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考古發掘初步揭開武則天"天堂""明堂"神秘面紗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2日 10: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鄭州3月22日電(記者 桂娟)在中國首批考古遺址公園——隋唐洛陽城宮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中,考古人員揭開了武則天興建的天堂、明堂的神秘面紗。

  考古表明,明堂遺址的八邊形夯土臺基與文獻記載唐高宗永徽年間明堂內樣所描述的形制與規模完全一致,天堂遺址的形制佈局與佛教密宗供俸佛像的曼陀羅(壇城)的形制佈局極為相似,這兩座建築形制佈局的揭示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極為珍貴的實例並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考古隊隊長石自社説,明堂和天堂是中國古代都城建設史上特殊歷史時期的兩座特殊建築,是宮殿建築史上的新氣象,改變了這一時期宮殿建築形制佈局和空間高度。

  他説,明堂是武周時期的宮城正殿,按禮制明堂應建在郭城之南"三里之外,七里之內"。但武則天標新立異,讓建築服從於政治,將明堂建在了宮城中心。明堂建成後,武則天於此"宴賜群臣,赦天下,縱民入觀"。

  圍繞明堂發掘出的遺跡分為隋代宮城正殿乾陽殿宮院、唐代明堂宮院和北宋太極殿宮院三期。其中唐代明堂宮院由宮城正殿明堂夯土臺基、宮院步廊和宮院院門圍合而成的宮院院落組成。明堂基址平面呈八邊形,由內而外由6周八邊形夯土組成,其中心為巨形大柱坑,坑底部的柱礎石十分巨大,直徑約3.67米。

  天堂遺址位於明堂遺址的西北155米,處於宮城軸線區域西側,是一處方形臺基上有五重圓形承重基礎的建築基址,建築形制非常獨特,是武則天命令薛懷義主持建造的用以貯存佛像的佛堂建築。

  天堂基址僅存臺基基礎,臺基略呈方形,南北寬77.7米,東西寬69.15米。臺基中心為石砌圓形坑,其外有兩周柱礎石、一週夯土基礎和一週碎石塊建築基礎。柱礎石共有兩圈,內圈礎石12個,外圈礎石20個,礎石為4塊青石拼合而成,一層夯土、一層礎石層層疊加而成。

  石自社説,據文獻記載,明堂高約86米,天堂的高度文獻中雖未有記載,但根據其"三層可以俯視明堂"的記載推測,天堂最少高100米以上。

  據了解,為配合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對隋唐洛陽城宮城中心區遺址進行了科學考古發掘工作,這一區域內先後發掘清理出了明堂和天堂遺址等。通過發掘,還基本搞清了隋、唐至北宋時期宮城正殿及其所在宮院的形制佈局和沿革變化,特別是對宮院形制佈局的揭示為這一時期宮殿建築佈局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