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8000元看場戲 西安“天價秦腔”價值回歸還是脫離大眾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3日 1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是價值回歸還是脫離大眾?

  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馬友仙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就在易俗社劇院演出,“那時的票價只有幾角錢,到80年代的時候漲到了幾元錢。”對於如今的“天價秦腔”,馬友仙並不看好。

  她説:“每次下鄉演出,都能見到周圍十里八鄉的老鄉們趕來看戲的場面。我們面對的觀眾不是小劇場的100多個,而是來自田間地頭的上萬名農民,秦腔的根基就在這裡。小劇場演出可能少數人買得起票,但大多數人的確看不起。秦腔要發展傳承,還是要回到大眾中去。”

  馬友仙説,在陜西就有靠低價格高質量的演出獲得觀眾認可的例子。陜西省戲曲研究院推出“天天有秦腔”活動,演出票價最高50元、最低20元,每場還為農民工免費送票30張,受到了眾多戲迷的追捧,甚至有戲迷自掏腰包對同一部戲連續觀看20多場。

  陜西省社科院文化産業與現代傳播研究所所長王長壽認為,對於秦腔這種植根于大眾的傳統藝術,培育市場仍應首先注重普及性,這需要政府、社會和企業共同參與。

  為了扶持秦腔藝術的發展,陜西省在1983年成立了“振興秦腔辦公室”,戲曲研究專家王軍武擔任這一機構負責人20多年。他告訴記者,過去陜西的秦腔演出市場的確存在要票蹭戲的現象,而傳統戲曲要尋求發展,就必須在市場運營上有所突破。易俗社劇院的票價雖然高,但卻是按市場規律運行。“現在戲曲工作者要改變經營理念,觀眾也應該改變欣賞理念。要觀看一流的秦腔表演、享受優質的服務,為什麼不能多掏點錢?”

  陜西省文化廳副廳長劉寬忍認為,作為大眾的藝術,秦腔應該為大多數人服務。但面對不同層次觀眾的需求,易俗社劇場是秦腔走向市場的勇敢嘗試,最終成敗也應該由市場來檢驗。

  王長壽同時也擔心,“天價秦腔”的出現迎合了一小部分特殊群體的需求,但經營者試圖打造的“精品秦腔”可能會在運營中“變了味”,成為滋生公款消費、商業賄賂等腐敗行為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