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武警黃金部隊探秘:組建32年探獲黃金資源儲量2269噸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5日 19:5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黃金年産量自2007年後一直位居全球第一。風起雲涌的黃金形勢將一支為中國黃金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生力軍呼之欲出:武警黃金部隊。自2007年該部在甘肅文縣探獲資源量超過300噸的陽山超大型金礦,作為類卡林型金礦規模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六後,人們把目光投向了這支為國尋金的地質野戰軍。

  黃金部隊組建32年來,先後在全國26個省區、46個成礦區帶開展黃金普查勘探,發現金礦床325處,探獲黃金資源儲量2269噸,為近百座新建、擴建的黃金礦山提供了新的資源,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

  如何點石成金?武警黃金部隊堅持“精兵利器”建設,打造現代化尋金勁旅。

  地質錘、羅盤、放大鏡的找礦“老三件”拓展為數碼攝像機、掌上電腦、手持GPS等“新五件”, 新型全液壓鑽機、高密度電法儀、衛星遙感等先進裝備和技術手段成倍提升工作效率,全球定位儀、海事衛星電話等對礦點實行高效管理,地理信息系統、通信網絡佈局、野外數字勘查工作體系等標誌找礦進入數字化時代,使空中、地上、地下一體化透視金礦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陰山支脈,有一座著名的烏拉山。大自然在賦予烏拉山靈秀的同時,也深埋下豐厚的黃金寶藏。1986年,武警黃金二支隊官兵在位於包頭市西郊的烏拉山南麓和中部第一次揭開了哈達門溝金礦的神秘面紗。支隊高級工程師陳廷芳慧眼發現了金品味極高的石英——鉀長石脈標本,進而追索到成礦礦脈,1992年官兵探明哈達門溝金礦25噸,成為當時內蒙古唯一一座大型金礦。

  進入新世紀,西部大開發號角吹響,黃金部隊先後投資600多萬元給二支隊配備了新型鑽機、裝載機、陀螺測斜儀等先進勘探裝備,哈達門溝金礦單孔鑽進首次超過1200米,提取的岩心樣品為深部找礦提供科學依據。技術人員運用空中遙感偵察、地球物理和化學勘探等先進手段,圈定了哈達門溝大面積金異常區。現任支隊總工程師黃志全帶領技術人員在深溝險壑中穿行,對哈達門溝外圍展開“地毯式”踏查,鎖定了與哈達門溝老礦區僅一山之隔的“後山”——柳壩溝,哈達門溝找礦從此“別有洞天”。然而由於持續多年開採,礦山保有資源儲量銳減,哈達門溝一度邁入國家危機礦山行列。

  2008年,武警黃金地質研究所領銜挑起“哈達門溝金礦構造控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研究”的科研項目。面對採礦深度近千米、從地表到工作面的14層廢棄坑道,科研人員不顧隨時可能發生坍塌的危險,在陰冷的隆洞中打著手電筒進行編錄、採樣,最終確定厚大石英脈的直接找礦標誌,圈定成礦預測區和找礦靶區,哈達門溝找礦“柳暗花明又一村”!黃金二支隊官兵累計發現金礦脈95條,圈定礦體28條,探明金資源儲量102.3噸,哈達門溝金礦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的第一大金礦。

  尋金,是艱險的。然而,山再高高不過黃金兵的意志,路再堅堅不過黃金兵的鐵腳板。寨上金礦在紅軍長征走過的岷山腳下。如今,黃金官兵在這裡共發現金礦脈30條,圈定工業礦體26個,探明金資源量127.3噸。

  岷山屬青藏高原支脈,官兵工作區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高寒缺氧,夏季常有冰雹,冬季最低溫達零下三十度。

  本世紀初,黃金五支隊官兵把腳板伸進了這冰雪覆蓋的八百里秦川。進駐之初,部隊沒有營房,官兵就住在臨時搭建的帳篷裏,拾柴做飯,破冰取水,夜晚像被丟進冰窖,靠擁抱取暖入眠。就是這樣他們發現了成礦礦脈。山路狹長,工作車無法進入,幾十噸重的鑽探設備被官兵們拆卸開來,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遍遍人拉肩扛地運上山去。高原上行走對人來説都是一種考驗,更何況負重,每一個動作都幾乎是在透支生命。冰涼的鑽桿能粘掉人的手皮,後背佝僂得像尖尖的月牙,肩膀經不住摩擦便張開血紅的嘴巴。一次,大雨連下了半個月,沖毀了礦區通往山外的唯一一條小路。幾十名官兵被困山上。蔬菜沒了,就從原本扔掉的爛葉中挑出好些的洗凈煮湯;糧食沒了,就把唯一剩下的半袋黃豆分成十幾份,每人每天一小碗鹽水煮黃豆。就這樣苦撐三天等來援兵。第二天天剛放晴,轟隆的鑽機聲再次響徹山谷。

  尋金,是辛勞的。每一座金山都灑滿了黃金兵的汗水甚至血水。哈達門溝金礦深暗的山洞吐著颼颼的涼氣,洞頂是有棱有角的“低頭”石,岩縫滲出的水滴成串滴到地下。八個坑探兵全副武裝,頭戴安全帽,裏面裹緊棉衣禦寒,外面套上雨衣擋水,臉上戴著防塵面具,手腳套著防水手套和高樁雨靴,端起20多公斤重的劈岩機切割岩石,嗆鼻的粉塵撲面而來,一天下來,酷似泥雕粉砌的秦皇兵俑。黃金五支隊支隊長張寶河,這位優秀大學生幹部因為長期在110分貝的鑽探噪聲環境下工作,28歲患上神經性耳聾,要依賴高倍助聽器生活。2008年,為了攻克寨上技術瓶頸,他抱著被褥住進機臺,在礦區領銜建立泥漿實驗室,通宵達旦搞測試,終於探索出人工造壁、高質量無固相沖洗液配合鑽進等新技術,使寨上勘探峰迴路轉,資源量突破百噸。

  尋金,是孤寂的。一座金山,承載一茬茬黃金兵的默默拼搏和奉獻。陽山和寨上金礦,找了10年;哈達門溝金礦突破百噸,等了25年。漫長的歲月裏,黃金兵與大山為伍,與鑽塔為伴,遠離塵世喧囂,滿載鄉愁故思。從早春出隊到深秋收隊,黃金兵和親人團聚的時間可以掰著指頭數得清。

  岳連雄,第一批進入寨上礦區的技術先鋒,和戰友親手捧出了金娃娃,卻和自己的娃娃擦肩而過。2002年,當他正風餐露宿地在寨上尋找金山的蛛絲馬跡時,接到了家裏的電話:妻子由於無人照顧、勞累過度流産了。望著無盡的大山,他淚如雨下。

  尋金,更是幸福的。這幸福,來源於尋金經歷所積累的無與倫比的人生財富,更來源於金山傳遞給千家萬戶的幸福。二支隊二中隊主任工程師陳海艦是哈達門溝金礦的功臣,他的“烏拉山下熱鍋成礦”機理使313號礦脈資源量突破50噸。看著這條“金龍”,他説:“找了這麼多年礦,我親眼見證了大山周邊翻天覆地的變化,礦廠建起來了,經濟發展起來了,村民富起來了。看著這一切,誰能説我們黃金兵不幸福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