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貴州官員批媒體抹黑:學生不吃午飯是多年普遍情況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2日 1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4月1日中午,貴州省黔西縣紅板小學的200多名學生第一次聚在一起,吃了一頓熱騰騰的午餐。在此之前,這200多人中,只有約40名同學中午吃早晨帶來的涼飯菜,剩下的160多個孩子則每天根本沒有午餐可吃。

  紅板小學的情況在我國西部貧困山區並不罕見,在當地人眼裏,學生中午不吃飯並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一天吃兩頓飯、一週吃一次肉是許多家庭的常態。

  近期,媒體持續報道西部貧困地區學校的“小餐桌”問題,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熱議,紅板小學成了第一個由民間公益組織成功實施“午餐援助計劃”的樣本。

百餘學生第一次吃午飯

  4月1日中午放學後,紅板小學的200多名學生都聚集在了操場上,大家自覺地排好隊,好奇地看著正在忙碌的志願者。

  孩子們意識到,這是個特殊的中午,他們中的大多數,即將迎來自己上學後的第一頓中午飯。曾經告訴志願者“自己習慣不吃中午飯”的一年級學生王正榮站在隊伍裏,踮著腳一直往前看。

  在領了一個嶄新的不銹鋼飯盒後,王正榮走到了盛飯菜的叔叔面前,一份米飯、一個煮雞蛋、一勺酸菜肉末湯菜熱熱乎乎地盛滿了飯盒。回到教室裏,她和幾個小夥伴圍坐在一起,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一個小夥伴開玩笑,用筷子夾她碗裏的雞蛋,她趕緊用手保護起來。

  看著孩子們飯盒裏的飯菜快吃完了,志願者“麥田水瓶”問了一句:“誰還要加飯?”“先是一個小男孩高高舉起了手,然後就有好多小朋友接二連三舉起了小手,看他們吃得真高興。”“麥田水瓶”説。

  這頓簡單的午飯,吃得最多的孩子一共加了3次,到最後,剩飯桶裏沒有一點東西,所有孩子的飯盒都吃得乾乾淨淨。

  “這説明孩子們想吃飯啊,怎麼就説習慣不吃呢?”“麥田水瓶”站在一旁自言自語。

善款夠吃三年

  天涯社區商務運營總監、公益組織“微計劃”發起人梁樹新第一次了解紅板小學學生不吃午餐的情況,是3月9日。那天中午,他看到孩子們面對電視鏡頭,解釋不吃午飯的原因是“習慣了”。

  “孩子長身體的時候怎麼能不吃午飯?”他當即下定決心,要幫助這些孩子吃上午飯。

  3月9日下午,他把這個決心告訴了“多玩遊戲網”的市場經理丁黎,丁黎也決定讓自己公司的“多玩金蠟燭”公益小組加入這個行動,還叫上了“麥田計劃”公益組織的朋友“麥田水瓶”。

  就這樣,天涯公益、“微計劃”、“多玩金蠟燭”、“麥田計劃”幾個民間公益組織共同發起了一場名為“紅板小學午餐援助計劃”的愛心公益活動。“微計劃”負責發動網友奉獻愛心,“多玩金蠟燭”拿出自己的網站平臺,聯合遊戲運營商和網友一起奉獻愛心,“麥田計劃”則負責整個援助計劃在貴州的具體執行。

  3月9日17時56分,梁樹新在自己的微博上發出了“紅板小學午餐援助計劃”啟動的消息,並在淘寶開通了一個“5元一份午餐”的捐款通道,同時寫出的宣傳語是“購買一份5元的午餐,就能多讓一個孩子吃上午飯”。同時,在淘寶頁面標明了費用預算、執行流程和監督機制。

