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殘疾男子先後資助或收養3名外地孤兒(圖)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8日 06: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為資助孤兒,殘疾的王漢路生前學會了做縫紉。周旭才 攝

  2月12日,一場車禍終結了大豐市49歲的殘疾人王漢路一生行善的腳步。右腿殘疾的他終身未娶,但他先後資助或收養了3名外地的孤兒,靠織毛衣、做縫紉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還曾跛著腿前往四川災區當志願者。去年,他領養的陜西孤兒結婚了,但自己依然住在10平方的小屋裏。25日,當地許多素不相識的人,自發到殯儀館為"草根好人"王漢路送別……

  王漢路是大豐市大中鎮龍福村人。因為小兒麻痹症,他3歲那年便落下殘疾,右腿永遠地失去了正常功能。身高只有1米54的他,絕大多數時間都無法站立。身體的殘疾,讓他的生活一如既往地貧困。雖然身體殘疾、生活困難,卻沒能擋住王漢路行善的匆匆腳步。19年前,他就一次資助了3名遠在新疆、陜西的孤兒,1994年,他乾脆從陜西將其中一名孤兒劉存寶領回大豐撫養。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小寶得以順利入學。社會各界都給予王漢路和小寶很多幫助,不僅學費全免,而且全國各地都有人關注著這對特殊的父子,經常給他們匯款、寄生活和學習用品。為了將劉存寶養大成人,他放棄了娶妻生子的打算,將劉存寶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撫養,卻一直沒讓他改姓"王"。

  2006年6月份,王漢路向南京紅十字會申請自願捐獻造血幹細胞,並簽下協議自願捐獻遺體;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王漢路又隻身去了災區,加入到志願者行列。過著清苦但又自足生活的王漢路,從不向政府伸手,他一直堅持自謀生路。就在他遭遇車禍去世前,他還準備去大豐一家玩具廠上班。十幾年來,他和兒子劉存寶一直蝸居在大豐城區裏的一間只有10多平方米的小屋內。

  不幸還是在今年2月12日降臨了,當天上午,騎電動車回家的王漢路,經過一條水泥路時,遭到一輛正在倒車的卡車撞擊,當場身亡,年僅49歲。在追悼會上,劉存寶表示,等爸爸的車禍理賠結束後,將拿出部分理賠金設立"王漢路愛心基金會","沒有爸爸,可能我已經餓死了。爸爸是個好人,現在我要把爸爸的愛心再傳遞下去,幫助更多的人……" 通訊員 王繼濤 周旭才

  本報記者 郭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