知名商家為了顧及形象和影響,這類案件大多無須進入審判程序,多以調解或和解撤訴的形式結案。以去年為例,該類案件調解、和解撤訴率高達98%。

  打假人自爆:

  牟利第一位

  "有時候我也會安慰自己,我們可是為了消費者的利益啊。但説實在的,首先牟利是真的。"北京一位"職業打假人"王健説"商家有的不願意惹事,也有較真的,覺得自己沒什麼問題,就那麼點瑕疵。還有一些商家不願意得罪所在的商場,商場怕丟名聲,所以商家也寧願賠。反正他們賺得多,每年出點血不算什麼。"據説,嘗到甜頭的"打假人"還很囂張,曾經就有人直接指著商家説:"我一年吃你20萬輕輕鬆鬆的。"

  社會學家:

  職業打假人是不良商業生活中孕育出來的寄生蟲

  社會上給予職業打假人的評價褒貶不一。更多的消費者把他們當作是英雄,但也有人認為他們就是在借此為己謀利。職業打假人應該如何定位?社會學家夏學鑾將那些以營利為目的的"職業打假人"比做"不良商業生活孕育出來的寄生蟲"。俗語説:"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因為有假,他們才有存活的空間。客觀上來講,這些人對於市場的凈化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仍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者的代表。當"打假者"以索賠為目的時,也要守住一定的底線。有時候合法與違法之間僅有一線之隔,職業打假就像在打擦邊球,同樣要面臨風險。

  一種爭議

  去年8月19日,專業打假人劉江涉嫌敲詐勒索被重慶警方刑拘,曾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

  2010年9月7日成都商報報道,輿論對職業打假人士最大的質疑是認為打假人士以公益為口號,實質是索賠要錢,以此斂財。網友的聲音針鋒相對:反對劉江行為者認為,借舉報電視臺的名義,實際上就是敲詐經銷商。對於借打假名義謀取非法利益的不法分子應堅決打擊。正義的打假行為值得我們支持,但作為謀取利益的手段就很可恥了。而支持者認為就算劉江的出發點是為了賺錢,也是因為出現了假東西,才讓打假人士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