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萬州回應“政府不掏錢”不能成為逃避監督藉口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1日 04: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不發達地區重慶萬州欲投資10億元打造“人工大瀑布群”。面對民眾質疑,萬州區政府近日回應稱,瀑布改造工程政府不投資,而是由浙江國際旅遊集團投資(3月31日新華社)。

  “政府不掏錢”這句話,似乎已經成為一些地方政府回應媒體監督慣用的説辭。比如前幾天,媒體曝光安徽淮南計劃投資3億元建造一座外形如乒乓球拍的體育賓館大廈。面對輿論“投入的鉅資會徹底淪為形象工程”的批評,該市體育局局長回應稱,建乒乓球拍形狀的賓館大廈,政府不會出錢,完全是招商引資項目。政府不掏錢,言下之意很明顯:既然花的不是納稅人的錢,跟公眾和公益沒什麼關係,所以媒體就別來輿論監督了。

  要警惕“政府不掏錢”成為一些政府部門逃避輿論監督、拒絕政務公開的藉口。

  首先,在政府預算公開還沒有做到位的情況下,“政府不掏錢説”本身就值得懷疑,民眾無法證實也無法辨別。比如重慶萬州和安徽淮南説“政府沒掏錢”後,公眾無法去查政府財政的賬來判斷這句話的真假。

  其次,政府也許真的沒有掏錢,可是,完全可以用其他的不掏錢的方式做形象工程。比如,政府掌握著資源的分配權力,完全可以通過“給政策”替代直接的財政投入,這是一種很隱性的政府掏錢。讓投資的企業免稅多少年,這是一種優惠政策;給企業無償劃撥一大塊土地,並強制拆遷讓老百姓給企業騰地兒做工程,這是一種政策;將國有資源多少年的經營權和收益權無償地讓給企業,這也是一種政策。顯然,這些政策雖然沒有明面上的“政府掏錢”,實際上,更多的錢隱含在這些優惠政策中,這些優惠政策有時比錢實在多了。

  不知道重慶和安徽兩地的“不掏錢”,到底採取的是哪一種優惠政策,可無論如何,是不能一句“政府不掏錢”就可以將媒體打發的。政府給了政策,跟掏錢毫無區別,必須接受公眾的監督。

  再退一步,即使政府真的沒掏一分錢,也沒有什麼優惠政策,可這樣的工程,同樣必須接受公眾的監督,政府要將信息公之於眾。因為這樣的工程有著很大的外部性,會影響到公眾的利益,屬於應讓公眾知情的公共事務。比如,工程的建設會不會對環境産生傷害,對整體的規劃有沒有影響,會不會破壞文物等等。公共事務,不因“政府不掏錢”就失去了公共性,錢只是一個方面。

  簡單説,政府花沒花錢不是大問題,問題在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得對當地的百姓有沒有意義。我們對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的反感,不是簡單因為“政府掏了錢”,而是反感信息不透明,還有那種決策時將市民排斥在外,“就不讓你知道”的姿態。

  (北京 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