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國軍中將召集專家修成渝鐵路 十萬民工修築(圖)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1日 04: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何道新

  背景:設計時速高達350公里,將重慶與成都間的行車時間縮短為一小時的成渝客運專線,已於去年11月全線開工,將於2014年建成。此時距1950年開工建設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已經過去了整整60年。相比當代中國鐵路建設的強國背景,六十年前的成渝鐵路似乎已經成為了遙遠的過去。記之敘之新中國第一代築路人,溫故而知新,是為了讓更多後人感奮他們的偉業。

  前“國軍”中將召集鐵路專家

  “面托物色兵工技術人才事,諒蒙辦妥。費神之處,容候面謝。順此謹致 敬禮!”

  這是鄧小平1949年8月17日寫的一封信,現收錄於《鄧小平手跡選》。收信人名叫陳修和,四川省樂至縣人,共和國開國元帥陳毅的堂兄,一位傳奇人物。

  陳修和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炮兵科,畢業後一直在國民政府兵工、軍械部門任職,官至少將,1949年初升為瀋陽兵工總廠中將廠長,旋即率部起義,任解放軍瀋陽兵工總廠第一任廠長。

  陳修和熟悉清政府特別是國民政府修築成渝鐵路的一些情況。進軍大西南以前,對於巴蜀百姓的鐵路夢想念茲在茲的鄧小平,1949年上半年兩次專程到時任上海市市長陳毅家拜訪陳修和,詢問成渝鐵路建設情況。

  陳修和告訴鄧小平,成渝鐵路線路已經基本勘定,不少段路基已經築成,內江鐵路橋大橋墩已經修出水面,這些都可以利用,工期可以縮短;當時全國最大最新式的漢陽鋼鐵廠抗戰期間內遷後建成的重慶鋼鐵廠,設備先進,可年産四萬多噸鐵路鋼軌。鄧小平邀請陳修和回川參與築路,但陳修和正忙於其他任務,並正在準備赴北平參加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於是,鄧小平請陳修和物色一些兵工技術人才,寫一份關於修建成渝鐵路的意見書。陳修和欣然應允,並表示8月中旬“交差”。到了約定時間,鄧小平即派人手持他的親筆信找陳修和接洽辦理。

  陳修和不僅完成了“差使”,聯絡、組織了幾十名鐵路技術專家,後來還撰寫了《建設華西初步計劃概要》,提出五年內在西南修建5000公里鐵路,其中包括寶成、敘昆、川黔鐵路。

  西南服務團與成渝鐵路

  1949年,渡江戰役勝利結束後不久,“二野”奉命進軍、解放大西南,但大西南嚴重缺乏建設新中國的地方工作幹部。為此,“二野”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先後從新老解放區和作戰部隊抽調1.6萬餘人,組成西南服務團,總團長為“二野”副政委宋任窮。

  服務團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即服務團技術大隊,成員有的已年過半百,其中約50多名專家即由陳修和物色、推薦而來,內有原南京建設局總工程處處長戴根法、國立中央大學總務長陳定閎、教授溫嗣芳、國立邊疆學院教授鄔宗鏞、中央大學研究院研究員范鳴麟和陳達士、國民黨兵工署工兵少將翁惠成、地質礦床專家何雲騮和馬鎮坤博士等。

  還在南京時,劉鄧首長即宣佈:“專家教授一律保持原職、原薪,按中灶待遇,行軍途中有警衛隊保障安全。”隨後,這些“書生”們和年輕的服務團成員們一道,跨越七省,三渡長江,“勇過三關路八千,紅旗插遍雲貴川”,抵達重慶時,技術大隊已擴至近200人,被分配到交通和工業等部門,以軍事聯絡員身份完成接管後,投身到恢復、發展生産第一線。

  1950年6月15日,成渝鐵路在尚未散盡的戰火硝煙中開工,技術大隊80多位成員參與,其中高級工程師16人。全路9個工務段,全是技術大隊專家扛大梁。他們自行設計、生産出第一根重型鐵軌,深谷隧道中成功爆破500多次,以自己的智慧和對新中國的熱愛,為全長504公里的成渝鐵路在兩年內全線建成通車,做出了巨大貢獻。

  史上第一座民工紀念碑

  四川內江市市中區梅花山上,坐落着一座“成渝鐵路築路民工紀念碑”。碑身正面為毛澤東題詞:“慶賀成渝鐵路通車,繼續努力修築天成鐵路”。

  這是為紀念十萬民工修築成渝鐵路,緬懷在築路中獻身的平民英雄,委託地處成渝鐵路中心段的內江市承修,被譽為史上“為"民工"而築的第一座豐碑”。它們以凝固的姿勢,向世人、向千千萬萬從成渝鐵路中受益的民眾,訴説着當年築路的艱辛與犧牲。

  成渝鐵路開工典禮剛剛過去,朝鮮戰爭爆發了,承擔成渝鐵路修築任務的部隊大部分奉命抗美援朝,四川省四個行政區緊急從各個城鎮招募失業工人並動員沿線農村民工達10萬多人,接替他們留下的任務。民工隊伍浩浩蕩蕩開赴鐵路沿線工地,安營紮寨於江邊、山坡、溝壑、農戶的羊圈與豬欄內。民工中有些人的鋪蓋只是一床草席,有些人睡在稻草上,有些人衣衫單薄,夜裏不得不幾個擠在一起靠體溫取暖。

  當時築路機具極少,民工們編竹筐、制扁擔,架起火爐打鐵鍬,依靠鐵錘、鋼釬、炸藥、扁擔、竹筐等簡陋工具,打着燈籠火把,夜以繼日地施工搶進度。民工沒有工錢,勞動所得僅為每天2公斤大米補貼,但他們熱情高漲,在“人民自己的鐵路自己修”口號鼓舞下忘我勞動,至成渝鐵路開通時,共挖掘土石方1460余萬立方米,開鑿隧道14座,修建大橋28座、小橋189座。

  1951年2月,西南鐵路工程委員會決定組建一支精幹的專業化築路隊伍,從民工中選拔8500人編為工程總隊。這支隊伍後來擔負了新建鐵路的土石方工程,並逐漸學習和參加隧道、橋梁、機械施工等專業,成為鐵路建設的骨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