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學校否認強制禁止學生觀看娛樂化節目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4日 07: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家提醒,青少年過多沉浸在娛樂化的環境中,不僅對其自身有害,還可能使我們民族由深刻變淺薄,影響國家未來發展。漫畫:謝正軍

  近日,有媒體報道,在江蘇省常州市正衡中學的一次家長會上,有老師建議學生週末少看以娛樂化著稱的某衛視節目。這一消息頓時引發網友熱議。隨著網友討論的不斷深入,娛樂文化衝擊下的青少年教育問題,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新浪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191人參與),對於當下的電視娛樂節目,71.0%的受訪者認為“大多不適合”孩子觀看,另有18.3%的人認為“大多都適合”,10.7%的人表示“不好説”。受訪者中,家長佔63.2%。

  僅9.2%的人認為娛樂節目正面影響居多

  在看電視的問題上,家住陜西省西安市的楊女士,對剛滿10歲的女兒限制得非常嚴格。楊女士要求孩子在週一到週五不準收看電視,孩子在節假日看電視時,她也會和丈夫陪著女兒一起看。楊女士説,這樣雖然很麻煩,但這一切都是迫不得已。“現在的電視節目,特別是鋪天蓋地的娛樂節目越來越低俗,十多歲的孩子模倣能力很強,真擔心這些節目對他們産生不良的暗示和影響。”

  調查顯示,57.9%的人認為當前電視娛樂節目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居多”,僅9.2%的人認為“正面影響居多”。另外,25.9%的人選擇“正負影響各一半”,6.9%的人表示“説不清”。

  上海師範大學青年學院青少年工作系主任黃洪基教授也認為,現在大多數電視娛樂節目不適合青少年觀看。“有些娛樂節目內容虛假空洞,缺乏道德內涵和人文精神,難以給青少年樹立好榜樣;有些娛樂節目相互抄襲,缺乏創新,難以引發青少年思考;有的節目一味追求收視率,所傳達的一夜成名的想法讓青少年趨之若鶩,使這些孩子喪失刻苦執著的耐心。”黃教授感嘆:“甚至連娛樂節目中夾雜的部分廣告,都在誤導青少年的消費觀。”

  在本次調查的受訪者看來,電視娛樂節目對青少年的具體影響主要表現為:“以惡搞、八卦為基本內容,引發青少年模倣”(76.4%)、“狂打性話題的擦邊球,促使青少年性早熟”(61.0%)、“內容低俗,不斷挑戰道德底線,侵蝕青少年道德觀”(60.9%)。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的同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總編輯孫雲曉,將相關問題轉發到了他的微博(http://t.sina.com.cn)上,引發許多網友關注。其中,網友“註解人生”留言説,現在部分娛樂節目中的所謂明星,無論是髮型還是衣著,甚至他們標榜的“中性”化,都可能對青少年産生不良影響,“看看現在大街上許多青少年的髮型、裝束就明白了。”

  受訪者擔憂的其他影響還有:“鼓噪一夜成名暴富,誘發青少年的機會主義行為”(55.8%)、“以物質作為衡量成功的標準,引導青少年的物質化傾向”(55.4%)、“不斷顛覆傳統,會使青少年傳統意識淡薄”(53.9%)等。

  相比之下,認為當前娛樂節目“幫助培養青少年創造性思維”、“豐富青少年的課餘生活”、“培養青少年個性”的受訪者,分別僅佔19.5%、13.5%和9.0%。

  “我們正處在‘娛樂至死’的時代,一切事物似乎都可以被娛樂化、輕鬆化、戲劇化,而青少年過多地沉浸在娛樂化的環境中,不僅對自身有害,還可能使我們民族由深刻變淺薄,影響國家未來發展。”孫雲曉説。

  為何家長明知對孩子不好但不敢直接禁止

  雖然對女兒看電視限制得非常嚴格,楊女士卻對自己的做法也充滿疑慮。“雖然限制孩子看電視是出於保護她,但我也擔心這會阻礙了她對社會的了解,禁錮了她的想法,壓抑了她的個性,甚至在她逐漸長大後産生叛逆心理。”

  楊女士的擔心並非特例。此次調查發現,雖然大多數受訪者認為電視娛樂節目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居多”,但50.3%的人表示“不會禁止”孩子看這些娛樂節目,僅30.3%的人表示“會直接禁止”。

  孫雲曉指出,直接禁止孩子收看一些娛樂節目,是一種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的做法,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青少年也有娛樂的需要,因為他們的生活本來就應該一半時間娛樂休閒,一半時間深刻思考。“但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有著明顯的娛樂過度化傾向。”

