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打工子弟學校校長:流動兒童教育發展存三障礙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6日 14: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工人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2月25日,來自全國15個城市的75名打工子弟學校校長,在清華大學獲得了“清華大學偉新教育基金會”的獎勵,該基金是表彰他們為農民工子女教育事業做出的貢獻。

  打工子弟學校作為特殊産物,至今,校長們仍覺得角色十分尷尬。在他們心中,自己既沒有獲得有關部門的認可,也沒有得到社會的完全接納。面對著與會專家,打工子弟學校校長們説,我們也有一肚子話要説。

  “流動兒童教育發展存在三大障礙”

  張歌真是在北京最早一批辦打工子弟學校的校長,已經幹了近二十年,被人稱為北京打工子弟學校“活化石”。

  1995年,木匠出身的張歌真,隻身進京半工半讀,在一所民辦高校學完中醫學。後來,在自己孩子無法上學的情況下,憑著一股倔勁開始辦學,試圖解決農民工孩子上學難。現在,他的辦學規模已居北京農民工子弟學校前列。

  就在學校逐漸擴大規模時,其所在的區開始整頓農民工子弟學校。當時,學校的氣氛很是緊張,區聯防隊隊員每天都守在學校門口,對前來送孩子上學的家長説學校已經被取締。家長為了孩子能讀書,天天跟聯防隊員吵架,以至於後來聯防隊員也懶得勸説,就空守在學校門口做個樣子。

  後來,在北京市殘聯副主席萬嘉镠和各界人士的大力協助以及媒體輿論影響下,這所學校最終得以保留。多年辦學經歷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學校為了生存曾打了兩場官司,而且都打贏了。

  在他看來,相關管理部門對打工子弟學校採取的是“曖昧”態度,也知道他們不該取締,可是由於流動兒童教育問題比較複雜,責任不清,誰也不肯去主動承擔並解決這個問題。甚至於出現這樣特殊的情況:一位官員私下對他説:“你要是來找我,我只能取締你,你就當我不知道有你這個學校,你就這麼辦下去。”

  可是很多問題只靠打工子弟學校是解決不了的。“流動兒童教育發展存在三大障礙:是否能享受義務教育經費、學校老師職稱評定問題、學生初中後的出路問題,這三個問題,我哪個也解決不了。”張歌真説。

  “改變不了現狀,就先多給學生點愛”

  來自重慶的打工子弟學校校長張麗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學校裏有一個2年級的女孩子,整天不洗澡,班上的同學都躲她遠遠的。問她什麼原因也不説,校長就帶著她去浴室,親自給她洗澡,換新衣服。

  經家訪才發現,這個孩子的家長都是做“棒棒”的,整天不回家,沒有人管她的衛生。於是,老師就每天幫她洗澡,讓她養成愛衛生的習慣。有一天,這個學生突然跑到張麗面前説:“老師,你穿得衣服真酷。”還給了她一個陽光甜美的笑臉。張麗知道,這個學生感受到了別人的關愛,從陰影裏走出來了。

  還有一位男孩從來不做作業,成績很差,但她發現這個孩子人不壞,也很聰明。為了搞清原因,張麗就去家訪,發現該男孩的父母都是賣菜的,即使在大雨天裏,男孩也要在門口站兩個小時等父母回家。張麗於是把教室鑰匙交給這個男孩,囑咐他放學後可以在教室裏做作業,並鼓勵他好好讀書。一段時間過後,這個孩子成績突飛猛進。

  “打工子弟、留守兒童心理容易出現問題,原因是社會沒有給他們希望,阻礙了他們的上升渠道,但我覺得,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多給他們些關愛,能讓他們不要仇視社會,成人再成才。一時改變不了現狀,就先給學生多點關愛。”清華大學醫學社會學研究中心主任景軍老師説:“我們知道制約流動兒童、留守兒童發展需要整個制度設計的改變,但坐在這個屋子裏的人能做到的只能是關愛一個個孩子,不要讓他們心理出現問題。”

  “學生的能力沒問題,缺的是舞臺”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師葉鵬飛曾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學生家長並不認可打工子弟學校,認為打工子弟學校不是屬於“自己孩子”的學校。在拆遷的時候,一位家長曾對他説:“拆就拆唄,反正是校長賺錢用的,在哪兒上不是上。”

  葉鵬飛同時還發現,部分學生家長只是工作太忙,把孩子放到學校進行託管。作為一個長期關注流動兒童教育的學者,他建議可以讓這些孩子畢業後進入職業教育體系,學會一定生存技能。

  但他的看法並未得到所有打工子弟學校校長的認同,北京藍天豐苑學校劉乙辰校長説:“我們學校的學生能力沒問題,缺的是舞臺。”她説,同樣的卷子,她們的孩子答的比很多城市孩子好。"

  清華大學教師景軍也認為,雖然去職業教育業是一個現實選擇,但學生家長對孩子還是有著比較強烈的成才預期。

  張歌真校長告訴記者,在他的學校裏,有的學生家長已經開上了奧迪,“不少外來務工人員在北京打拼時間已經很長,為城市做了很多貢獻,城市必須得正視這一群體人員子女的教育需求。”

  他認為,流動兒童身上有著豐富的經歷,也經受了困難的磨練,如果好好教育能成為優秀人才,“但如果不給他們舞臺和希望,就很可能成為城市未來的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