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小學生檢測增白劑污染九成食用菌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4日 11: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就“鮮蘑菇被漂白”申請公開政府信息一事,北京市工商局向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給予電話回復稱,調查結果已通過該局官網公佈,稍後會郵遞書面文件。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兵表示,對工商局“沒有解釋為何學生張皓的調查數據與該局數據差別之大”表示遺憾。該研究中心決定親自採樣,然後委託學生張皓和他的指導老師幫忙檢測。

  市工商局

  調查結果已通過官網公佈

  昨天是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就“鮮蘑菇被漂白”向北京市工商局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第三天。昨天9點多鐘,該研究中心教師王晶接到了市工商局工作人員的來電。王晶回憶,該工作人員首先感謝法大決策研究中心對此事的關注,之後告知王晶,相關調查結果已刊登在該局官網首頁,並通過部分媒體向社會公佈出去。

  “對方態度不錯,讓我們在該網站進行查詢,如有不同意見,可以再次進行申請。”王晶回憶説,北京工商局該工作人員表示,書面文件正在等該局領導簽字授權,稍後會郵遞給該中心。

  法大教授

  檢測數據差距大仍是謎底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兵表示,北京市工商局對於此事處理的態度不錯,在社會提出問題後及時把信息公開。“作為政府部門,該機構對於申請行為認識不錯。”何兵表示,在他們之前向某部委提出政府信息公開要求後,被對方認為是“搗亂”,對於此事的態度是“情緒很不穩定,也不給予任何回復”。

  何兵表示,北京市的食品安全涉及方方面面,光靠工商局一個部門把關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幫忙監督。“小學生的這次行為,其實起到了一個對政府部門工作監督的作用。”

  但對於此次北京市工商局公開的調查結果,何兵也表達了自己的遺憾,“小學生調查結果與工商部門的結果差距這麼大,到底什麼原因?這個謎底沒有解開。”他認為,北京市工商局應該就這個問題親自去找張皓和他的指導老師,“社會上很多市民都不明白這件事。”

  何兵表示,希望北京市工商局在書面答覆中能夠回答該問題。

  ■ 最新舉措

  法大研究中心將採樣再檢

  日前,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級學生張皓對市場上的鮮蘑菇調查發現,“鮮蘑不同程度地使用過熒光增白劑浸泡”。而之後北京市食品安全辦的檢測結果顯示,抽檢合格率為97.73%。

  “到底誰的檢測數據更準確?”何兵表示,為了解釋心中的疑問,該研究中心決定親自採樣,然後委託學生張皓和他的指導老師幫忙檢測。對此行為,何兵表示,他對工商抽檢數據的公正性有些懷疑,“政府部門去取樣,商販們肯定會提供品質最好的樣品,這樣抽檢的結果肯定合格率很高。”他認為,張皓以一個普通市民身份去市場買的蘑菇樣品,跟工商部門抽取的樣品肯定不是一個層次的。“並不是我就完全相信張皓的檢測結果,我們希望通過再次檢測説明問題。”

  ■ 專家觀點

  非食用物質絕不能進食品

  中國農業大學原副校長、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李裏特昨晚説,非食用物質是絕對不能用於食品中的。而我們常説的三聚氰胺、蘇丹紅都屬於非食用物質。

  記者了解到,“三聚氰胺事件”後,衛生部、工信部、質檢總局等9部委發文聯合整治市場上的非食用物質,對使用非食用物質者,一經發現,將依法從嚴查處;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責。

  看熒光增白劑需熒光燈照射

  昨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表示,熒光增白劑被廣泛應用在紡織、造紙、塑料和顏料等方面,起到增白的作用。對於熒光增白劑的檢測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在熒光燈照射下就可分辨出是否含有增白劑,“在黑暗環境下,如果物品上發出熒光,表示有熒光增白劑。”

  但他表示,由於目前一般的熒光燈功率比較低,對於增白劑含量低的物品照射不出來。他建議,市民對於含量低的物品如果進行檢測,最好去專業機構採用熒光檢測儀進行檢測,“一些高校和中學都有該設備。”

  ■ 事件回放

  11月30日

  媒體報道“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級學生張皓調查發現,市場上93%的鮮蘑菇被熒光增白劑污染。”

  張皓是西城區青少年科技館“科學探究班”的學員,“鮮蘑菇是否被熒光增白劑污染”的實驗,是在中國農業大學的微生物實驗室做的,並由中國農業大學微生物實驗室高瑞芳博士指導。對於張皓同學調查的可信度,高瑞芳博士表示,該調查可信度100%。

  11月30日

  看到報道後,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表示,鮮蘑是否被漂白屬應當告知社會的重要政府信息,就就此事向北京市工商局申請公開政府信息。

  12月1日

  北京市工商局公佈了“北京市場銷售食用菌熒光增白物質專項檢測情況通報”,在抽取的132個樣本中,有3個樣本檢出熒光增白物質,合格率為97.73%。

  ■ 追訪

  熒光增白劑屬何種物質?

  昨日,記者在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公佈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第四批)中,看到了“熒光增白物質”的名字。按名單描述,“熒光增白物質”可能用於雙孢蘑菇、金針菇、白靈菇、麵粉等食品的增白,涉及加工、流通環節,蘑菇樣品可以通過照射進行定性檢測;而目前麵粉樣品還沒有檢測方法。

  國家質檢總局網站資料顯示,我國食品添加劑共23大類2455種,其中包括漂白劑。據了解,我國允許使用的漂白劑有二氧化硫、亞硫酸鈉、硫磺、二氧化氯等7種,其中硫磺僅限于蜜餞、乾果、幹菜、粉絲、食糖的熏蒸,並有明確的使用量限制。

  據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國標”一般是針對食品正常加工過程中需要檢測的項目進行規定管理,“對於非法添加物,人為操作投進去的無異於投毒,那就不只是技術原因,而是法律方面的問題,需查明後移交公安。這是兩個概念的事情了。”

  兩次檢測參照何種標準?

  提問:目前,我國針對食品安全檢測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西城阜外一小六年級學生張皓實驗檢測,參照的是四川省公佈的地方標準(DB51/T907-2009)《熒光增白劑檢測方法》,北京市工商局參照的是什麼標準?

  北京市工商局回復:目前北京市參照的是農業部的行業標準,按照相關規定,“國標”是最高規格標準,其次是行業標準,再下面是地方標準等。在國家標準沒有出臺的前提下,北京市目前參照的行業標準是最高規格的標準。

  提問:農業部行業標準與四川省地方標準差別很大嗎?

  北京市工商局回復:我們也看了一下四川省的地方標準,該標準裏的檢測內容和方法很多是與農業部的行業標準相似的。

  兩次檢測採用何種方法?

  提問:此次北京市對於“食用菌熒光物質的檢測”大體採用的什麼方法?

  北京市工商局回復:本次檢測,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依據農業部行業標準《食用菌中熒光物質的檢測》(NY/T 1257- 2006)規定進行檢測。該標準適用於食用菌中熒光物質的定性檢測。

  檢測方法:在避光條件下,打開具備254nm和365nm波長的紫外分析儀,觀察樣品表面是否有可見的藍紫色熒光,並使用數碼相機拍照,記錄紫外光下的樣品照片。在254nm和365nm波長的紫外光下,樣品表面有可見的藍紫色熒光,則判定該樣品含有熒光物質,檢測結果表述為“陽性”,反之為“陰性”。

  學生張皓檢測報告:在實驗室暗室、365nm紫外光條件下,用紫外成像系統檢測熒光增白劑在食用菌和包裝材料上的殘留量,分析熒光增白劑可能的來源和處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