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黃金周故宮客流均超最大容量 專家建議預約參觀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06日 04: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調查動機

  故宮、頤和園、八達嶺長城,這個十一黃金周,不少市民對這些著名景點敬而遠之,原因就是那裏人太多。這些景點既是珍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産,又是北京城最吸引人的觀光勝地。而黃金周帶來的超大量客流卻成為了它們的負擔。“十一”黃金週期間僅故宮一地,5天便接待遊客46萬餘人次,遠遠超過其最大容量。如何在滿足民眾的旅遊需求和文化遺産保護取得平衡成為一道難題。

  本報訊 昨天,故宮的客流終於有所回落,為6.85萬人次。而國慶黃金周前5天,故宮“吞吐”遊客46萬人次,每天的客流都突破了其最大容量6萬人。故宮博物院此前表示,明年將啟動電子門票系統調控客流。

  售票處排隊1.5小時

  故宮午門外的廣場,正午的太陽烤著頭頂。湖北遊客劉乃珍枕著一個墨綠色旅行袋,席地而臥。54歲的她第一次到故宮。趁兒子排隊買票的工夫,她想“瞇一下”,結果兒子去了1小時還沒回來。

  廣場上,隨處可見像劉乃珍這樣的遊客,他們或坐或臥,準備打“持久戰”。

  午門廣場東西兩側的售票處,買票的遊客已排成幾十米的長龍。排隊客流仍只能向窗口緩慢蠕動。

  12時40分,記者進入隊尾,此後以每5分鐘蠕動1米的速度接近售票口。烈日當頭,部分遊客不願忍受,最終選擇了周邊的“黃牛”。14時07分,在經歷了1小時27分鐘的等待後,記者抵達了售票窗口。

  宮內遊覽“很遭罪”

  歷經艱辛進入宮內,放眼卻都是黑壓壓的遊客。市民小馬陪江蘇來京的父母前往故宮遊覽,跨入禦花園,遊客紛紛扎堆拍照,原本一起向前蠕動的隊伍瞬時打亂。古樹和假山都挂著“禁止攀登”的提示,但部分遊客還是踩上去拍照。小馬放棄了拍照,緊拽著父母的胳膊,人群中不時傳來小孩的哭鬧聲,讓她覺得此行很遭罪。

  西六宮的禦道不足5米寬,通道上塞滿了人,二三百米的路走了半個小時。擔心排隊上廁所,小馬和父母沒敢喝水。觀賞太和殿的人都排在石階上,有人乾脆靠在漢白玉圍欄上休息,排了半個小時後,小馬一家在太和殿前停留了不到一分鐘。

  故宮超最大容量兩倍

  “故宮的人是太多了。”3日下午,市旅遊局規劃統計處副處長姜岩説。當日,故宮接待了11.5萬人次,前一天,這個數據是12.5萬,一星期前的中秋小長假,故宮待客12.5萬人次。幾乎每次統計,故宮都居北京21家被監測景區之首。

  市假日旅遊領導小組曾公佈,故宮的最佳容量是5萬人/日,最大容量是6萬人/日。

  對於故宮連續多個黃金周接待量超最大容量,姜岩表示:“遊客這麼多,舒適度肯定是無法保證的。”當關鍵瓶頸位置客流量增大時,景區採取的應對舉措也只是從安全方面考慮。

  ■ 爭議

  專家 大客流毀文物,建議限流

  著名古建築學家羅哲文表示,客流量太大是目前世界文化遺産面臨的共同問題。作為北京最熱門的景區,故宮的文物保護壓力更為突出。大量涌入的遊客讓故宮的文物不堪重負,羅哲文説,人體呼吸出的二氧化碳會讓古建築的彩畫和朱紅色墻面褪色,過多的接觸和踩踏也會給文物造成影響。

  近年來,故宮對部分珍貴文物進行了額外的“照顧”。羅哲文舉例,遊客酷愛摸門釘導致金漆脫落,一些宮門的下半部分便安裝了透明罩子;太和殿外圍起鐵欄杆;部分地面覆蓋了類似毯子的保護隔離;特別珍貴或狀況不好的地方暫未開放。

  “最好還是規定一個客流量。”羅哲文認為,故宮應該控制遊客數量,並且避免大量遊客瞬時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