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關防”已不再 民工外出打工犧牲身體健康(圖)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12日 03: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十堰關防鄉沙溝村的王緒國是一名塵肺病患者。本報記者 楊萬國 攝

  故鄉地 湖北十堰市鄖西縣關防鄉

  家鄉話

  外出打工才能掙到錢。等過兩年,腿裏面的鋼板取出來了,我要再去打工。

  海叔

  “我的家鄉在國家級貧困縣,這裡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是我們小學寫作文時,常用的橋段。

  十堰市鄖西縣關防鄉,是個鄂西北的深山小鎮,地勢險要,處於鄂、陜交界地。自古被稱“楚之門戶、秦之咽喉”。

  綿綿不絕的大山直抵秦嶺,漢江一級支流仙河,從群山中蜿蜒流過。

  家鄉是如此偏僻。以至我多年後還做的噩夢是,大學已開學了,我卻怎麼也找不到出山的汽車。

  即使現在,從北京回家,也需要乘火車、換長途車、搭“小四輪”、摩托車,最後還要徒步翻過一座山。

  處於咽喉之地的家鄉,也未徒有“關防”之名。

  家鄉20年前盛産農須草、桐油等經濟作物。每到收購季節,陜西和湖北兩地收購價不等,農民會跨省境買賣。當地幹部便在分隔鄂、陜的懸崖峭壁間,設置關卡,日夜值守,抓跨境買賣者。

  今年春節,我特意去看了關卡,欄杆不見了,剩下兩個水泥樁。

  關防鄉不再“關防”。

  致富者

  千萬富翁在我鄉

  我們鎮多年來一直是鄖西縣最窮的鄉鎮。因為太窮,我讀初中時,鎮上唯一的農行網點被撤銷了,小鎮人存取款都在一家郵政儲蓄所。

  後來我離開家鄉外出讀書。每次回家匆匆一瞥,都看到變化。

  家鄉閉塞落後,但家鄉的山民卻又極吃苦耐勞。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家鄉人開始外出打工。

  打工路線有四條:去山西大同挖小煤窯,去山西運城的磚窯,去河南靈寶的金礦,去西安做裝修工。

  慢慢的,這批農民工中頭腦靈活的少數人,在積累一點資本後,開始承包小煤窯、金礦或磚窯廠。

  我的一名親戚,在靈寶承包金礦發了家,現在是遠近聞名的千萬富翁。據説他多年前曾窮得只有一條褲子。

  據説,以他為代表的“金老闆”屬於千萬元級,家鄉有四五人。

  還有一批承包煤礦的“煤老闆”,屬於百萬元級,據説有十多人。承包磚窯廠的“磚老闆”,財富級別從幾十萬到百萬不等,人數更多。

  這個春節,我注意到許多人家有了私家車。車禍和堵車,成為了村民的話題。

  “副作用”

  “塵肺村”的焦慮

  不過,“發了財”的老闆,屬於很少數。很多外出打工的農民,犧牲了身體健康。

  2月2日,43歲的村民王緒國面色蠟黃,蜷縮在他新蓋的三層樓房內,等待新年。他每一次的呼吸,都噴出污濁的氣體。

  他是村裏的塵肺病患者之一。村醫盧從青説,村裏已發現17個塵肺病患者。

  王緒國則説,其實還有許多人,他們只是不願洩露病情。

  他們都是打工帶回的病。

  王緒國在上世紀90年代去大同挖煤窯。每天從井下出來就成了“黑人”,煤灰塞滿了鼻孔。一天工作12小時,能掙到60多元。

  2003年,村裏的包工頭告訴他,金礦能掙大錢。他於是跟著去了河南靈寶。

  王緒國説,金礦的井洞深5000多米,洞內粉塵濃,一天下來,耳洞、鼻孔和嘴巴都被礦粉“銹住”。

  在金礦幹了5年,他掙了10多萬元。到2008年,一次感冒後一病不起。後被確診塵肺病二期。

  他現在開始後悔,“早知道,打死也不去掙這個錢了”。

  他當年的工友,村裏30多歲的朱顯文和40多歲的何澤青,在塵肺病的痛苦中掙扎了幾年後,去年夏天死了。

  關防鄉常年有幾千人在外打工,挖金、挖煤。有的人,挖礦砸壞了身體。

  我的一個堂叔楊遠海,我稱他海叔,去年在礦井下砸斷了腿。他是沙溝村滑山坡(自然村)第三個被砸斷腿的窯工。

  村醫説,村裏還有5個被砸斷腰癱瘓在床的。

  不過,村民還是會外出打工。這是他們掙錢的主要途徑。

  2月2日,海叔説著他的計劃:“等過兩年,腿裏面的鋼板取出來了,我要再出去打工。”

  矛盾體

  污染與興旺的糾葛

  這些年,在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大潮下,關防也打開了大門。

  2000年左右,我們縣成為“中國黃姜之鄉”。一些農民種姜、販姜。

  黃姜大賣時,2002年,村裏建起了皂素廠。一名胡姓商人圈了十多畝稻田,用黃姜提煉皂素(一種藥用原料)。

  生産過程中,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進仙河。清澈見底的大河,很快變為臭水溝。

  污染事件釀成跨省環境糾紛,並成為2005年國家環保總局掛牌督辦大案。

  化工廠關閉了,但仙河一病不起。

  後來,村裏的另一條河,沙溝河的河灣內,又出現了鄖西縣富通有色金屬選礦廠。

  沙溝河污染日益加重。

  村裏有人找到我這個記者,希望“曝光”。他們説,選礦廠通過“以租代徵”方式,非法侵佔了數十畝良田。並截斷整條河流,修起尾礦庫。村民擔心尾礦庫會發生潰壩。

  村裏人説,國家南水北調工程啟動後,為保護水源地,漢江兩岸的選礦廠都被關閉了,隱藏在沙溝河灣裏的富通選礦廠則倖存了下來。

  選礦廠的老闆説,循環利用廢水不産生污染。不過,他跟我説這些的時候,旁邊的沙溝河,正淌著黑水和白沫。

  選礦廠佔了滑山坡農民的稻田。坡上住的人也越來越稀少。

  大多數外出掙到錢的村民,搬離了滑山坡,到鎮上買房或到公路邊建起樓房。

  這兩年,小鎮的樓房爆炸式增長,越來越興旺。街道兩邊七八層高的樓房一棟緊挨一棟,綿延十多裏。

  家鄉人有錢了。

  除夕夜,幾百元一箱的煙花一箱接一箱的放,鞭炮聲在集鎮上,此起彼伏。

  本報記者 楊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