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探訪首批首鋼職工離京後生活 過著“候鳥”的生活

發佈時間:2011年01月09日 04: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夕陽下,唐山曹妃甸首鋼新址,工廠煙囪在冒著白煙。一名工人回到工廠宿舍。本報記者 秦斌 攝

  2010年歲末,首鋼集團石景山廠區冶煉和熱軋生産全部停止,高爐不再終日轟鳴,廠區不再人聲鼎沸,生産線也由北京轉移至河北曹妃甸等地。

  為這一刻的到來,第一批首鋼人從2005年就“登陸”曹妃甸這個小島,並在這裡一步步建起擁有亞洲最大焦爐、世界領先水平高爐的新首鋼———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

  然而,首鋼搬遷對於數萬名首鋼職工而言,也意味著家和廠的距離拉長了,只能定期坐班車往返于京冀兩地。

  陽光透過海邊的薄雲,鑽進林曉華(化名)宿捨得窗。33歲的林曉華翻看著手機裏兒子的照片,3歲的小寶貝胖乎乎的,倆眼笑成一條縫。看著看著,林曉華“撲哧”樂了。

  林曉華是首鋼集團維檢車間的一名職工。去年12月22日下午,他所在的車間第二批成員抵達距北京約250公里的河北曹妃甸新廠區。

  林曉華抵達曹妃甸數天后,首鋼集團石景山廠區的冶煉和熱軋生産停産,更多的工人被調往曹妃甸。

  事實上,隨著首鋼新廠區在曹妃甸破土動工,首批首鋼工人在2005年就來了這裡,隨後,一批批首鋼工人在此紮根。如今,數萬名職工吃住在新廠區,平均兩周回一次北京和家人團聚,過著“候鳥”一樣的生活,如海灘上的日出,週而复始。

  出京3小時到新廠區

  去年12月22日下午1時許,首鋼石景山廠區東門附近,裹著棉衣、提著大包的工人不斷聚集到一間沒有售票大廳的候車室,跺一跺腳,呵氣成霜。

  很像小城市的火車站,候車室小賣部前總是聚集著幾個工人,裏面的人不停地遞方便麵、餅乾。更多的工人坐在長椅上,手裏拎著旅行袋,有的拎著裝滿橘子、蘋果的塑料袋。

  半小時後,49名工人在一個寫有“京唐鋼島上”字樣的標牌後邊排起了長隊,走到一輛大巴車前,把大大小小的包裹塞進車廂下部,然後喘著粗氣坐好,有人問乘務員,“家屬能不能跟過去看看?”大巴車的目的地是河北曹妃甸。

  候車大廳人員説,去往曹妃甸的班車每天下午1點45分發車,每輛車準乘53人,工人憑工作證乘車,車滿即發。每次去往曹妃甸的工人都有幾百人。

  3個小時後,大巴車在首鋼曹妃甸新廠區“3加”的四海公寓停下,工人小鄭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曹妃甸三面臨海,只有北面通過高速連接陸地,宿舍區附近連棵樹都沒有,海風又冷又烈,吹得人眼睛生疼。

  大家七手八腳地把行李搬進宿舍,這裡類似于大學生宿舍,寢室房門對稱地分佈在樓道兩側,一套兩居室的房子,8個人分上下鋪住,每人一套新被褥,一個櫥櫃,客廳裏有臺大彩電,“房間比家裏小點,但是新的,不像老廠區,宿舍到處有煤粉。”小鄭説。

  第二天早晨5點半,工人們起床,坐班車去廠區,馬路兩側都是正填海造陸的工地,稀稀落落的建築在地平線上孤單地刺出來。工人們吃飯、培訓,然後返回宿舍,等著分配班組,第二天開始上班。

  首鋼落腳刺激當地物價

  曹妃甸原是河北灤南縣南部海域一個帶狀小島,距大陸最近點約18公里。後來,從陸地到海島吹沙填海,建起一條18公里長的公路,原來的海岸被定為零公里,每向小島延伸1公里就多“1加”。

  首鋼職工老馮已經到曹妃甸廠區工作快3年了,首鋼內部流傳的一套順口溜,還能説明當時的艱苦,“圍坐帳篷中,面對蠟燭燈,飛沙難睜眼,夜半機器鳴。早起穿棉襖,中午汗淋胸,水比柴米貴,買菜百里行。”

  經營煙酒小超市的李先生是當地人,他認為流傳的一個笑話更能説明當初曹妃甸的荒涼:有個人偷了東西,拔腿就跑,警察把車先開到一個小飯館,吃完飯再開車追,小偷還沒跑遠呢———因為曹妃甸荒涼,在沙地中想快跑都難。

  去年12月23日下午,首鋼新廠區內,穿著藍色制服的員工隨處可見,鋼卷車間裏工人們正指揮著大貨車往吊車下停放,以便將一卷卷鋼卷裝車;二三十名剛下班的工人圍在班車停靠點,等待坐班車前往宿舍區。還是能看到廠區剛剛誕生的痕跡:11加的宿舍區外是大片只長荒草的沙地,連棵樹都沒有,廠區裏沒硬化的沙地甚至能陷進麵包車。到了晚上,宿舍區的燈光在夜色裏顯得格外突兀。

