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越放鬆越疲憊 春節綜合徵凸顯現代人焦慮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07日 1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加上年假,楊鵬飛比其他人整整早一週就開始休息了。關掉了手機,兩個QQ號均顯示不在線。

  “每年都差不多,早早就想休息,可一旦休息了,又不願去上班。”楊鵬飛將這一切概括為“春節綜合徵”,經過難得的調整之後,他的身心反而覺得更累了。

  作為電腦技術人員,一年忙到頭,5年下來,僅存儲的QQ聊天內容,已超過了4個G!如果都是漢字的話,比1萬本書還多。他一直不肯刪除那些信息,他説,總有一天他要重新整理一下,看究竟都説了些什麼。

  楊鵬飛的家,在山東農村,那裏的春節依然熱鬧,但已經無法給他留下什麼印象。

  “春節麼,就那麼回事。”剛剛31歲,他已經在盼望著退休的日子,然而,想到未完成時的結婚、房子、家庭等等,他又不能不堅持下去。

  “沒有什麼可抱怨的,這個年齡的人,都差不多。”他説。

  1 春節綜合徵 是一種焦慮

  為什麼越放鬆越疲憊?原因很簡單:我們的內心存有焦慮。經歷了過度疲勞,突然放鬆後,我們懼怕再回到那個狀態中。

  據《2009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顯示,主流城市的白領人群亞健康比例達76%,處於過勞狀態的接近六成,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比例不足3%,35至50歲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齡”平均超“生理年齡”10年左右。而2010年調查則顯示,約六成租房者感到“憂鬱、消極、渾身酸痛、孤獨無助”,13%自感人際溝通少;7.2%的人出現多疑。

  作家郝曉輝表示,春節綜合徵雖然是節日病,但實質上是日常身心困境的一次集中爆發而已。現代化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是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二是人與人的距離越來越近。對於今天的都市人而言,個性差異基本被取締了,不管你願不願意見人,每天上班你都要和別人打交道,不管你個人習慣的節奏如何,你都必須按大家認可的共同節奏來工作。這就是為什麼,一到春節,很多人更願意離群索居,乾脆什麼事都不做,因為平時根本沒有如此選擇的可能。

  “農耕時代人們雖然很辛苦,但生産相對分散,大家只要對結果負責,此外可以按個人習慣的節奏勞動,選擇餘地更多,個人的空間也更大。”郝曉輝認為,春節綜合徵是一種典型的現代病。

  2 年味為什麼越來越淡

  節日帶來的快樂越來越少,這也是導致春節綜合徵的重要原因之一。

  “過去春節反而最忙,因為需要共同參與拜年、走親戚、廟會、聚餐等活動,正因為平時節奏慢,這才襯托出過節的緊張、熱鬧的氣氛。”郝曉輝回憶,過去光走親戚,就要忙上一個多星期,每年直到正月十五,才突然發現,年居然這麼快就要過完了。

  年味淡,原因多種多樣。

  首先,以大家庭為基礎的過年方式已基本不存在,都是小家庭各過各的,熱鬧不起來。村裏年輕人基本都進城打工,有的回來了,有的回不來,就算都在,背景不同,大家也沒有共同語言。而城市各家庭間的獨立性更強,無法按相同的節奏形成共振效應,自然就沒有了熱鬧紅火的氛圍。

  其次,娛樂方式變化太大,傳統年節的娛樂方式已很難融入。比如走高蹺、民間花會、唱大戲等,過去村裏年輕人自己都會,現在大家都沒業餘時間,也無心學習這些“沒用的”,找不到共同參與的娛樂形式,這就給年味留下了真空。

  第三,人們日常生活大大改善,傳統年節較多強調吃和玩兒,這在今天隨時都可滿足,於是,平常日子與年節之間的落差體現不出來,除了長假,春節並無特別之處,最容易因過度放鬆引發春節綜合徵。

  3 如何擺脫春節綜合徵

  郝曉輝認為,要擺脫春節綜合徵,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節日期間不完全放鬆,盡可能安排更多的活動,否則與日常節奏差異過大,會增加心理負擔,導致嚴重的疲勞。這就像衝刺跑了一段時間後,最好的休息是慢跑,而不是原地坐下,後者很可能帶來嚴重傷害。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不完全放鬆?

  著名的民俗學專家高巍認為,增加春節的儀式性內容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比如參與公祭,以及家庭內部的祭祖等活動,此外加強人際溝通,特別是拜年等,既契合了傳統春節的文化精神,又能給身心帶來愉快。

  高巍認為,年味淡了,關鍵在於人們還沒有真正交流起來。如果真能以社區為單位,充分發揮出大家的創造力,則春節文化就會豐富多彩。北京有很多社區,比如朝外是一個國際化的社區,可以將當地居住的俄羅斯、美國、韓國等外國文化融入進來,成為不同文化的大交流,而宣南則以老北京為主,可以突出傳統京味,中關村則是高科技人才居多,可以辦得更為時尚與多元,而平安裏、百萬莊一帶則是大院文化,可以更多組織高雅藝術等。如果這些社區的群眾都能自發組織起來,那麼春節的味道不就出來了嗎?人們有了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自然會融入其中,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還沒有將這些分散的力量聚合在一起。

  4 春節假期是否可以更長

  春節綜合徵的客觀存在,讓越來越多網友熱衷探討延長春節假期的可能性。

  在國外,聖誕節的假日一直可延續15天左右,而春節如果能和正月十五聯絡起來,時長也差不多,在歷史上,兩節確曾合併過,成為一個超長假,但利弊均有。

  反對方認為,春節綜合徵與休息時間長短無直接關係,它與生活節奏變化關係更密切,那麼,不論休多長時間,只要存在節奏差,那麼仍會給人們帶來困擾,更何況國內假日數量已經比較多,再增加意義不大。

  支持方認為,延長春節假期可提升春節的影響力,此外能擴大內需,假日變長了,人們可能更從容地去選擇旅遊等休閒方式,這樣休息會更徹底,減少春節綜合徵的負面影響。

  郝曉輝認為,既然雙方意見還不統一,不宜貿然做出決斷,應給出雙方爭論、博弈的空間。畢竟春節和國外的節日不同,春節是農耕時代形成的節日,一些傳統民俗未必適應現代社會,但在民族心理中的影響又特別大,比如春節回家,給交通帶來巨大壓力,延長春節的假期,春運等面臨的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增加。陳輝/文

  5

  解決方案:心理調整

  高巍:傳統春節中感恩、親情等方面的內容,有助於現代人的心理調整,通過闔家團圓,大家互相取暖,互相安慰,但做到這一點的前提是復歸春節文化的本質,即回到尊重、感恩的基點去看問題,通過各種儀式,將個體與整體、自我與自然、現實與歷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中獲取精神力量。現代社會是世俗社會,人們更多通過經驗作出判斷,這就很容易讓我們沉浸其中,最終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目標,利用春節強化信仰、敬畏的力量,有助於現代人走出心靈的困境,更好地面對焦慮等問題。

  郝曉輝:從春節前半個月,到春節後半個月,許多人都會沉浸在春節綜合徵的狀態中,極大地影響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生活質量。要超越春節綜合徵,正視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許多白領明明存有焦慮,但不願意承認,也不願因此求助心理醫生,認為這只是個小問題。其實,對於他們來説,只要重視起來,並主動調整,就能以更好的狀態投入節後工作。從現在開始,應適當加快生活節奏,增加人際溝通,將可能緩解今後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