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中小學教材屢受爭議被指四大缺失 造假之聲四起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6日 13: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段時間,全國範圍內關於中小學教材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歇。

  前有“魯迅大撤退”風波,後有質疑“愛迪生救媽媽”、“陳毅探母”為杜撰內容,再有秦始皇、漢光武帝、諸葛亮等人畫像太相似惹爭議。近日,復原的張衡地動儀模型是否應該放在教科書裏,又成為新的焦點。

  一時間,中小學教材甚至被指有“經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和事實的缺失”四大缺失。

  該不該給名篇“整容”

  10月,《收穫》雜誌副編審葉開在博客上連續發文《上海小學語文惡意篡改安徒生童話》、《被小學語文教材篡改的巴金名作》,並言辭激烈地表示:“小學語文教材裏大量出現的剽竊和篡改的劣質課文,比三聚氰胺奶粉還要危害深遠。”

  同月,一個名為“第一線教育研究團隊”的民間團體在其研究報告中説到,小學課本對入選作家原文進行修改,以致教材中的文章失去了原作的韻味。矛頭直指孟郊的《遊子吟》和安徒生童話改編的《一顆小豌豆》。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教學參考書副主編朱立奇回應説,文章選進教材就必然會修改。“作家不是為了教材而寫文章。文章可能會帶上時代烙印和個人色彩。比如使用了不夠規範的白話文等。”同時,文章入選課文還需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有時候限于篇幅、生詞等方面,也會進行改動。他認為,小學生讀改編的文章,並不妨礙再去接觸原文,兩者沒有矛盾。

  對此,有人指出,隨意修改名著的行為其實完全可以避免。小學生理解能力淺,但可以從教師的教學目的入手,使文章既能讓學生理解,又不破壞原著。

  教科書是否涉及“造假”

  中小學教材裏的張衡地動儀其實只是個模型,不是東漢古董。11月28日,網友閆濤一條微博引起軒然大波:“這個‘古董’是上世紀50年代才造出來的。在上級有關精神指示下,王振鐸根據古書描寫的196個字,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設計併發明了這個張衡地動儀。由於選進了教材,國人都以為是東漢貨色……”

  在此之前,關於“愛迪生救媽媽”、“陳毅探母”的故事是否虛構的爭論,也讓人噓吁。

  教科書“造假”之聲四起。什麼算造假?教科書又如何求真?

  針對歷史教材畫像之爭,有網友表示,歷史教科書的不嚴謹,折射出的是歷史觀的不嚴謹。有什麼樣的教科書,就可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不注重知識産權的教科書,培養了我們編造、拼湊、抄襲的惡習;不求真的教科書,讓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對於語文課本內容是否造假的問題,教師有不同看法。南京曉莊學院附屬小學張賢老師認為,真假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文學作品中的真假更是如此。為了一個正確的目標,對現實的素材進行必要的、合理的虛構,應該不能算是造假。

  “教材體”是怎樣煉成的

  教材中的文章該怎麼選?什麼樣的文章才會入選教材?

  事實上,教材編寫者考慮更多的是語文知識體系和其他諸多非語文、非教育的因素。編輯課文,要考慮語文教學的生字、詞語、造句,難易度、字頻等一系列問題。

  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周益民舉例説,一些教材的編寫非常嚴格,規定每篇文章字數不允許超過多少,甚至連在哪篇課文中必須出現哪幾個生字都有規定……重重限制之下,再好的文章也就慢慢走樣了。因為這樣的創編,於是就出現了所謂的“教材體”。

  “如果選的是文學文本,我完全反對教材體的選用。”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屬學校校長李慶明認為,語文教材編寫需要打破框框,讓具有語言創造力的人能夠把自己的好作品放到語文教材裏來。李慶明表示,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語言發展規律,需要找到合適的文體來對應。就目前比較流行的幾套教材來看,整體質量上都存在著短小輕薄的問題:篇幅上短小,思想性、藝術性上輕薄。

  那麼目前的教材是否會有改動?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編輯室的工作人員透露,按照教育部的進度,現在正在等待新課程標準出臺。目前,他們正在做一些前期的資料收集工作,對國內外教材進行比較;結合語文教學理論的最新進展,做好編寫前的理論準備。此外,小學語文編輯室的工作人員還到教材實驗區進行調研,傾聽一線教師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