  2009年3月,唐山市成立了曹妃甸新區,該區下轄曹妃甸工業區、南堡經濟開發區和附近的唐海縣。當地人對首鋼的到來顯然十分歡迎,這個只有約30萬人口的小城,曾經的主要産業是種小米和養河蟹,幾年前房價只有每平米900元,如今每平米已經突破了4000元,一間臨街平房的年租金也達到了5000元,且一年一漲。

  當地物價也跟著漲,一些從北京來的首鋼工人,都會帶些水果,“這邊不僅商店少,吃的價格跟北京也差不多。”四海公寓的自助餐廳如今對外營業,每位15元,不少工人嘀咕,“不便宜。”

  在新環境中彼此磨合

  在曹妃甸住宿捨得第一個晚上,林曉華沒睡好,“一是想兒子,二是有舍友打呼嚕,我不習慣。”

  同樣住在四海公寓的老張很能理解。他説,一個月前自己剛住進來時,總覺得床一會太硬一會太軟,換什麼姿勢睡都不對勁。舍友打呼嚕、床板吱吱響、窗戶被海風吹得像個鼓風機似的嗡嗡響……一丁點動靜都能驚醒。

  四海公寓還沒最終完工,8個人只有1間浴室,衣服只能手洗,還沒法熨。

  每間宿舍裏,年齡小的剛畢業,大的年過四十,生活習慣也不一樣,晚上有人想開窗透點氣,有人嫌冷;有人愛靜有人愛熱鬧,“有些年輕職工不喜歡疊被子,或者衣服亂扔,老職工就得勸勸,大家要互相磨合。”

  與四海公寓相比,位於“11加”的宿舍區建設相對較早,設施也更完備。16棟六層板樓全是職工宿舍,旁邊有食堂、游泳館和健身中心,還有小超市和網吧。宿舍樓服務員説,兩三人一個房間,有電視機和飲水機,還有公共洗衣房。

  “我們屋剛裝了網線,價格便宜,下班就能在宿舍打遊戲了。”一名年輕職工提起這件事就樂。

  有的老職工適應得快,搞起了宿舍文化。全國勞模張新國就在宿舍裏開了個“勞模茶館”,雙層茶床、紫砂壺、品茶杯、聞香杯……一切像模像樣。

  “11加”的健身房、檯球廳和游泳館都建了起來。週末免費開放時擠滿了人,因為平時收費都是6元/小時。為了方便工人們買東西,曹妃甸新城發往唐海縣城的公交班車也開通了。

  每次回家彌補未盡的責任

  3年前,44歲的高保富到曹妃甸做調火工。他的母親常秀英説,自己和老伴得點病也不願讓他知道,不想耽誤他工作,儘管更多的時候也想他。

  常秀英回憶,當年老伴一週工作六天,家離廠區兩公里,每天步行上班,“就算搬到模式口,我們離廠區也不到5公里,這輩子都沒和首鋼離遠過。”

  高保富到曹妃甸後,常秀英感嘆,兒子兩周回趟北京,休息兩三天又回去,“到家就是幹活,沒呆夠就又得走了。來回500多公里,回家跟出差似的。”她説,自己也懂,廠區搬了,兒子只有去曹妃甸,才能繼續工作。

  一名首鋼老職工也説,每次回家,總覺得什麼也沒幹就又得走了。儘管自己每月的工資都留給家裏,但總覺得對不住照顧老人和孩子的妻子,“每次回家我就拼命幹活,讓媳婦歇兩天,我心裏也能少點愧疚。”

  找個女友在這裡安家

  職工介紹,2008年之前,曹妃甸基本沒有夜生活。夏天晚飯後,工人只能成群結隊地在宿舍樓下遛彎,海水既不潮漲也不潮落,每天無精打采地拍打堤岸,“看久了也膩。”到了冬天,海風大得能把人吹跑,工人下班後趕緊裹好大衣跑回宿舍。

  一名老職工説,以前首鋼廠區裏到處是男人,這兩年不少“雙鋼”夫妻團聚,還新調來不少女工。但相對而言,首鋼新廠區的單身漢仍然數量龐大。

  百度唐海吧、曹妃甸信息港、天涯社區等論壇裏,隨處能看到抱怨在新廠區找對象難的網帖,“來了曹妃甸,女朋友也分了。現在看到一個團臍的螃蟹,我都能高興半天。”還有人發帖徵友,“本人男,25歲,重點本科畢業,在曹妃甸首鋼工作,正式工,想在這裡找個女朋友!”

  儘管人在曹妃甸,但林曉華的心思一半還在北京。

  林曉華説,兒子正是調皮的時候,妻子每天上班,只好把兒子丟給父母。他説自己不放心,孩子萬一有個頭疼腦熱,媳婦顧不過來,換個水龍頭、燈泡媳婦都幹不了。

  “這邊靠海環境好,有機會把妻子接過來團聚。但孩子還得留在北京,方便他考大學。”即將上崗的林曉華一臉憧憬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