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5位老者昨日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03日 07: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許淵衝、草嬰、屠岸、李士俊、沙博理

  宋嵩制

  閱讀提示

  沙博理、許淵衝、草嬰、屠岸、李士俊……也許這些名字略顯陌生,但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論語》、《楚辭》等中國文化精華,正是通過他們的生花妙筆與中外讀者見面的。今天,在國家外文局的小禮堂裏,這些在翻譯領域默默耕耘了一輩子的“幕後英雄”走上領獎臺,領取了“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2006年成立的“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是中國翻譯協會設立的表彰翻譯家個人的最高榮譽獎項。此前,只有季羨林和楊憲益獲得過該獎。

  “文學翻譯也有世界觀”

  由於身體原因,沙博理和草嬰沒有到會領獎。頒獎儀式結束後,外文局將獎牌送到沙博理先生的家中,為他頒獎並祝賀。今年已是95歲高齡的沙老靜靜地説:“不要談我的什麼成績,我只做了一點事,黨和國家領導給了我很多鼓勵,中外朋友給了我很多幫助,我要感謝他們。”

  自從1947年來到中國,沙博理,這個道地的美國人就把自己的命運和中國緊緊聯絡在一起。他娶了一位中國妻子,參加過開國大典,加入了中國國籍,擔任過英文版《中國文學》、《人民畫報》譯審,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翻譯家協會理事、全國政協委員。作為新中國文學向西方傳播的第一批使者,他在美國相繼翻譯並出版了巴金的《家》、茅盾的《春蠶》以及《林海雪原》、《保衛延安》、《創業史》等中國現當代小説,被譽為“洲際文化的艄公”。

  “現在要培養中青年的翻譯人才,除了要加強基本功之外,更要注意翻譯的傾向。”沙老説,“做文學翻譯也要有立場、有觀點、有世界觀,知道自己愛什麼、恨什麼,才能選擇自己最想讓外國受眾知道的東西,告訴他們一個真實的中國。”

  草嬰先生正在上海養病。他在電話裏説,自己是把翻譯作為一生的事業來追求的。“我不是為翻譯而翻譯的,從走上這條道路的時候起,我就希望把翻譯作為解放思想、喚起民眾的武器。文學翻譯也要有理想。”從1941年起,草嬰便翻譯了許多反對法西斯統治的進步文章。改革開放以來,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翻譯俄羅斯古典文學的作品上,以一人之力翻譯出版了托爾斯泰的全集。草嬰覺得俄羅斯文學中深厚的人道主義精神永遠是世界所需要的,“要帶著理想去翻譯。”

  “後備人才培養必須抓緊”

  今年,魯迅文學獎優秀文學翻譯獎5個名額全部空缺。對此,屠岸認為,空缺也説明我們的文學翻譯確實不盡如人意。“原因很多,但後備人才短缺是個重要原因。”

  “這些年我們在翻譯後備人才的培養上進步不大,人才短缺才造成翻譯質量下滑。”屠岸認為這一切源於社會上對文學翻譯的短視和偏見。“人們重視創作,而輕視翻譯。在學校裏,翻譯作品不算科研成果,不能拿著譯作去申報職稱。”

  草嬰和同行們為此呼籲了很久,要求提高文學翻譯的待遇和社會地位,但改善不大。

  屠岸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編選翻譯《英國歷代詩歌選》,但譯稿出版後竟然沒有稿費,只從出版社裏拿到了100套書。“這不怪出版社,畢竟出版社沒有義務為你賠錢。”屠岸説,“有些書,讀者面很小,要出的話,就要自己掏錢。這家出版社願意出版,也沒有找我要錢,我還是很感激的,否則我的心血就沒有見天日的機會了。”

  清苦、寂寞、為人做嫁衣……凡此種種都使有才華的年輕人不願意投身於文學翻譯。屠岸説:“我常常很憂慮,到底怎麼辦?後備人才的培養不能再等了,必須要抓緊。”

  “現在中國每年引進的外國文學作品超過1萬種,而中國的作品推廣到外國去的太少了。”屠岸説,“為什麼迄今為止中國作家還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翻譯不行。”

  屠岸介紹説,楊憲益和戴乃迭合譯的《紅樓夢》水平極高,但即使這樣一部業內公認的高水平譯著,在英語世界的銷量也比不過英國漢學家霍克斯譯的《石頭記》,就因為後者的語言更適合今天的西方讀者。“所以,中譯外的難度比外譯中要大,需要國家組織專門人才來做這件事。”

  “翻譯不要唯西方是從”

  “我譯書是我自己想譯。對我來説,這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九旬老人許淵衝嗓音依舊洪亮。這位畢業于西南聯大、師從錢鐘書先生,與楊振寧、吳冠中是同學的老人,在70年裏翻譯出版了120本書,中國的四大名劇《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由他譯成英文,《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毛澤東詩詞,被他以英法韻文的形式翻譯到西方。“以詩譯詩”的獨特才華,使他成為全世界將中國詩詞譯成英法韻文的唯一專家。

  在中國翻譯界,許淵衝有個外號,叫“許大炮”。“我對中國文學翻譯界,從理論到實踐,都不滿意。”他一“開炮”就停不住,“在翻譯理論上,我們走的是西方路線。但是西方現有的翻譯理論,在中國傳統翻譯理論裏都能找到解決辦法。我們為什麼要唯西方是從?”

  從“五四”以來,直譯是中國翻譯界的主流,但許淵衝覺得“意譯”最好,“好的翻譯應該使人覺得喜歡,而最好的翻譯應該讓人感動。簡單的直譯能做到這一點嗎?”

  許淵衝還津津樂道一件得意事:他翻譯的一首中國古詩影響到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醫改計劃。他和兒子許明將合譯的《千家詩》寄贈奧巴馬及一些國會議員。一位共和黨議員看到後,非常欣賞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獨立精神,她本來準備隨大流,和共和黨其他議員一起對醫保議案投反對票,但受詩歌影響,她最後投了贊成票,使醫保議案以7票的微弱優勢得以通過。奧巴馬知道後給許明發了一封電子郵件,開玩笑説許淵衝是“廚房內閣成員”。

  “你説文化的力量有多大?它看不見、摸不著,沒法像數學那樣精確計算,但是中國文化的魅力,經過我的意譯,就能讓西方人感動。”

  許老的家很簡陋甚至寒酸——上世紀80年代的舊樓,樓道裏燈光昏暗,貼滿了小廣告,家裏沒有新傢具,既是客廳又是臥室又是書房的小屋裏擺著一台25寸電視機。對此,許淵衝並不在意,他使勁擺擺手説:“楊振寧説他工作幾年才能有一個靈感,我每天都有一個靈感,你説我得多快樂?對我來説,翻譯不是苦事,是自得其樂的樂事。”

  人物簡介

  □沙博理:1915年生於美國紐約,1952年開始發表譯作,譯著有《新兒女英雄傳》、《水滸傳》等。

  □許淵衝:1921年生於江西南昌,北京大學教授,詩譯英法唯一人。譯著有《楚辭》、《李白詩選》等。

  □草嬰:原名盛峻峰,1923年生於浙江寧波,2006年被俄羅斯作家協會吸收為名譽會員。譯著有《安娜卡列尼娜》等。

  □屠岸:原名蔣壁厚,1923年生於江蘇常州,曾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譯著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濟慈詩選》等。

  □李士俊:1923年生於河北,曾獲世界語格拉鮑斯基頭等獎。譯著有毛澤東《實踐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