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中國超7000種姓氏仍在用 "柴米油鹽醬醋茶"皆是姓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05日 16: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下,收錄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全部漢字姓氏的《中國姓氏大辭典》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編纂出版,辭典中共收錄了23813個漢字姓氏。

  由中國科學院姓氏研究專家袁義達研究員和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邱家儒共同編纂的《中國姓氏大辭典》,全部姓氏均來自於歷代姓氏專著、古今文獻資料、考古發現和近代人口普查資料。作者歷時四十年,一共收錄了23813個姓氏。其中,單字姓6931個,複姓和雙字姓9012個,三字姓4850個,四字姓2276個,五字姓541個,六字姓142個,七字姓39個,八字姓14個,九字姓7個,十字姓1個。筆畫最少的姓為1筆,筆畫最多的姓為30筆。

  除漢族以外,中國當今55個少數民族均存在使用漢字姓的情況。目前仍在使用的中國人姓氏超過7000種,漢族和少數民族姓氏大約各佔一半。

  “中國人姓氏以漢字形式表達,這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不同。目前的漢語拼音、注音和英文書寫均屬外來之物,作為姓氏一直不為國人所接受。也就是説,不用漢字就不能代表是中國人正宗的姓氏,漢字是中國姓氏的靈魂。”袁義達説:“自從秦朝以來,中國漢字姓氏一脈相承,從未間斷,沉積了幾千年的姓氏文化在全球華人心中已經築起了一座雄偉的血脈豐碑。”

  據袁義達在《中國姓氏大辭典》仲介紹,大約在5000年前的伏羲氏時代,中國的姓就被定為世襲,由父系傳遞。而在世界其他地區,從姓的産生到普遍使用,是從大約公元1000年起的一個漸進發展過程。

  據古文獻記載,中國最早的姓是風姓,最早的氏是伏羲氏、神農氏、女媧氏等。在中國商周時期,姓與氏是有區別的。至秦漢時期,姓和氏合二為一,互為稱呼,或稱姓,或稱氏,並以父傳子的模式代代相傳,兩千多年來沒有變化過。

  “中國人古老的姓氏見證了中國幾千年父系社會的全過程,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記錄了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在中華民族文化的同化過程中和國家統一上,曾經起過獨特的民族凝聚力作用。”袁義達説。

  雖然《中國姓氏大辭典》中收錄的漢字姓氏多達23813個,但中國人最常用的還是李、王、張、劉、陳、楊等常見姓氏。據專家研究,中國100個常見大姓約佔中國總人口的85%,他們在各地的分佈有規律且決定了各地總人群的遺傳組成。

  據袁義達多年潛心研究,當代中國100個最常見的大姓中,有32個大姓分佈的重心在華北地區,華北是中國姓氏起源的中心地帶。有2個大姓的分佈重心在東北地區,這兩個大姓是杜和姜。有19個大姓的分佈重心在華東地區。

  西北自古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當代中國100個最常見的大姓中,按姓氏分佈集聚和擴散的形狀,有6個大姓的分佈重心在西北的東部。這6個大姓為曹、魏、薛、石、白、康,他們的起源的源頭中與西北土著或外來的中亞地區民族有著密切的關係。有9個大姓的分佈重心在西南地區,這些姓氏是楊、何、羅、唐、鄧、曾、余、段、雷。

  有18個大姓的分佈重心在華中地區。他們的共同分佈特徵是聚集區域在長江流域地區。有14個大姓的分佈重心在華南地區。

  翻閱《中國姓氏大辭典》,23813個漢字姓氏中不乏一些有趣和奇怪的姓氏。筆畫最少的姓為一,一是傈僳族姓,由乙姓衍化而來。字數最多的姓是藏族十字姓“夥爾川扎木蘇他爾只多”,西藏有夥爾川扎木蘇他爾只多姓。東西南北、上下左右不僅是方位詞,也是中國人的姓氏。常言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有趣的是,這七件事也是七個姓氏。

  據袁義達介紹,中國姓氏具有三個明顯特徵:第一個特徵是以父系方式遺傳,類似於人類Y染色體的遺傳;第二個特徵是環境、氣候、疾病等一系列因素對姓氏是沒有選擇性,因此姓氏是中性的;第三個特徵是,姓氏是人類社會進化中的文化産物,是社會結構中一種血緣關係的符號,可以從文字史書中追溯其傳遞的痕跡。其時間跨度之大,是一般意義上的生物學標誌所不具備的。

  袁義達認為,由於中國姓氏由父系世代傳遞,類似於人類Y染色體的遺傳,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眾多的小姓、奇姓、罕見姓不僅是一筆珍貴的文化遺傳,有的還保存了一份獨一無二的Y染色體遺産。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多一個姓,不僅是多了一份家族史、文化史,更多了一部基因史。(記者張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