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李連杰開講10年公益夢想:陳光標裸捐恐耗光資金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0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前晚,“京師公益講堂”開講,李連杰作為首位嘉賓演講他的10年公益夢想。(吳江 攝)

  前晚,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的“京師公益講堂”首次開講,李連杰作為首位嘉賓站在講臺上。他的角色不是“功夫之王”,而是一個執著且有夢想的公益創業推動者。近4個小時的演講、互動和媒體訪問中,他的憂慮,他的10年公益夢想,首次清晰地展現在公眾面前。

  第一個三年計劃讓壹基金要實現去李連杰化,做公募基金會;第二個三年計劃做公益研究院,第三個三年要做公益醫院。李連杰不介意人們用“野心”來形容他的公益夢想。眼下,壹基金遭遇發展瓶頸,公募基金會申請遇阻,他仍積極面對並稱:“既然沒有紅燈叫停,就要一直在黃燈中前行,不要等待”。

  直面壹基金的“陣痛”

  制度是在陣痛中摸索出來的,公益行業現在均面臨陣痛,一剎那的痛是為了將來健康的成長 

  新京報:“壹基金計劃可能中斷”,這個説法還在影響著關注公益的人們。你在説這句話的背後,真實想法是什麼?

  李連杰:壹基金計劃一齣生時就長了個“包”,我只是那天捅了它一下,膿包就破了。這個問題不止困擾壹基金,很多公益組織都要面對。相關制度都是在陣痛中摸索出來的,公益行業現在也面臨著陣痛。我相信這件事影響到一些人,這個陣痛肯定會有,一剎那的痛是為了將來健康的成長。責任有多大,我們都可以背。我認為,不要埋怨政府部門,因為這麼龐大的一個機制要改變並不容易,以前銀行開不開,股票開不開,都曾經歷過陣痛。

  新京報:壹基金目前狀況如何?

  李連杰:壹基金計劃還是按部就班地進行,並不會面臨大家擔心的馬上停止的情況,只是提速困難,結構性問題阻礙了它的發展。就像三歲小孩無所謂有沒有身份證,但長大了就需要。目前我不認為壹基金計劃存在非法,但也不見得是大家理解的特別合法,因為沒有針對它的法,也沒有紅燈。所以我選擇在黃燈中繼續摸索前進,做摸著石頭過河的事情,公募基金會也正在申請的程序中。

  新京報:如果出現最壞的結果,公募基金會審批不下來,計劃會中斷嗎?

  李連杰:我認為,壹基金計劃肯定有一天會停,有生就有死。它停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紅燈出現,比如某個機關提出質疑,認為壹基金這種公私合營的模式不適合。或者是綠燈出現,讓壹基金成為公募基金會,壹基金計劃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如果公募基金會真的沒有審批下來,計劃也停止了,但壹基金的私募基金會還存在,壹基金研究院也還存在,我可以在其他的公益領域繼續。而作為私募基金會性質的上海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也只是過渡性的,一旦壹基金實現公募,它會合併登出。

  不做個人英雄主義慈善

  個人英雄主義的慈善是不能持續發展的,光是一批有錢的人捐錢幫社會,一旦他們死了,還需要再等待這樣的人出現。我想讓壹基金變成品牌,讓它活在百姓心中。 

  新京報:你這次演講很特別,有一些以前沒有公開講過的東西,比如社會企業概念。

  李連杰:因為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成立了,從它成立的那一刻,就是要做人才培訓,摸索中國公益發展之路,尖銳的問題就要拿出來作為學術性討論,在這種學術性的場合討論問題,和見娛樂記者講那些內容不一樣。今天我有這麼長時間來和大家分享公益問題,所以才選擇講一些有探索性的問題,將來總結大家的聲音,提供給政府,給民間都可以。

  新京報:社會企業對大眾來説太陌生,你能解釋一下嗎?

  李連杰:社會企業是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正在研究的課題,它的發展歷史也只有短短10幾年。社會企業不是純粹的企業,也不是一般的社會服務,社會企業通過商業手法運作,創造財富後,扣除成本,不分紅,全部投入社會。這樣的模式能帶動公益事業自身造血。將來希望促進政府立法,提供一系列優惠條件鼓勵企業家投入社會企業模式中來,我認為,這比一次性捐款更適應未來的國情。

  新京報:你怎麼看待陳光標“裸捐”?他用自己的企業創造財富,然後説要全部捐給社會。

  李連杰:裸捐好,它是社會轉型的産物,願意裸捐的人是好漢一個。但我認為,持續發展非常重要,在起步時要理性地研究。因為中國的公益管理能力,和美國不一樣。比如在中國裸捐1億給公募基金會,按規定,公募基金會在當年就要花去70%,明年只剩3000萬,第二年再花去3000萬的70%,以此循環,基本上在五年內“子彈”就消耗光。反觀美國裸捐,同樣是1億,法律規定花出去5%就可以,可以把大量資金進行風險投資,滾動創造10%到15%的利潤,拿出15%或者10%繼續投資滾動,所以五年後的結果是本金還在擴大,幫助社會的力度越來越大。

  新京報:是不是你不贊同個人英雄式的慈善方式,所以提出壹基金總有一天會成為沒有李連杰的壹基金?

