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媒體尋訪3年半為53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親人(圖)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8日 11: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紀念抗美援朝戰爭60週年

趙文全烈士的弟弟趙文保在看哥哥的碑文。資料照片(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提示】

  一次偶然的採訪,讓他們決心為抗美援朝烈士尋找親人;開專欄、廣發帖、電話聯絡、實地尋訪……他們竭盡所能,要讓每一位烈士都不再孤單;歷時3年半,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60週年前夕,他們終於找到了所有53位烈士的親人。

  這便是瀋陽日報為抗美援朝烈士尋找親人的故事。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60週年來臨前,遼寧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安葬的原46軍133師作戰科長王顯榮烈士的親人,在吉林省大安市找到了。“我們終於可以告慰逝去的英烈了。”奔波了3年半的瀋陽日報記者伏桂明説。

  從2008年3月到2010年10月,瀋陽日報編委會組織記者,歷時3年半時間,克服種種困難,行程近12000公里,奔波13個省、200個地市,為安葬在瀋陽的抗美援朝烈士尋找親人。53位半個多世紀沒有親人掃墓的抗美援朝烈士,全部找到了親人。

  烈士流血,別讓親人無處流淚

  開專欄、廣發帖、勤互動,為孤獨的烈士尋找親人

  瀋陽北陵公園東北側,坐落著抗美援朝烈士陵園,123名抗美援朝烈士長眠于斯。

  2008年3月18日,瀋陽日報記者伏桂明在陵園採訪時,發現在烈士親人來訪登記簿上,有53位烈士的名字下面一直是空白。陵園負責人説,當時由於條件限制,不少烈士親人只拿到了烈士證而不知烈士安葬地點,甚至以為烈士們埋在了朝鮮。

  “烈士流血,親人流淚”——這深深刺痛了記者。在編委會的支持下,瀋陽日報組成了“抗美援朝烈士尋親團隊”,他們承諾,一定要為53位烈士找到親人。

  然而,承諾容易踐行難。首先,烈士家鄉遍佈全國13個省,加之烈士犧牲至今已過去將近60年,各地行政區劃變化很大,有的連省份都調整了;其次,多數烈屬現在仍然地處偏遠的農村和山區,信息閉塞,能夠聽到“尋親聲音”的渠道很少。

  儘管困難重重,但記者們決心“搶救烈士資料,弘揚烈士精神,告慰烈士英靈、安慰烈屬情感”。瀋陽日報不僅開闢了“期待重逢尋找烈士親人”專欄,還積極與各地多家媒體互動,在烈士家鄉掀起尋親高潮。同時,借助網絡力量,廣發尋親“英雄帖”,讓“尋親聲音”四處傳播,建立了一個跨地域尋找烈士親人的“互聯網”。

  2008年4月2日上午,烈士陵園迎來了林廣山烈士的弟弟、68歲的林光海老人,他是尋親報道刊登後第一個來掃墓的烈士親人。二級英雄、文登籍烈士刁子仁,二級英雄、濰坊籍烈士于守恒……他們的親人是看到當地媒體報道後找到烈士埋身之地的。范萬章烈士的妹妹范淑蘭、弟弟范萬堂遠在新疆,他們通過網絡知道瀋陽日報正在尋找烈士親人。

  53位烈士親人,一個也不能少

  歷時370多天,尋找“渡江英雄”齊進虎烈士親人;行程近12000公里,實地尋訪最後22位烈士親人

  2008年3月19日,記者們開始尋找齊進虎烈士的親人,他曾立下11次戰功,是電影《渡江偵察記》裏“木盆渡江”英雄的主要原型。資料記載齊進虎的家鄉是山東省萊城縣崖頭區前圩村。然而,記者們百餘次致電山東方面,卻始終沒有查到這個地址。2009年3月,轉機出現了!瀋陽的一名讀者打電話給報社,説他妻子的老家離齊進虎烈士的家鄉前密文村不遠,“前密文村”這個村名開闢了記者重新找尋的方向。2009年4月4日,在當地民政部門幫助下,記者終於與烈士的弟弟齊進山老人聯絡上了,原來親人在榮成市崖頭鎮前密文村。

  2010年3月24日起,瀋陽日報開始實地尋親。記者伏桂明率領尋親小組輾轉山西、河北、江蘇、湖南、湖北和陜西等省實地尋找烈士親人。他們行程近12000公里,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最後22位烈士的親人。“儘管累,但我們覺得很值!”伏桂明説,“有些烈士親人,不到烈士家鄉,可能就永遠都找不到。”

  3月27日,伏桂明趕到山西應縣尋找劉光義烈士的親人。然而,當地民政部門的英烈錄上卻沒有烈士的名字。他按著陵園記錄上的地址“應縣三區南應村”,在應縣政府辦公室裏3份不同年代的應縣地圖上找了又找,卻始終沒有收穫。這時,有人説:“會不會南應就是指安營啊?”這聽起來有些不靠譜的懷疑最終被證明是正確的,烈士的孫子劉永清一家就在安營村。原來,應縣方言中“安營”聽起來像“南應”,當初登記烈士籍貫的人估計也是聽錯了。

  告慰英靈,再苦再累也值

  “覺得自己不僅僅是一名記者,還是一個在情感上接受改造的人”

  “做這些事的時候,覺得自己不僅僅是一名記者,還是一個在情感上接受改造的人。”伏桂明説,“那些知道烈士埋身之地的親人們喜極而泣、淚流滿面,他們緊緊握著我們的手久久不願撒開。埋在心頭50多年的結,在這一刻解開了。這種情景帶來的震撼,是看多少教科書也無法體驗的。”

  尋親記者曾因一個疏漏而抱愧於“鋼八連”英雄連長趙吉祥烈士。原以為他的親人已經找到了,卻在2010年國慶節期間整理尋找烈士親人資料時,突然發現尚未找到他的親人。尋找烈士親人是個良心活兒,來不得半點虛假。節後,記者們立即開始尋找趙吉祥烈士親人。同樣是一波三折,行政調整,登記不清,最後在山東莒南縣朱蘆鎮址坊村,找到了烈士的女兒趙祥娥。

  持續3年半的尋找烈士親人活動在讀者當中反響強烈。從退休老教師到在職公務員,從中小學生到大學生,從商場員工到復員軍人……瀋陽的各行各業都在關注“尋親行動”。倪祥明烈士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倪祥明所在部隊的原營長宋戈非,看到前輩戰友倪祥明烈士的名字出現在沒有親人掃墓的烈士名單裏,又了解到倪祥明烈士已沒有一位親人,立即召集在瀋陽復員的老戰友,組成了50余人的倪祥明烈士的“親友團”。

  瀋陽日報為烈士尋找親人的報道,在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軍人中也引起強烈的關注,許多老軍人通過報道,找到了戰友,和戰友們一道,多次結隊到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弔唁祭奠生前戰友。(記者 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