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考古學家發現三千多年前儲藏果蔬的“保鮮庫”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0日 13: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西安11月20日電(記者馮國)古代新鮮果蔬如何保鮮?中國考古學家的最新研究表明,三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人——周人已經建造出別樣的“保鮮庫”,裏面的部分果蔬種子至今保存完整。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孫周勇説:“通過對周原地區一座儲藏坑遺址的考古研究,發現三千多年前的許多果蔬種子如杏核、甜瓜子等都保存下來,其中有些看上去跟新的差不多。這座儲藏坑應當不僅僅是保存種子那麼簡單,它更應是當時人建造出來保存新鮮果蔬的‘保鮮庫’,對於中國農業發展史、商周時期科技史等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孫周勇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商、周時期的考古研究工作,曾多年在距離西安不足百公里的周原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此次發現的命名為“保鮮庫”的儲藏坑就是其工作的一小部分。

  根據考古發掘資料,植物種子所在的儲藏坑形制是平面近方形,四角略呈弧形,坑壁光滑,底部平整。坑口距地表70厘米,坑口長105厘米、寬80厘米、深205厘米。在坑口下70厘米處的坑壁四角各有一個圓形小孔,用於放置支撐草棚類掩體(或覆蓋物)的支架,建造十分精緻。

  孫周勇説,覆蓋物以下的坑壁還塗抹著一層厚度2-3厘米的草拌泥,均勻平整,並特別經過烘焙處理。以四角小孔為界線,坑內堆積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淺褐色土,土質疏鬆,包含少量經過加工的石鑽、獸骨、陶片等,當係後期下落物;下層堆積呈黃灰色,結構雖然較上層略為緊密,但含土量明顯較少,用肉眼就看到大量植物籽粒。

  植物籽粒是什麼時代的?帶著疑問,孫周勇及其同行們在開始了長達8年的學術之旅後,終於研究認定,儲藏坑中有500枚杏核,包括839個殘塊、108枚完整種子及帶有部分果核與果皮的種子;有葫蘆屬甜瓜種子150余枚,數量不足10枚的李屬種子,以及兩類狗尾草屬的植物,分別是栽培的粟和一類屬於禾本科的草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