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進校走500米波浪型公路 藝術家送15米巨尺(圖)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6日 03: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川美新校區處處洋溢校慶氣氛

波浪公路寓意藝術之路不平坦

  重慶兩所大學今天都過生日了———四川美術學院迎來了自己的70歲,重慶郵電大學則迎來了自己的60歲。

  為此,記者提前打探了兩校的慶典。善於給大眾帶來視覺奇觀的川美,這次給自己也送上了驚喜。今天,川美位於虎溪大學城的新校區將以全新的面容開門迎客,川美新校區最神秘,也是最震撼的一些建築,會像藏在盒子裏的生日禮物,被一一開啟。昨天,記者獲得川美的特許,提前為本報讀者揭開了盒子裏的真相———不得不説,在川美的字典裏,確實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三個川美新地標

  新地標1:

  校門前波浪起伏的公路

  【提示:駕駛新手慎入】

  進校門就像在越野

  如果不是在川美,當你走進校門,面對門前跌宕起伏,呈波浪狀的奇怪公路時,你一定以為修路的人腦子進了水。在這上面開車,你會覺得自己是在搞公路越野賽,剛剛爬上一個約30度的大坡,又將向下俯衝,這麼上上下下,差不多要持續約500米。記者小心翼翼地開車駛過這段路,遭到了不少好心同學圍觀,他們告訴記者:“走S形就能順利通過。”還有不少川美的教職工,開著車專程來體驗這段奇怪公路。而一位川美老師在體驗後開玩笑説,應該把這段路推薦給駕校,“這可比場考難多了”。

  寓意藝術道路曲折

  重慶美術館館長馮斌向記者揭秘,其實修這樣一段路是羅中立的創意,他希望借此告訴每一個走進川美的學子,藝術的道路是曲折、坎坷不平的,走這條路需要具備堅強的毅力和對藝術的執著。“川美的校訓,寫在紙上,也刻在了路上。”他還強調,在修建這段路時,就做過比較嚴格的安全測試,只是看上去比較“刺激”而已。

  新地標2:

  方力鈞雕塑15米巨型尺子

  【提示:千萬級藝術家為川美獻禮】

  大師自己出資自己設計

  在川美新校區的顯眼位置,立著一把巨大的尺子,高約15米,直飛沖天。馮斌告訴記者,這把尺子的名字叫《刻度》,是方力鈞自己設計、自己出資送給川美的一件雕塑作品。記者看到,在這塊巨型標尺上,標注了一個又一個的刻度,寓意每個藝術家心中都應該有一把標尺,忠於藝術,忠於自己的理想。此外,它更是寓意,川美的每一步發展,都是所有的川美學子,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沒有捷徑,因為它必須經得起時間的丈量。還寓意,川美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無法用金錢估量其價值

  作為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當代藝術大師,在拍賣品市場上,方力鈞早已躋身千萬級藝術家的行列,雖然未曾在川美就讀,但他和羅中立,和這所學校卻有著深厚的感情,並且還受聘于川美,成為了該校的碩士研究生導師。在川美70週年校慶之際,方力鈞送上的這幅作品到底值多少錢?這是屬於很多人“庸俗”的好奇。記者採訪了不少川美的藝術家,他們都認為,這幅作品無法用錢來估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將成為川美的新地標。

  新地標3:

  銘刻學生名字的校友墻

  【提示:川美學子快去找你的名字】

  3.5萬個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在川美校門內的中央位置,有一個用黑布嚴密包裹起來的建築,並且還有專門的保安把守。馮斌神秘地告訴記者,這是70歲的川美,送給所有川美學子的禮物———原來這是由川美副院長羅立親自設計並完成的校友墻。這面墻上,記錄了從1954年到2010年在川美就讀的35000多名學生的名字。如果你在川美就讀過,在這面墻上就一定能發現你自己。記者就輕鬆地在1977級的學生名單中,發現了院長羅中立的名字。

  每個學生都是川美寶貴財富

  川美成立70年,為何卻只有56年的學生名字記錄?原來,川美的年齡是從1940年成立由李有行任校長的四川省藝術專科學校算起,由於年代久遠,更早的學生檔案已經遺失。這也讓這面墻的創意者羅立有些許遺憾。他告訴記者,校友墻將作為川美歷史的一部分,永久存在,持續更新,“我們已經為下一面校友墻留了專門的位置,現在就讀或者未來在川美就讀的學生,以後都能在墻上找到自己。”而川美也是希望通過此舉告訴人們,“在川美眼中,每一個學生都是他們最寶貴而為之珍愛的財富”。

  探訪國內最大畫家村

  外面修得像毛坯房 裏面藝術品很值錢

  最好的裝修就是不裝修

  才發現坦克庫只是浮雲“F4”在裏面當鄰居

  川美70週年校慶,最大手筆其實是修建了國內最大規模的藝術家工作室,即畫家村。全程參與設計的重慶美術館館長馮斌,昨日帶領記者參觀了即將於今日揭幕的名為“虎溪公社”的畫家村。整個社區達到了5萬平方米,由340間工作室組成。屆時,中國當代藝術4位頂級大腕張曉剛、方力鈞、王廣義、岳敏君,還有川美院長羅中立都將在此開設工作室,在這裡,一不小心就會撞上一個大腕。