  為什麼會娛樂化過度?孫雲曉認為存在兩點原因:首先,沉重的課業負擔讓一些孩子筋疲力盡,於是就只想著娛樂,不想再去思考了;其次,無論是當前的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能夠提供給青少年深刻思考的東西太少,甚至有些表面、虛假化的教學活動引起了學生對現行教育的厭惡。“但從與青少年近十年來的交流經驗來看,其實他們很願意討論一些深刻嚴肅的話題,只是現實中這樣的平臺太少了。所以這並不是學生錯了,而是我們的教育錯了。”

  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精神世界的引領者

  在受娛樂文化衝擊的青少年教育中,到底誰應發揮重要作用?70.9%的受訪者選擇“娛樂節目製作者與傳播者”,另有65.5%的人選擇“父母”,51.4%的人選擇“學校和老師”。

  “媒體應該具有社會良知,不能一味地為追求收視率製造娛樂垃圾,養成青少年低俗的文化品位。”黃洪基認為,如果許多媒體把珍貴的版面和播出時段都用來報道明星八卦和緋聞,難免就會誤導青少年。

  黃洪基指出,在學校教育越來越流水化作業的今天,親子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巨大。所以,父母應多利用業餘時間,和孩子一起看這些娛樂節目,並且在看的過程中適當點評,告訴孩子什麼是低俗的,什麼是高雅的,從而在與孩子的密切交流和坦誠中引導孩子。“父母應該關心孩子智力知識上的發展,但更應該重視孩子德育教育與人文素質方面的培養。父母應成為孩子精神世界的引領者。”

  孫雲曉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説教式教育顯得有些跟不上時代步伐了。現在的青少年更喜歡有思想交鋒的教育形式,並能從實踐中獲得真知,比如進行模擬聯合國大賽、辯論賽和社會調查等。所以,教育改革的方向應該是,讓青少年更能以主人的姿態自己去探索、實踐和思考。

  面對五花八門的娛樂節目,在黃洪基看來,學校和老師的當務之急,就是培養孩子理性判斷這些節目優劣的能力。

  正衡中學校長:面對娛樂社會學校應該保有教育品位

  提要

  江蘇省常州市正衡中學校長沈慧琴:我們有位校長曾隨教育部的一個考察團,到美國基礎教育名列前茅的康涅狄格州參觀。他發現當地大學幾乎都沒有圍墻,和社區融為一體,但諸多中小學的建築極為封閉,有的學校建得像監獄一樣。當地學校負責人説:“我們覺得中小學生還沒長大成人,學校需要給學生提供最嚴密的保護,以防不良侵害。”我想,以開放聞名的美國都對中小學生如此“保守”,中國學校與娛樂文化的相處之道,不該受到一些啟發嗎?

  近日,一篇題為《正衡中學,名校就是這樣教育出來的,果然有特色!》的網帖,將江蘇省常州市正衡中學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這篇網帖中,一名自稱“學生家長”的網友爆料,在該校家長會上,有教師規定禁止學生在週末收看以娛樂化著稱的某衛視節目。此事一經報道,立刻在網絡上引發爭議。支持者稱,這種做法有利於保護青少年免受娛樂文化侵蝕,值得推廣;反對者則認為,這會禁錮孩子的個性,不值得提倡。

  那麼,學校到底該不該管?就該話題,江蘇省常州市正衡中學校長沈慧琴,日前接受了中國青年報專訪。

  中國青年報:網友的敘述是否符合事件的真實情況?

  沈慧琴:網帖內容表述不夠準確。10月11日,正衡中學召開了七年級學生家長會。會前,有家長在與老師溝通中提到,自己的孩子酷愛一些成人化的娛樂節目,收視時間過長,令為人父母者心有擔憂卻無能為力。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名班主任就向班裏的家長建議,讓孩子少看這些娛樂節目。

  顯然,這是一名老師出於引導學生的目的所提出的建議,絕非學校的硬性規定。並且,我個人素來認為,凡屬學生思想認識和個人喜好選擇方面的問題,引導遠勝於禁止,更何況你也禁止不了。

  中國青年報:對於這名老師的建議,家長的反映如何?

  沈慧琴:絕大多數家長對這一建議表示理解甚至支持。媒體報道中提到的網帖,發佈在常州當地的一個論壇上,在回帖中,大多數家長對我們老師的建議也表示理解。

  中國青年報:作為學校領導,您對這名老師的建議持什麼態度呢?

  沈慧琴:我完全理解並支持這位老師。眾所週知,初中生正處在人生成長髮育階段,精力旺盛,求知欲強,可塑性大。在這個特定階段,給他們的人生打造怎樣的底色,就會成就他們相對應的未來。娛樂節目自有其精彩,但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地方,對學生在休閒文化與精品文化之間進行取捨和引導,我相信會得到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中國青年報:您認為學校教育和當下的娛樂文化之間,應該保持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呢?

  沈慧琴:我個人以為,學校永遠要和社會時尚隔著一條街。比如女孩在夏日大街上身著露臍裝一展身材,時尚養眼,無可厚非,但這樣的裝束能穿到校園嗎?

