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老爸怒曬兒子小學試卷 “標準答案”引家長討論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26日 08: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網友zhangyx看到兒子的小學考試卷後對老師判錯的很多題表示強烈不解,並且一怒之下上網發帖質問:為什麼小學語文會有那麼的“標準”,就連題目要求“寫你最喜歡的一句話”都是固定答案!該帖出來後很快被置頂,也引發了網上關於考試“標準答案”是否科學的大討論。

  【題目重現】

  1“一個春天的夜晚,一個久別家鄉的人,望著皎潔的月光不禁思念起了故鄉,於是吟起了一首詩:,。”

  網友zhangyx兒子答的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老師給了一個。

  標準答案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我覺得這道題很奇怪,難道就因為是個春天的夜晚,答案就要是這句有春風的嗎?要這個思念故鄉的人不是江南的,是不可能説出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句話的!一個東北人春天思念故鄉,會説春風又綠江南岸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應該更準確。再扯遠點,思念故鄉,一千個人可以吟一千句不一樣的詩,這個也可以有標準答案的嗎?”對此,網友zhangyx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2《匆匆》這篇課文,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寫的,同學們都很喜歡這篇散文,你能把自己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寫下來嗎?”

  zhangyx兒子寫的是:“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但後面又是一個好大的。

  標準答案是:“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zhangyx表達更強烈的質疑:“一篇文章,你可以喜歡這句,我可以喜歡那句,難道最喜歡的一句話也要統一嗎?我覺得這個題目應改成:‘你能把老師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寫下來嗎?’”

  3“請用一句話説明‘π’的含義。”

  zhangyx兒子回答的是:π的含義是圓周率。

  標準答案是:“π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領域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

  “沒想到老師竟然打的又是,這就奇怪了,正好我老婆大學讀的是理科,我馬上問她,π是什麼意思,她説圓周率啊。兩個人狂汗,問了兒子半天,他也沒説明白。”zhangyx非常難受地説。

  標準答案:對也?錯也?

  反對方:孩子被整成流水線零件

  支持方:題沒錯,錯在“自以為是”

  網友zhangyx的帖子出現以後立刻在網上引發熱議,不少做家長的紛紛指責這樣的題目是在扼殺孩子的創造力。網友“我愛小毓”也表達了同感。“應試教育,需要的是標準答案。我女兒在一年級,數學作業上有一道題:請把得數大於14的涂紅色,小于14的涂藍色,因為怕水筆洇了作業本,女兒就只涂了一點,沒有涂滿,結果老師給了叉。還有一個連加減的題,按照他們的教學流程,要讓孩子先把第一步下面劃線得出數再和後面的數加減,結果孩子沒有用尺子劃線就又被給了叉,我崩潰!”網友“南京未來寶貝”直言不諱地表示:“簡直把孩子統統要變成流水線上生産的零件了,標準化但是毫無思想。”

  不過網友中也有一些老師的支持聲。網友“動觀流水”表示:“題目出的沒錯,錯的是大家太自以為是了。比如第一題中強調的是‘春天的晚上’,靜夜思一般認為在深秋(儘管有爭議),但兩首詩比較下來無疑是江南春更符合。這道題考查的不是你會不會背這兩首詩,而在於你會不會審題,培養小孩子的細心以及洞察力。比如π考查的是含義,孩子答錯也是審題不清造成的。”

  網友“疑夢驪山”表示:“我覺得還可以接受這份試卷。比如説朱自清的《匆匆》那篇課文。儘管題目是説寫你最喜歡的句子,但其實在課堂上老師應該提及過比較著名的句子。小學的試卷是應該以標準答案為主的。”

  聽聽名師怎麼説

  考試要保護孩子的求異思維

  “出題到底出什麼樣的題,是根據考試目的而來的,考題應該有明確的指向。”語文特級教師、金陵中學實驗小學楊新富校長分析説,以上家長説的一些題目確實存在問題。如果題目的指向並不明確,答案就可以靈活多樣。“老師在出考試題的時候,往往是為了考孩子近段時間學的內容,以達到檢驗學習效果的目的,但卻忽略了孩子腦子裏的既存知識以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比如説,請孩子寫最喜歡的一句話,那麼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審美,他寫其中的任何一句話都可以説是對的。”

  楊新富表示,考試作為評價的一種手段,是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考試的目的是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考試不是終點,只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加油站,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去學習。“考試不要扼殺孩子的想象力,如果孩子的答案超過預定的答案,但是有一定道理,就應該鼓勵和肯定,以保護孩子的創新意識和求異思維。“考試應該增加孩子的積累,讓孩子有更豐富的空間。老師應該和學生一樣,不要拘泥于只有一個答案。”

  新聞延伸

  “孔明不是諸葛亮”

  標準答案雷倒作家

  中國青年報曾經報道過上海作家葉開在了解到自己女兒的小學語文教育狀況後,不禁一聲嘆息。他很難理解語文老師眼中的標準答案為何如此固執單一。比如有道題是三國時最足智多謀的人是誰,他女兒信心十足地填了個“孔明和龐統”,結果被告知標準答案只能是諸葛亮或者周瑜,孔明是錯誤的。孔明不就是諸葛亮嗎?葉開還發現語文教材虛偽、作假,不僅不能讓孩子們領略到語文之美,還在不停地向他們灌輸精神上的規範與標準,硬生生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政治課。

  令人莫名驚詫的豈止一個孔明不是諸葛亮?再試舉幾例。

  詩人鄒靜之曾為上小學的女兒支招,老師要求根據句子的意思寫一句成語,問“關於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改成成語是什麼?鄒靜之告訴女兒答案是“齊心協力”,結果老師批錯,標準答案是“共同協力”。

  作家莫言,有次女兒將他著名作品中的一段借用寫進文章中,結果老師閱卷後女兒拿給莫言看:他的作品沒有一句不是病句。

  還有一位有名的作家王蒙,在愛孫的語文考試不及格後,一時手癢拿起試卷做了起來,大作家也得了個不及格……在語文教育的標準化、程式化評價標準面前,連作家都甘拜下風。(記者 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