  最好的裝修就是不裝修

  在“虎溪公社”,你很難看見任何裝修的痕跡,墻是紅磚墻,看上去像是從某個磚廠拉來就直接放上去的。水管都是裸露著,連排水溝都不加蓋。還是那句話,要不是在川美,你還以為是哪個爛尾樓沒有修建完成,不過在川美,這就成了藝術,看上去還很有舊倉庫改造的藝術區LOFT的味道。馮斌告訴記者:“對於藝術家而言,最好的裝修就是不裝修,你可能再過一年來看,所有的墻面都被塗鴉填滿了。”

  才發現坦克庫只是浮雲

  多年來,川美黃桷坪校區的坦克庫一直被認為是川美的地標性建築。不過當你走進“虎溪公社”的工作室,才發現,坦克庫在它面前太過微型了。

  在這裡,最大的工作室居然有160平方米,最小的工作室也有50多平方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藝術室的空高接近7米,超過2層樓的高度,這意味著大型的雕塑作品,巨幅的油畫作品都可以在裏面創作完成。人在裏面,説話都會産生回聲。

  “F4”在裏面當鄰居

  頗有意思的是,4位當代藝術的大腕張曉剛、方力鈞、王廣義、岳敏君將在這裡當鄰居。按照川美方面的初步規劃,4位藝術大腕,將被安置在“畫家村”最當道的小街上,張曉剛被安排在A1-17,然後其他三位藝術家和他的工作室一字排開,門牌號分別是A1-15、A1-13、A1-11。這四間看上去並不起眼的工作室註定將成為川美最“值錢”的傳説,記者也有幸進入到了張曉剛的工作室探秘。從川美美教係走出的張曉剛,把他新工作室的“第一次”獻給了川美的學生,今天張曉剛獎學金的獲獎作品,將在張曉剛的工作室進行展出。

  川美校慶

  這些活動值得看

  張曉剛個展揭秘如何煉成大腕

  昨晚,“實驗報告———張曉剛:靈魂上的影子”展覽在川美“坦克庫重慶當代藝術中心”舉行。這次展覽是張曉剛1982年畢業于川美後,首次回渝舉辦個展。張曉剛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在近日結束的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會中,一幅早期作品《創世篇:一個共和國的誕生二號》,拍出5218萬港元天價。

  此次張曉剛個展將從今天起持續至本月末,展出的約有幾十張代表作,包括“大家庭”等一系列名作,價值數千萬元,還有一些珍貴手稿和文本。此次展覽特別著重展現“背後的故事”,告訴人們張曉剛如何從一個藝術愛好者成長為藝術家。其中,有張曉剛進入川美油畫係所畫的第一幅作品的手稿,還有張曉剛的畢業作品《天上的雲》的速寫草圖。

  10位攝影家展覽“糾結”

  作為川美的校慶活動之一,由重慶美術館、重慶市攝影家協會主辦,重慶市攝影家協會當代攝影藝術專業委員會承辦的《糾結———觀念攝影十人展》,將於2010年10月16日至20日在川美(大學城新校區)藝術家工作室B1—8、10、12精彩亮相。

  影展策展人、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重慶市攝影家協會主席馮建新認為,糾結即人們生活中的一種意識不確定性,矛盾的、抵觸的思想行為過程,這種思想行為過程在藝術界尤其攝影界更為突出。一個全民攝影時代的到來,更讓一些攝影人找不到北。此次展覽的作品正是體現了攝影家們“糾結”的內心世界。據悉,展覽期間,市民可免費參觀。

  《收租院》有了鑄銅翻製版

  中國現代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有了鑄銅翻製版。昨日下午,《收租院》群雕鑄銅工作彙報展在川美黃桷坪老校區美術館開展。

  記者現場看到鑄銅翻製版與原群雕比例、場景相似。據悉,2007年,中央財政撥款300萬元支持翻制,今年9月完成。

  大型泥塑群像《收租院》創作于1965年6月至10月,以情節連續形式展示出地主剝削農民的主要手段──收租的全過程。曾多次國外展出,轟動世界,被稱為世界藝術瑰寶。

  重郵今天也過60大壽

  昨天,重慶郵電大學校門前“飛”來60隻姿態各異的小白鴿,每只白鴿嘴裏銜著一塊年曆:從1950年到2010年,標誌著重慶郵電大學60年不平凡的歲月。

  這些漂亮的小白鴿都是學生們花了十幾天時間,用一塊塊小紙板精心繪製的,從校門口一直擺放到主教學樓,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引來不少老校友和在校生在這裡合影留念。

  重慶郵電大學信息科學技術特色和優勢突出,在郵電通信行業、信息産業領域,在重慶乃至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和地位,吸引了相當多的通信、電子等行業高新技術企業前來尋求産學研合作。

  昨天上午,又有十一家企業與重郵簽訂合作協議,捐款捐物支持學校發展。在整個校慶期間,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富士康、中國四聯等,先後有50家單位與重郵簽訂了産學研合作協議,將重郵作為企業的“智巢”。據了解,這些協議通過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推廣、知識産權共享、平臺建設、設備設施捐贈、獎助學金捐贈的多種形式進行合作,總金額達到3500萬元。有不少企業都在學校設立了多種獎學金。據統計,這次校慶就完成新增或延續企業獎助學金13項,累計金額超過800萬元。其中,校友代小權一人捐贈100萬元設立獎學金。

  本版稿件由首席記者 巫天旭 丁香樂 記者 湯寒峰 文 張質 周舸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