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揭秘“網絡打手”操縱輿論流程:傳統媒體成突破口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3日 05: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的蒙牛—伊利事件讓“網絡打手”再次進入公眾視野。在互聯網上通過有意傳播虛假信息、刪除負面信息進行輿論操縱,業已形成龐大的産業鏈條——

  “網絡打手”如何操縱網上輿論?

  有些商家更願意尋找傳統媒體作為公關的突破口,取得一定的輿論影響後,再通過各大型網站推薦,使事件升級。待網友産生恐慌心理後,這一事件就會在整個互聯網發酵,産生難以估量的輿論效果

  行業巨頭網上交鋒

  近日的蒙牛—伊利事件,讓網絡打手再次進入公眾視野。

  10月24日,蒙牛網絡誹謗門案件偵破後,蒙牛未來星品牌經理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公司郝歷平、趙寧和馬野4人因涉嫌“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被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檢察院批捕。

  就在蒙牛員工被批捕前,一篇標題為《聖元奶粉事件幕後黑手是蒙牛》的帖子瘋傳于網絡。

  這名自稱為伊利員工的網友註冊名為“jdsf123”。在長達5000多字的《蒙牛集團蓄意破壞我公司(伊利)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案件偵破進展》一文中稱,“聖元奶粉性早熟事件”事實上是伊利的競爭對手——蒙牛乳業有組織、有預謀、有計劃、有步驟週密策劃出來的,這是專門針對伊利QQ星兒童奶、嬰兒奶粉策劃的一起蓄意破壞活動。由於伊利反應快速、判斷準確、措施果斷最終倖免于難,而聖元則深陷“聖元奶粉事件”。

  目前,帖文的真實性尚有待相關部門認定,但聖元奶粉今年在網上被輿論圍剿,已是不爭的事實。

  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看來,公關公司紛紛進軍網絡,在互聯網上通過有意傳播假信息和刪除負面信息進行輿論操縱,業已形成龐大的産業鏈條。

  商戰中的網絡打手:成本低廉,後果惡劣

  自三鹿奶粉事件後,本就面臨誠信危機的奶製品行業,屢受重創。

  聖元奶粉事件發生期間, 聖元曾在第一時間發佈聲明,稱産品中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違規物質。

  可是,北京、濟南、海口、深圳、廣州等地部分超市的聖元奶粉紛紛下架。在美國納斯達克主板上,聖元國際也出現“跳水”,最大跌幅至35.44%,跟該股日均成交量7.1萬股比起來,當日暴增至363.27萬股的拋盤成交量十分嚇人。

  8月15日,衛生部針對聖元奶粉事件召開專題新聞發佈會,通報42份聖元乳粉中未檢出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等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內源性雌激素、性孕激素檢測結果符合國內外文獻報道的含量範圍。但這已無補于“聖元”市場形象遭嚴重損害的事實。據分析人士透露,這一事件導致聖元國際的市值損失超過20億元人民幣。

  網絡輿論戰中,受害一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相形之下,製造網絡輿論的成本卻微乎其微。

  據呼和浩特警方介紹,攻擊伊利的網絡手段包括尋找網絡寫手撰寫攻擊帖子,並在近百個論壇上發帖炒作,煽動網民情緒;聯絡點擊量較高的個人博客博主撰寫文章發表在博客上,並“推薦到門戶網站首頁”、“置頂”、“加精”等操作,以提高影響力;以兒童家長、孕婦等身份擬定問答稿件,“控訴”伊利乳業公司,併發動大量網絡新聞及草根博客進行轉載和評述,總計涉及費用僅約28萬元。

  網絡打手如何操作?

  網絡打手是如何翻雲覆雨,操縱輿論的?

  供職于某網絡營銷公司的一資深工作人員透露,越來越多的商家,尤其是大型企業,已經將網絡輿論作為自己打擊競爭對手的常規手段。談到商戰網絡打手的操作模式,他認為,由於商家大多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所以更願意尋找權威的傳統媒體作為公關突破口,取得一定輿論影響後,再通過各大型網站的推薦,使事件升級,待網友産生恐慌心理後,這一事件就會在整個互聯網發酵,産生難以估量的輿論效果。

  傳統媒體—門戶網站—輿論發酵,最近發生的農夫果園砒霜門、霸王洗髮水致癌、章光101、伊利奶粉等多起事件背後,這樣一個輿論操縱鏈條都隱約可見。

  2010年7月16日,某報刊登了一篇所謂“深海魚油造假嚴重”的新聞,隨即網上相繼出現大量宣傳“深海魚油不如地溝油”的攻擊性文章。

  之後,網絡攻擊深海魚油的行動有組織地向深層次發展,攻擊添加深海魚油的産品不能食用,最後矛頭直指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QQ星兒童奶,煽動消費者抵制加入了深海魚油的伊利QQ星兒童奶。

  隨後,相關文章紛紛出現在我國大型門戶網站論壇、知名博客和百度等主流網站的互動問答欄目。“伊利兒童奶”事件就此升級。

  另一個相似的受害者是“霸王”洗髮水。2010年7月14日香港媒體壹週刊刊登了一篇題為《霸王致癌》的文章,文章爆料超級明星成龍、王菲代言的霸王品牌旗下洗髮水産品含有美國列為致癌物質的二(口惡)烷。

  14日,國內各大網站紛紛刊登轉載此篇報道。當天下午4時左右霸王集團發出聲明,稱壹週刊的報道不屬實,並稱二(口惡)烷是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所有洗髮水、沐浴露等産品都含有的物質,霸王産品的二(口惡)烷含量並未超標,符合國家標準。霸王集團還稱已經起訴壹週刊。

  短短一天之內,霸王致癌的消息以飛快的速度傳播並覆蓋了整個中文網絡。霸王股價當天暴跌14%後停牌。隨後網絡上大批其他品牌的洗髮水也被爆出多多少少都含有這種物質。

  此後,儘管經過霸王集團、廣州日化協會等官方機構證實霸王洗髮水的二(口惡)烷含量未超標,霸王洗髮産品從始至終未撤櫃。但一直關注網絡營銷的天涯社區媒體部負責人應劍群認為,霸王集團因致癌事件而受到的負面影響至今未完全消除。

  胡泳認為,如此公關業的存在,其巨大的惡果就是在“危機公關”的緊鑼密鼓之中,把一家企業的危機轉化為一個行業的危機,最終把一個行業的危機轉化為全社會的危機。

  “保障中國互聯網健康發展和拯救社會信任危機的良方無他,在於努力推進一種健康的民意表達機制以及各方利益的合法博弈機制。”胡泳説,如果民意表達能夠比較通暢,不僅對政府的監督通暢,對於那些不良企業也能以有力的方式來制約,那麼“有意傳播的假信息”活動的空間就會大大縮小。(韓立勇 張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