  憑著這幾個公益組織的公信力和號召力,短短一個小時,就有1000多份午餐被認購,這意味著已經有5000多元的愛心善款匯聚到了紅板小學。

  “我們絕對不會從中提取1分錢的工作經費。”丁黎説。

  到3月26日,網友通過網絡認購午餐的捐款已經有15萬多元,“多玩金蠟燭”從遊戲運營商處得到的善款有12萬多元。按照“麥田計劃”的計算,每個孩子每天中午吃3兩米飯、一個雞蛋、一份菜,每週吃一次鮮肉,每餐標準約為2.3元,這筆錢夠紅板小學的孩子們吃將近3年。

  3月29日,帶著善款,梁樹新、丁黎、“麥田水瓶”等十幾名志願者登上了從廣州到貴陽的飛機,目的地是黔西縣紅板小學。

教育局:食品安全出問題責任誰負

  當志願者們3月29日晚到達黔西縣時,他們接到了黔西縣教育局希望“見面談談”的通知。

  “縣教育局的一位領導希望我們把帶來的錢直接發給學生家長,不要搞免費午餐。”丁黎説,就像一盆涼水澆到了頭上。

  丁黎理解,整個談話,縣教育局領導總共説了兩方面意思:一方面是紅板小學所在的中建鄉有7所學校,情況和紅板小學基本相同,如果幫助了紅板小學,另外6所學校的問題不好解決;另一方面是援助計劃涉及學生飲食,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責任誰負。

  丁黎告訴記者,教育局領導表示學生不吃中午飯是當地多年以來普遍的情況,許多從事教育的幹部當年上學時也不吃中午飯,媒體對學校問題的報道給當地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直接把錢給學生家長是最簡單的方法。

  教育主管部門的想法,志願者們當場表示無法接受。

  對於教育局擔心的第一個問題,志願者們認為手頭的善款有限,能幫助一些先幫一些,剩下的學校繼續呼籲愛心人士幫助。對於第二個問題,志願者們認為可以通過建立監管機制解決,不應該直接堵死給孩子們提供午餐的路。

  第二天一早,志願者們決定自己出發,到距黔西縣城有3小時路程的紅板小學,實地了解情況。在紅板小學,志願者們見到了中建鄉領導和紅板小學的校長、老師。

  “我們考慮的就是孩子吃飯,也有一套食品安全監督機制,和中建鄉領導、紅板小學校長主要交流的,就是怎麼用政府和我們都能接受的方式,推進孩子們吃午餐的事。”“麥田水瓶”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説。

  最終,雙方商議,提供午餐的地方不在學校內,當地協調出學校外的一間空房,提供午餐的地方不是“學校食堂”,而是“愛心小食店”。

  “麥田水瓶”説,這實際就相當於我們在學校門口開一個餐飲店,辦好所有的審批手續,然後向學生們免費提供午餐。

  現在“愛心小食店”在當地招聘了兩名師傅,體檢合格。為了保證食品安全,志願者們規定,學生們的午餐大米指定為擁有QS認證的品牌大米,附近的養雞場負責向學校供應新鮮雞蛋,蔬菜去正規的市場購買,肉類採購前需要看店主的檢疫單據。每月的賬單要上網公佈,接受網友監督。

“政府主導、發動社會”是最好辦法

  對於正在籌備幫助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生解決“小飯桌”問題的民間公益組織,梁樹新、丁黎、“麥田水瓶”不約而同地談到:一定要求得政府部門的支持。

  梁樹新解釋説,對於西部貧困地區來説,資金是最困難的,讓政府花錢解決所有的問題,肯定不現實,通過政府主導,加上發動社會的愛心力量,這樣就能把事情順利地推進。

  梁樹新建議,政府部門應該集中現有財力,在部分最困難的地區試點幫扶,根據試點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修改工作方案,在取得一定效果之後,再著手推廣。

  “推廣的時候需要有大的基金會來支持,這時有組織保障、有工作經驗,工作會很快見成效。”梁樹新説。

  4月1日晚,志願者們離開紅板小學,返回廣州。也是在這天晚上,媒體人鄧飛帶領另外一批志願者飛抵貴陽,他們的目的地是黔西縣沙壩小學,目標也是讓學生吃上免費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