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多地曝智障人被奴工事件 相關福利體系缺失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12日 04: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0年12月15日,四川渠縣,被解救的智障工人等待被送回老家。他們穿上了民政部門買的新衣。

  黑奴工背後智障人庇護之困

  2010年末,四川渠縣智障人被販賣為奴工的事件,震驚全國。事實上,自2007年山西磚廠黑窯工事件以來,全國各地不斷爆出智障人“被奴工”事件。

  專家指出,單純追討一起事件的責任人“意義不大”,需要從制度層面解決問題,建立智障人士福利體系。

  根據2006年的一次抽查數據,我國智障人士總數近千萬。其中有較好工作能力並處於就業年齡段的150萬人。而因智障人士福利制度缺失,他們大多處於無機構庇護,無機會獲取勞動知識甚至被遺棄的狀態。也因此有“被奴工”的風險。

  如何從制度上保障智障人士的尊嚴、安全和發展,成為渠縣奴工事件背後更緊迫的命題。

  2010年12月29日,北京演樂衚同110號,北京慧靈智障人士社區服務機構所在地,馬波(化名)和夥伴們正在忙碌。

  四合院內,幾名夥伴正在做飯,中午他們將招待幾名來自歐洲的遊客。另幾名夥伴正在展覽室向客人推介他們製作的手鏈等手工藝品。

  該服務機構的創辦人孟維娜介紹,慧靈為成年智障人提供日間托養服務,並讓他們學習簡單的勞動技能。該機構主要生存方式是,與歐美一些國際旅行社簽約,讓這個四合院成為固定旅遊景點,旅行社支付一定報酬。此外,遊客購買手工藝品帶來的收入,會以津貼形式獎勵給智障學員。

  若不是言語反應稍慢或唐氏綜合徵明顯的臉龐,馬波和他的20多名夥伴看起來與常人無異:會做可口的飯菜、把“暗戀”的人畫在紙上、開心地笑、小小的惡作劇……

  這天中午,馬波在整理100多人的簽名。他們在聲援四川渠縣遭受奴役的智障人員。

  這一天,渠縣62名被解救的智障奴工,陸續被送往回家的方向。

  1月4日,渠縣公安局政委李森介紹,目前解救工作已結束,警方已幫助33人找到家。目前警方的工作重點已從“解救安置”轉移到偵辦奴工案本身。

  而在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前司長王振耀看來,怎麼長久妥善安置這60多名智障人員以及他們背後數百萬智障人士才是重點。他指出,事件背後,不是某個人犯了錯那麼簡單,“我們的制度有缺失,亟待補上。”

  一百多智障人“被奴工”

  一個叫曾令全的農民和渠縣救助站的安置基地,後來做著同樣的生意:輸出智障工人

  在四川渠縣渠江鎮一個叫“幸福壩”的地方,一個兩層樓的院落,走廊和陽臺全由鋼筋封閉,大鐵門緊鎖。

  這個院子,曾叫做“渠縣乞丐收養所”,後改名“渠縣殘疾人自強隊”。

  院子的主人、“渠縣殘疾人自強隊”負責人叫曾令全,一名46歲的農民,他的另一身份是渠縣工商聯執委。

  其母俞必珍介紹,曾令全以前種地、養豬。約1993年,他去縣城農貿市場撿菜葉子回來做飼料,“撿”回一個蓬頭垢面的“討口子”(方言,指流浪乞討人員),名為李兵,留下來幫著養豬。

  隨著養殖業擴大,曾令全又“撿”回兩名智障人員,李小平和朱國慶。

  曾令全收養“討口子”的“事跡”在當地流傳開來。其弟曾國華説,1997年,四川日報以《一個豬倌和三個乞丐》為題報道。曾令全的舉動也得到當地政府肯定,縣領導多次到曾家“現場辦公”。

  曾國華介紹,約1999年,曾令全收養的智障人達到十來名。這時期,新疆一家豬場老闆看到報道後,聯絡了曾令全。曾帶著5個智障人員去新疆幫忙養豬。

  後來這名老闆又把曾的工人介紹給另一老闆。曾令全從中獲得一些回報。他發現,這遠比養豬來錢,自此開始了收養、培訓、輸出“智障工”的“生意”。

  曾的培訓手段是:不聽話就打。鄰居稱,常在夜裏聽到基地傳出慘叫聲。

  據記者調查,為擴大“智障工”來源,曾令全向渠縣三輪車和出租車司機打招呼,以每人100元-300元的價格,“收購”智障人員。

  他還成立“抓捕隊”上街抓人。後來被解救的奴工之一的李紅階,能清晰地與人交流,可以工整地寫出姓名和家庭地址。

  他告訴本報記者,他2009年正月到渠縣,在縣城撿破爛時,突然一輛車停下將他強拉進去。在接受了“培訓”13天后,他們一行13人被送到西寧一個工地背沙。幹了一整年,沒有一分錢工資。

  在這起奴工案中,渠縣救助站也牽扯其中,被爆出與曾令全一樣輸出“智障工”賺錢。

  據曾國華向媒體介紹,渠縣救助站站長劉定明曾多次將智障人員送到曾令全處,並收取費用。劉定明則稱,自己將救助站安置基地以3000元每年的價格轉包。

  記者獲知,目前渠縣民政局長王勇、救助站長劉定明等人已被免職。

  17年來曾令全到底控制了多少智障人員目前尚無數據。

  在一份材料中,曾令全稱1993年至2006年收養137人。這些人被編成8個小組,分別在北京、天津、深圳、新疆、西寧等地“打工”。

  智障人被侵害風險大

  處於就業年齡段的輕度和中度智障人超150萬名,他們是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標人群

