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銀發族再就業動搖中國老年人“頤養天年”傳統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5日 13: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貴陽11月25日電(記者李驚亞)雖然已67歲,陜西省咸陽市的李智慧醫生看起來依然精神抖擻。7年前,李智慧從所在醫院退休後被重新返聘,現在負責坐專家門診。

  “醫生這個行業是越老越吃香,經濟收入比較高。再説兒女們都參加工作了,我成天閒在家裏沒事做,心裏肯定會發慌。”李智慧説。

  中國古人認為,生命以60為週期不斷循環運動。在民間,“六十花甲”之説源遠流長,人們認為60歲便是頤養天年的年紀。然而,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傳統觀念的改變,這一延續數千年的傳統觀念正在動搖。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口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目前達到72.1歲,已處於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據統計,至2009年底,中國老年人口已達1.67億,佔全國人口的1/8,約佔世界老齡人口的1/5,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齡人口過億的國家。預計到2050年,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佔總人口的31%。

  60歲,在不少中國老年人的觀念裏,不再意味著各個身體器官的衰老,而是仍然可以“老有所為”,越來越多的中國老年人選擇了“再就業”。“在貴陽的人力資源市場上,擁有一技之長、身體健康的老年人非常受歡迎,很多民營企業都希望人才市場提供離退休人才,有的還未退休就被‘挖走’了。”貴陽市人力資源市場副主任劉潤生説,“貴陽市醫療衛生、教育領域的離退休人員再就業率佔70%以上,建築設計、園林綠化、機關單位等領域的比例也很高。”

  據全國老齡辦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離退休科技人員500多萬人,其中,年齡在70歲以下具有高中級技術職稱、身體健康、有能力繼續發揮作用的有350多萬人。由於市場對這類老年人才的需求龐大,中國的一些省市建立老年人才數據庫,專門接受老年人的求職信息登記和發佈。

  在貴陽開辦教育培訓機構的負責人艾敬説,老年人工作經驗豐富,人脈關係強大,有完善的醫療保險等福利待遇,可以降低用人成本,更可以短期內為單位創造機會和效益。

  在就業形勢嚴峻的現實國情下,這種狀況引發社會各界的質疑和爭議。不少中國年輕人認為找工作太難了,老年人再就業搶了自己的“飯碗”。

  但民間也有支持老年人自主選擇權的聲浪。南京大學法律系博士李文軍認為,中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提出,根據社會需要和可能,鼓勵老年人在自願和量力的情況下參與社會發展。政府應保護老年人再就業,實現積極的養老方式。

  中國的一些專家提出,“銀發族”再就業浪潮的興起與中國日益增多的“421家庭”(即4位老人、1對夫妻、1個孩子)有著千絲萬縷聯絡。

  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夏海勇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指出,隨著上世紀80年代初出生的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進入婚育期,一對獨生子女夫婦既要贍養4位老人,又要撫養1個孩子,無論是家庭收入,還是精力和時間,都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

  2009年,中國政府宣佈在全國10%的地區先期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

  有中國媒體評論認為,政府和社會應採取特別行動,提高工作年齡人口參與勞動力市場的程度,減少在晚年被排除在社會之外或依賴他人的風險,消除那些迫使人們將工作時間延長到退休年齡以後的因素,以完善的政策和社會福利保障老年人的老“有所不為”。

  “老年人在國家的支農、支教、支醫和扶貧工作方面,有很廣闊的發揮空間。”劉潤生建議,在保證身體健康的前提下,政府和社會可以考慮開闢綠色通道,疏通老年人才流通的“管道”,鼓勵和支持他們走出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