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白天工作晚上創作 農民耗時10年寫出43萬字小説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6日 14: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江蘇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白天工作晚上創作,四易書稿

  昨日上午,(江蘇)宿豫農民張用來趕到宿豫區來龍鎮和保安鄉,將自己剛剛出版發行的小説《月照江淮》贈送給當地農家書屋,以期讓更多的鄉親看到這本洋溢著濃厚家鄉風土人情的宿遷市首部軍事歷史題材的長篇小説。又有誰能知道,一個農民為了創作這部小説,耗時10餘年,四易其稿,其中的艱辛也只有自己最清楚。

  自幼常聽傳奇故事,喜愛文學創作

  張用來家住宿豫區保安鄉大莊村土樓,父親張相林是1937年參加革命的老軍人。自幼生活在老革命家庭,張用來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1982年考取宿遷中學,1987年高中畢業。只因平時酷愛文學,荒廢理科,致使高中畢業後沒能考取大學。

  在校期間,張用來就經常向報刊投稿,步出校門後的業餘時間裏,他依舊癡迷于文學創作,先後在《淮陰日報》、《風流一代》等報刊發表過多篇文章。

  由於父親就是一位老軍人,受家庭影響,張用來自幼就經常聽父輩講艱苦傳奇的經歷。特別是父親講到犧牲的戰友時,就老淚縱橫。尤其令張用來特別感興趣的是,就在他們家鄉,有一位傳奇式的英雄張裔恩,人稱外號“張燒包”,1938年日寇侵佔宿遷時,他毅然放棄優越的家庭,走上革命的道路。1947年奉中共華東局密令,率部公開“叛變投敵”,1949年4月在南京湯山率部歸來,長期遭受不公正待遇,但他鐵血丹心,始終堅信黨。

  在父親去世後,張用來萌發想寫一部關於像父親這樣的革命者的小説,特別是了解到很多關於“張燒包”的傳聞,更加堅定他要將這部小説創作出來的衝動。於是從2000年開始,他便開始蒐集整理這方面的史料。

  耗時8年蒐集資料,四易書稿

  從2000年開始,張用來首先探訪還健在的老革命者,聽他們介紹當初是如何參加革命鬥爭的,掌握了很多第一手史料。隨後,他的足跡踏遍宿豫區和宿城區的大部分鄉鎮,蒐集相關材料。最後他將宿遷各個時期的風土人情也都一一記錄在案。

  由於自己平時還要耕作,這些繁瑣的工作,只能在農閒時完成。不知不覺,8年的時間過去了,張用來不僅騎壞了兩輛自行車,而記錄的各種資料,更是寫滿了他的23個筆記本。

  當資料蒐集得差不多的時候,張用來于2007年春天正式開始了自己這部長篇小説的創作。由於那時還要忙於工作,只能利用晚上進行創作。而平時他都將筆記本和筆隨身攜帶,好想到什麼就能立即記下,等晚上方便整理。

  當年夏天,天氣炎熱,張用來晚上在檯燈下爬格子,由於開電扇會吹動稿紙,他只好赤膊。對於蚊蟲的叮咬,他也全然不顧。在數九寒冬,張用來趴在桌前一寫就是五六個小時。在接近一年半的時間裏,張用來晚上都拒絕應酬,也沒有娛樂,心思全都撲在了寫作上。

  2008年4月,這部小説終於寫畢,然而當張用來通讀一遍後,感覺十分不滿意。於是他繼續走訪當事人,查閱有關檔案,加入大量當地的風土人情,半年後完成了第二稿。

  2008年10月,張用來拿著書稿前往南京,懷著忐忑的心情找到了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丁芒,請他就作品提出修改意見。 2009年,按照丁芒的意見,張用來對作品進行修改。2010年,張用來將四易其稿的作品放到了宿遷新聞網、《鳳鳴軒》、《鐵血網》、《起點中文網》等文學、軍事、新聞網站連載,其反映不錯。

  書稿最終出版,希望能拍成影視劇

  一位農民,歷時10年,完成了一部43萬字的小説,實屬不易。而那些反正面都密密麻麻寫滿字的稿紙,堆積起來就高達40厘米。雖然小説被華夏出版社看中,準備將其正式出版發行,可作者必須承擔部分書籍的銷售,這讓張用來十分為難。

  當宿豫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袁恒了解情況,並閱讀該書後,給予恰當的評價和肯定。宣傳部副部長孫汝龍不遺餘力,多方聯絡解決了出版經費問題,該小説主人公的家鄉和戰鬥生活最多的保安鄉和來龍鎮慷慨解囊,使該書于近日順利出版發行。

  宿遷市社科聯常務副主席楊崇祥告訴記者,宿遷正處於創新創業,後發快進的關鍵時期。因此,無論從哪個層面講,都需要我們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而《月照江淮》這部宿遷首部軍事歷史題材長篇小説的出版發行,將能起到積極作用。

  原宿遷中學校長張丁乙則認為,弘揚主旋律的長篇小説《月照江淮》反映舊時蘇北廣大地區,特別是宿遷地區的革命鬥爭、風土人情,對認識宿遷、研究宿遷能夠起到一定作用。

  張用來告訴記者,他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將這部反映宿遷風土人情和宿遷鬥爭史的小説搬上熒屏,讓更多的人了解那段歷史,了解那段鬥爭。

  張用來表示,現在他正在蒐集整理有關宿豫區來龍鎮來龍庵幹木老和尚的傳聞軼事,準備就此寫就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