  “暴露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2010年12月28日,中國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主席張寶林,表達對渠縣事件的憤怒。他有個智障女兒。

  張寶林介紹,根據中國智殘協會的統計,2007年山西黑窯工事件後,河北、河南、安徽等10多省份也出現過大量侵害智障人員事件。

  2009年4月,安徽界首兩個小磚窯從山東誘騙“購買”了32名智障人做“奴工”。

  2007年以來,福建、遼寧等9省發現礦工殺害智障工人偽造礦難敲詐等類似案件近20起,死亡近20人。

  據《法制日報》2010年6月報道,安徽合肥大量搬家公司專門“招募”智障流浪人充當搬運苦力,沒工資,生存條件惡劣。

  張寶林介紹,根據2006年所做的一次抽樣調查,全國約有智力殘疾人554萬,此外,在1352萬多重殘疾人中有大約430萬人伴有智力殘疾,也就是,智障人總數近千萬。

  他介紹,智障人士按殘疾程度劃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在554萬單純的智力殘疾人中,輕度和中度約佔7成,超380萬人,其中處於就業年齡段的約40%,超150萬人。他們具有相對好的勞動能力,是各地奴工事件中犯罪分子的主要目標。

  “智障人是殘疾人中更為弱勢的群體,就業情況差,社會保障也不完善,所以至少這100多萬人中,不少人存在成為奴工的風險。”張寶林認為,從目前各地發生的事件看,奴役智障人已成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社會現象。

  在致本報的公開信中,張寶林嚴正譴責買賣、奴役智障人的行為,他希望各地各級政府能“以最近發生的事件為戒”,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無保障下存流浪可能

  孟維娜認為,如不建立起相應保障體系,任何智障人都可能成為流浪人,存在被奴役風險

  渠縣奴工事件曝光後,有觀點認為勞動監察部門若加強督察,可遏制智障人被侵害。四川省人社廳勞動監察處副處長陳進對此表示異議。

  陳進是此次渠縣奴工事件調查組的負責人之一。

  他認為,靠事後勞動監察來杜絕此類事件,“防不勝防”。他介紹,四川180個縣,除成都下轄縣外,每個縣專職勞動監察員平均不到2人,平均5個縣只有一台執法車。

  有專家提出,應建設智障流浪人員的收留機構,防止他們被控制販賣。

  北京慧靈智障人員社區服務機構創辦人孟維娜認為這一提法沒有切中根源,“千萬不要鼓動建什麼專門收留所。”

  在做了23年智障人員服務工作的孟維娜看來,智障流浪人本身是個“偽命題”。她説,智障流浪人是智障人福利制度和服務體系缺失造成的結果,而不是引發問題的原因。

  根據她的經驗,重度和極重度智障人沒能力走出家門,常年在家裏;而輕度和中度智障人有天然的安全意識,出門一般不會走太遠。

  孟維娜介紹,智障人如幼年時沒被父母遺棄,成年後也很少會被父母遺棄,“智障人士父母的天倫之愛,比正常孩子的父母還要強烈。”

  她分析認為,大多數智障流浪人是被誘騙拐賣,少部分可能是父母去世後無人照料,從而外出乞討。

  孟維娜介紹,這些年他們遇到許多家庭有智障孩子不小心走失,但報警時對方聽説是智障人,往往“愛理不理”。“現在社會資訊渠道這麼發達,公安掌控人口信息能力這麼強大,如果我們的報失體系積極發揮作用,就不會産生智障流浪人的問題。”

  “需要從制度層面解決根源問題,建立智障人的服務體系和保障制度。”陳進認為,這樣才能“治本”。

  孟維娜認同這一觀點,“如果不從源頭上解決問題,任何智障人員都可能成為智障流浪人,也都可能面臨被奴工的風險。”

  民間服務未獲發展

  服務於智障人士的民間機構,很難獲得“合法”身份,多數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

  在孟維娜看來,建立智障人服務體系,最核心的內容,是讓智障人走出去,“走出家門,獲得交流,學習,他們的生活品質才能提高,同時獲得康復訓練”。

  而中國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主席張寶林介紹,現實是,許多智障人沒地方可去,從生到死,一輩子封閉在家中或在街上遊蕩,甚至遭拐騙。

  張寶林説,國內登記成立智障人員服務類民間組織很難。在北京,會有一些智障孩子的父母自己組織起來,其中幾個家長辭職,把街道附近的智障人集中起來照料,也做一些培訓。但因為沒有合法身份,這類民間組織很難得到捐款。也得不到政府的扶助,自生自滅。

  而70%以上智障人員生活在廣袤的農村,更缺少可以接納他們的場所。

  張寶林説,他去過一些西部智障人家庭探視,“家徒四壁,只有一床爛棉絮,狗窩一樣,靠周邊鄰居每天扔一點殘羹冷炙生存。”

  孟維娜介紹,目前他們在全國10個城市建立了服務機構,但也只限于城市社區。

  她説,慧靈找不到挂靠單位,只能在工商註冊,無法獲得非營利機構身份,不能獲得稅收優惠,捐贈也大幅縮水。

  據了解,北京有100多家為智障人士提供日托服務的民辦機構,大多生存艱難。

  全國有多少這類機構?中殘聯相關部門稱,沒有這類數據。

  中殘聯常務副理事長王乃昆在2010年9月份的中國特奧高峰論壇上透露,截至2009年底,全國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僅3474個,僅能為全國包括智障人在內的約11萬殘疾人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