  我們有位校長曾隨教育部的一個考察團,到美國基礎教育名列前茅的康涅狄格州參觀。他發現當地大學幾乎都沒有圍墻,和社區融為一體,但諸多中小學的建築極為封閉,有的學校建得像監獄一樣,有些學校的校門甚至和我們居家的門一樣小,顯得很不合時尚。當時他就問對方:“大學與中小學為何反差如此之大?”學校負責人回答説:“我們覺得中小學生還沒長大成人,學校需要給學生提供最嚴密的保護,以防不良侵害。”我想,以開放聞名的美國都對中小學生在接受時尚方面如此“保守”,中國學校與娛樂文化的相處之道,不該受到一些啟發嗎?

  中國青年報:現在網上對於此事的評論很多,您是怎麼看的?

  沈慧琴:首先,我們的社會正走向多元,人們對於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聲音再正常不過了。再者,這事件能在網絡上引起如此多的人關注與討論,恰恰也説明,受娛樂文化影響的青少年教育問題,正是我們當前全社會所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應首先考慮的是選擇什麼樣的文化對學生的成長最好。在不同文化的菜單中,學生有選擇精品文化的權利,學校老師也理所當然的有引導學生接受精品文化熏陶的責任。

  中國青年報:有網友説,那名老師的做法是對孩子的一種管制。您覺得呢?

  沈慧琴:我不這樣認為。老師只是提倡,何錯之有?當然,部分人的質疑,往往和一些不合理的“禁止”有關。

  哲學家叔本華曾説:“幸福就是對慾望的暫時克制。”高爾基説:“任何一點小的限制都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教育就是要讓孩子行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對他們有一些必要的約束和合理的限制,正是讓孩子不偏離正確的軌道。我個人認為,初中生還沒到從容瀟灑地享受休閒文化、娛樂文化的時候。娛樂文化的享受主體,主要還應該是成年人。

  中國青年報:有網友擔心,不讓孩子看娛樂化的節目,可能會使他們缺乏對社會現實的認識。您怎麼看?

  沈慧琴:了解社會現實有很多方式,但娛樂節目肯定不是孩子們了解社會的最佳方式。即便是成人,我們收看娛樂節目往往也是為了在緊張工作後得到放鬆。對於學生而言,進行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不失為了解社會現實的好方法。

  我們學校有個很優秀的學生,他為了調查解決校門口交通安全問題,一個人拿著學校的介紹信,找到了交警大隊、電視臺、其他中學,甚至找到了開發商,最後整理出一份詳細的調查研究報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如今,他已赴美國名校就讀。

  中國青年報:很多人説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了,您是否有同感?

  沈慧琴:這是很多老師包括家長的共同看法。我認為,現在的孩子之所以難管,不僅僅體現在紀律約束等方面,更主要的是孩子們有個性,有自己的見解,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與理解。換一個角度來看,我覺得這恰恰是創新型人才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不過,並不是説只要擁有了個性,就能成為創新型人才,在一個有個性的學生向創新型人才轉變的過程中,學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青年報:學校具體要發揮什麼作用?

  沈慧琴:首先是包容。作為老師,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教授的不僅僅是一門學科,還有一群年輕人,要能容忍他們的奇思妙想。想要讓學生喜歡老師的教育方式,對老師的教育入耳入心,老師首先應該學會去尊重和包容學生的個性。但是,包容並不是迎合。學校肩負著引領社會文明發展的重任,因此學校必須要有自己的教育品位與風格。它需要對社會文化的優劣進行鑒別,並用精品文化來引導學生。這也對傳統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戰。

  中國青年報:你們是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

  沈慧琴:為了成績去抓學生的學習,不是辦學的全部。對於一所好學校來説,其成效也不僅僅體現在學生成績的優劣上。我們希望在培養學生責任感的基礎上,提升他們的愛國情懷與振興民族之志,開闊他們的國際視野。優秀的學生不僅是考上個好大學,還要從內心有對國家和民族的擔當意識。

  要做國家的主人,先要做學校的主人。在我們學校,學生可以平等地與校長對話,提出任何有價值的建議都會被採納。我們更鼓勵學生閱讀一些哲學、美學、心理學方面的名著,做一點超越這個年齡層次的嘗試,為他們今後的成長積聚能量。

  中國青年報:對於當前青少年的學校教育,你們最希望得到哪方面的配合?

  沈慧琴:南非有句諺語:“教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莊。”辦一所學校,也離不開社會的支持。有不同的觀點撞擊和視角審視,從而達成理解與共識,是對辦學者有益的支持。而媒體在這中間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視。我想,儘管中國的教育有著不盡如人意之處,但人們心底總是留有對教育的那份期盼與熱愛的。我們願意在社會的關注與幫助下,做更多積極有益的嘗試,回報大家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