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視頻 >

[世界週刊]這都是真的——007(2011.02.05)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06日 18: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進入[世界週刊]>>

    他,被稱為電影史上最危險也最具魅力的形象,是眾多影迷心中的偶像。可是在現實生活中,007是一個怎樣的人?2010年9月,一部新書的出版,讓人們對超級特工007的身世有了新的認識。

    《軍情六處: 秘密情報局的歷史》。這本書由英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歷史學教授基思•傑弗裏撰寫,2010年9月21號正式出版。

    1909年,面對德國的軍事威脅,英國成立了分別負責國內和國外情報收集工作的軍情5處和軍情6處。創立之初,軍情六處並不受重視。

    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卡明和他的軍情六處找到用武之地:在比利時和法國境內收集情報,對付德國人。

    而那時的軍情六處,也已經不乏神秘色彩。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軍情六處面臨第一次轉型。共産國際和納粹德國先後成為他們情報工作的主要對象。這並不意外。意外的是,根據《軍情六處》一書的揭秘,英國人對盟友的情報刺探也相當積極。

    兩次大戰期間,軍情六處在紐約建立了特工網,刺探美國人在戰爭材料獲取、化學武器以及飛機製造等方面的情報,並監控在美國的共産主義、愛爾蘭分離主義和印度的激進主義分子活動。

    美國中情局局長胡佛曾經評價説:“在獲取激進分子情報方面,英國人在紐約的工作至少做得比美國人好”。

    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軍情六處迎來一個轉捩點。愛國熱情驅使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工作中,其中就包括007系列小説的作者伊安•弗萊明。

    二戰結束後,軍情六處重新調整策略,應對冷戰形勢,尤其是北約與華約在歐洲的對峙。而《軍情六處》一書的歷史解密,也就到1949年戛然而止。

    《軍情六處》作者基斯傑弗裏:“冷戰最早是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的。之後進入長期冷戰,直到1989年。也許下一本書會寫軍情六處的1949-1989。但現在看來,1989年就像是前天。這是關於一個情報組織的嚴肅的歷史和解密。1949年就顯得足夠久遠了。”

    所謂亂世出英雄,根據這本《軍情六處》的揭秘,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軍情六處的間諜們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但他們中卻沒有一個人能像007詹姆斯邦德那樣,集浪漫與刺激于一身,永遠微笑著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那麼007的原型到底是誰?按照最通常的説法,詹姆斯邦德的原型其實就是007系列小説作者伊恩•弗萊明本人。

    儘管和007影片中那些充滿未來感的汽車相比,這輛老爺車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功能,但只是因為他屬於伊安•弗萊明,就充滿了傳奇色彩。

    弗萊明,1908年生於英國一個富裕家庭。23歲時,弗萊明作為路透社記者,到蘇聯、法國、葡萄牙等地做間諜案件的報道工作。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1939年5月,弗萊明加入軍情六處的海軍情報部門,他的“絕活兒”就是把枯燥無味的特工報告寫得像驚險小説一樣跌宕起伏。

    時任軍情六處處長戈德弗雷非常賞識弗萊明,任命他為首席助理,並派他組建了綽號為“紅印第安人”的“30AU”特工隊,秘密潛入歐洲大陸。

    弗萊明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解救被納粹監視的阿爾巴尼亞國王索古。

    弗萊明專門在葡萄牙卡斯卡伊斯的“太陽酒店”策劃了好幾天。他指揮兩名特工假扮成清潔工,潛入阿爾巴尼亞王宮,讓國王夫婦化粧成清潔工大搖大擺走出,然後搭乘一艘意大利遊船抵達卡斯卡伊斯。

    1953年,二戰結束後,弗萊明故地重游來到當年的酒店,開始撰寫第一部007小説《皇家賭場》 。詹姆斯•邦德由此誕生。

    看起來,弗萊明創作的007小説像是一本自傳?但根據最新出版的《軍情六處》一書,弗萊明的007小説一舉成名後,他的間諜朋友們紛紛向弗萊明提出,要把自己的事跡寫進去,留個紀念。

    這也就不難理解007的故事為什麼能那麼生動豐富,推陳出新了。因為,在著名特工007的背後,有著一群並不著名的英國特工。

    1940年11月23號淩晨4點,塔澤拉被空投到荷蘭斯海弗寧恩附近海域,他乘船上岸後,脫掉特製的橡膠外套,露出裏面的燕尾服,直接走進內當地的赫爾豪斯大酒店賭場竊取情報。在進入賭場前,同伴特地在他身上噴灑了幾滴軒尼詩XO,營造出他剛剛離開晚宴的假象。

    這真實的一幕後來成為電影《金手指》中的經典橋段。

    威爾弗裏德•“比菲”•鄧德代爾,上世紀30年代軍情六處巴黎情報站負責人,007的另一個重要原型人物。

    1940年,法國淪陷之前,弗萊明曾在巴黎與鄧德代爾見面並成為朋友。

    儘管鄧德代爾的形象談不上英俊瀟灑,但頗具個人魅力。

    他曾是拳擊冠軍,嗜好美女和飚車,經常在馬克西姆餐廳用餐,開一輛勞斯萊斯轎車,戴著卡地亞的名貴袖扣。

    在弗萊明筆下,這些都成為007的典型做派。

    不過,翻開最新出版的這本《軍情六處》,讀者會發現許多令人驚訝的事實,甚至比虛構的007故事更精彩。

    Harold "Kim" Philby,哈羅德 菲爾比,軍情六處史上“最大的雙面間諜”。
1941年,菲爾比進入軍情六處工作,在此之前,1934年,他就已經被蘇聯克格勃招募。

    在軍情六處22年,菲爾比成功潛伏,一邊為蘇聯提供情報,一邊官運亨通一路升遷,直到1963年才露出馬腳,逃往蘇聯。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之前軍情六處曾派遣他在阿爾巴尼亞策劃政變,屢屢失敗,但卻從未對他産生懷疑。

    007的小説電影,看起來永遠驚心動魄,浪漫刺激,而在現實生活中,特工們的生活其實多的是平淡,一旦平淡狀態結束,等待他們的往往就是致命的危險。

    這或許也正是弗萊明創作007的初衷,因為只有在虛構的世界裏,他和他的夥伴們,才能成就一個王牌大間諜的終極夢想。

    (視頻編輯:程衝 圖文編輯:唐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