  李連杰:不可否認,在壹基金髮展初期,李連杰這三個字帶來的無形資産還是有效果的。但等到壹基金髮展完善時,就不再要憑藉個人名氣,而是集體運作。個人英雄主義的慈善是不可持續發展的,光是一批有錢人捐款幫助社會,一旦他們死了,還需要再等待這樣的人出現。我要讓壹基金變成一個品牌,讓它活在百姓心中。就像國外很多基金會那樣,創辦人去世多年,基金會仍在運轉。

  和巴比分享慈善理念

  蓋茨基金會的理念值得我們敬仰,但不能説明這就是全部。我們要不要照搬,需要理性地思考。沒有一種制度和標準能覆蓋所有。 

  新京報:巴比慈善晚宴是否有收穫?他們來華的計劃,你是何時知道的?

  李連杰:每次參加這樣的活動都有收穫,因為聆聽到各種聲音,大家進行了很多學術性的探討。其實很多人誤讀了他們來訪的目的,並不是勸募,只是訪問交流之旅。早在兩年前我就知道巴比要來華,2008年,我們就在達沃斯探討過,他們説想來中國勸募,但我當時説,中國的國情有些特殊性,畢竟中國的慈善公益只是個孩子,和百歲老人不一樣,它各方面都需要理性地思考,他們也很認同我這個觀點。所以這次來,兩個人只是分享他們在這個領域的設想。

  新京報:你怎麼看待西方富人的慈善理念?

  李連杰:從兩百年工業革命發展到今天,讓這些富人對財富重新認知。而我們剛起步,處於提速階段。社會結構肯定是多元的,比果蓋茨基金倡導的理念,值得我們敬仰,但不能説他就是全部。我們要不要照搬,需要理性地思考。沒有一種制度和標準能覆蓋所有。

  “我的10年公益夢想”

  第一個三年計劃,壹基金要實現去李連杰化,做公募基金會;第二個三年計劃做公益研究院,第三個三年就做公益醫院。 

  新京報:第一次聽你談及10年公益夢想,能詳細説説嗎?

  李連杰:第一個三年,壹基金去李連杰化,做公募基金會,所以去年年底壹基金的公募籌委會也成立了;第二個三年計劃做公益研究院,這個已提前實現,第三個三年就是做公益醫院。在西方很多國家,不僅有公益組織,還有公益雜誌,公益醫院,是一套整體的公益産業。

  新京報:公益醫院是什麼概念?

  李連杰:公益醫院的支出靠社會募捐。如果募捐出現中斷,醫生沒工資,來了病人誰來看?所以公益醫院在中國到底該怎麼做還可以探討,我們不完全照搬西方的路。但能否按照別人的模式運轉,這個課題還需要研究。

  新京報:壹基金遭遇瓶頸、公募基金會申請遇阻,你覺得10年公益夢想能如期實現嗎?

  李連杰:我們努力去走走看吧。我對未來一點都不擔心,將來肯定有更多富人願意捐錢,但誰來管理這筆錢,這裡面臨的是一個公益人才的問題。現在要做的是讓壹基金公益研究院把人才基礎打好,為將來的教育、醫療等領域輸送公益人才。

  培養公益專業人才

  未來幾年,我會為中小學校長、媒體、公眾人物、年輕官員開班,讓他們成為公益理念的傳播者,基本知識清楚了,就不會犯“詐捐”這種技術性錯誤。 

  新京報:你在演講中重提到公益人才的培養,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目前尚未招生,你期望它將來發揮什麼作用?

  李連杰:正規招生在今年年底開始,明年9月開學。公益研究院的創立是為未來二三十年的公益組織、為大型公募、私募等基金會培養專業人才。我的“野心”是要為非洲、亞洲等發展中國家提供專業公益人才,為他們提供獎學金。

  新京報:可是以壹基金公益研究院目前的招生規模,尚還不能自給自足。

  李連杰:沒弄明白公益就做公益,對公益是有些傷害的,公益需要專業人才。除了正規招生,未來幾年,我會為中小學校長、媒體、公眾人物、年輕官員開班,他們將成為公益理念的傳播者,他們基本知識清楚了,就不會犯“詐捐”這種技術性錯誤。

  新京報:你認為“京師公益講堂”能給學生們帶來什麼?

  李連杰:它是普及型課堂,通過更廣的渠道普及公益理念,今後會不定期請熱心公益的人和同學交流,包括巴菲特、比爾蓋茨。也請陳光標來和同學分享他認同的慈善。(王卡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