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敬老院長堅守11年 每年在敬老院陪老人過年(圖)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06日 0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除夕夜,敬老院工作人員喂老人吃餃子。

  當滿城煙花齊放、爆竹齊鳴,坐落在明代古寺法海寺一側的石景山金頂街社區敬老院裏,卻顯出幾分寧靜。30多位老人,在這裡度過了一個安詳溫暖的春節。年三十晚上,老人們或靜臥在床,或靠在輪椅上,工作人員為他們捧上了熱氣騰騰的餃子。

  敬老院院長李福芹已在這裡堅守了11年,她身邊的工作人員差不多也有五六年沒有回家過年了。在萬戶千家團圓的時刻,她們在陪著別人的父母,“其實都是父母。時間長了,我們和老人們親如一家”。

  新聞縱深

  北京老齡人口達兩成

  北京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已達226.6萬人,接近全部戶籍人口的兩成2009年底的這一統計數據,標誌著北京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者超過32萬人。到2015年時,北京的老年人口預計將達到340萬人。

  目前,本市生活不能自理和生活半自理的老人佔總數的14%,共有32萬人。按此比例,“十二五”期間,北京將有47萬名老人需要護理型照顧。這意味著今後5年內,北京對社會化養老服務的需求將大幅增長,特別是對專業化機構康復護理服務的需求將日益增長。

  李福芹今年已經56歲,她笑言也即將邁入老年人行列。在敬老院工作的她並不諱言將來住敬老院。李福芹説,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兩個孩子要贍養4位老人,壓力很大,也許未來老人進入養老機構養老是一種必然趨勢。

  對於北京養老體系建設問題,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北京將研究建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福利養老金的科學增長機制。同時鼓勵發展商業養老保險,探索開展養老護理保險試點工作。北京市還將完善老年人醫療救助制度,完善高齡津貼制度和百歲老人醫療福利制度,健全計劃生育家庭老年父母社會保障和獎勵輔助制度。同時,加快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研究將養老設施建設項目納入綠色審批通道。

  晨報記者 王歧豐/文 李木易/攝

  李福芹

  老人沒牙,年夜飯只能吃“特製”的“八寶粥”

  窗口一有人影晃動,91歲的朱春盈老太太就會定睛看上半天。雖然家裏人前幾天剛來過,但她還是希望有人來看她。

  走進門的是金頂街社區敬老院院長李福芹。她照例要為老人梳頭,陪老人説一會兒話。“過年啦,吃餃子好不好?”大年初三,在敬老院的食譜上,午飯是豬肉白菜水餃。李福芹盛了一盤餃子,用攪拌機攪成粥樣,然後用勺一口一口喂老人吃下。“好不好吃呀?”“好吃!”老人一笑,臉便縮成了一團。

  據李福芹介紹,今年春節,像朱春盈這樣在敬老院過年的老人有30多位,全是不能自理或半自理人員。他們有的是孤寡老人,有的因各種原因家人無暇照看。“在這裡,我們要像照顧自己的親人一樣,讓他們過一個溫暖、舒心的春節”。

  李福芹告訴記者,今年的年夜飯很豐盛,有醬肉、排骨、魚等等,但給很多老人喂食前都要打碎成糊狀,最終變成一碗“八寶粥”。正説著話,朱春盈老太指著香噴噴的餃子,要求吃一個整個兒的。“那個香!”一名工作人員嘗試著將一個餃子送到老人口中,老人已沒有牙齒,嘴裏蠕動了好一會兒,還是吐出了一半兒。

  這種情景每每讓李福芹心中有些酸楚。

  呂中琴

  孩子病重,誰不想回家看看?但8、9個老人誰管?

  大年初二,86歲的王重昭老太太一夜沒有睡好。值班人員巡視時,還能隱約聽到老人斷斷續續的哭聲。她已在敬老院住了半年多,可一到晚上還是想家,特別是這個春節,老人第一次在外過年。

  老人不睡,值班人員也不敢休息。她們安慰老人,陪老人説話,直到老人平靜地進入夢鄉。

  來自甘肅的呂中琴在敬老院值夜班,她已五六年沒有回家過年了。“想起來心裏也有些難受。”呂中琴説,家中的父母年事已高,好在身體還硬朗。天天在敬老院為老人們洗腳、擦洗身子、喂飯,可回過頭來想想,她還未給父母洗過一次腳。每年6月麥收時,呂中琴要回家幫忙。在那20多天假期裏,她搶著幹完家裏所有的活,不讓父母沾手。“想過要給父母洗一次腳嗎?”面對這個問題,呂中琴靦腆地笑了,“不好意思,他們也不讓俺洗。”

  2010年春節前,呂中琴接到家中電話,上高中的大兒子染上感冒,後來轉成肺炎,高燒不退。呂中琴的心一下慌了,但還有八九個老人等著照顧,根本脫不開身。好在很快又接到家中電話,孩子轉危為安。呂中琴説,這幾年在敬老院工作,春節不能回家,心裏很有些愧疚。

  馬勝芹

  用手幫老人排便很正常,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

  “在敬老院工作幾年,回家更孝順自己的父母了。”52歲的工作人員馬勝芹由衷感慨,看到身邊的老人,就會想到自己的父母,甚至想到自己的晚年。

  “善待這些老人就是善待自己。”馬勝芹文化不高,但她覺得自己的工作是一種善舉。每天準時為老人梳洗、喂飯,定時為臥床的老人翻身,一絲不茍。

  李福芹非常感謝和自己一起工作的九個姐妹,她們付出的辛勞,也許是很多老人的家人也難以做到的。每隔兩小時為臥床的老人翻一次身,做按摩。每天為老人洗臉洗腳,擦洗身子……馬勝芹説,敬老院裏十幾位臥床不起的老人,住了幾年沒有生褥瘡的。很多老人活動都不方便,大便都很乾燥,工作人員還要為老人做人工排便,“就是用手幫老人排便”。

  有的老人臥床久了,脾氣很暴躁,有時需要3個人一起才能幫老人換一次衣服。很多老人思維已不太清晰,吃喝拉撒不能控制,需要工作人員細心照料。“這就是一份瑣碎的工作,需要有耐心,有責任心。”李福芹説,很多人到敬老院參觀後,都會感嘆服務人員工作辛苦,老人需要社會更多關愛。

  李福芹

  老人像孩子,也許聽不懂什麼,但就是感到快樂

  金頂街敬老院規模不大,住著四十余位老人。十來位老人節前被家人接走,大多數留在這裡過年。

  除夕夜,尚能活動的老人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集中到一個房間看春節聯歡晚會。老人們沒有太多娛樂方式,不少人多年臥床,甚至喪失了語言功能,他們用眼神向人們表達喜怒哀樂。

  李福芹望著房間裏的老人們,心中很有些感觸。她覺得,讓老人安度晚年不光是老有所養,更要老有所樂。老人在某種程度上很像孩子,希望人們多來看看他們,多陪他們説一些話。即使他們不清楚説了什麼,也聽不懂你説了什麼,但説話就是有人關心,讓他們感到快樂。

  除了心裏的快樂,沒有牙齒、味覺退化、語言能力退化,臥床不起的老人還需要什麼?我們無法給老人更多的時間,就在有限的時間裏給他們更多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