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大學生調查後感言:蟻族生活很艱辛 精神不消沉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6日 06: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津大學學生王佳第一次見到“蟻族”這個詞是在網上,她當時的感受是“震撼”。但在實地暗訪了“蟻族”之後,她平靜了。

  “千里之行顛覆了我們之前設定的一些觀點。”今年暑假,天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11名學生在學校團委的支持下組成實踐隊,暗訪了北京、上海的“蟻族”聚居區,以了解傳説中“蟻族”的生存環境。他們在實踐中,發現了很多意外之處。

  隊員馬楠説:“我們發現"蟻族"並不像傳説的那樣痛苦迷惘。現在我覺得,也許"蟻族"生活是一個很有價值並且應該去經歷的時期。我們的父母也有這樣的階段,只不過經歷的形式不一樣。每一代人都要經歷類似的階段。”

  實踐隊11名隊員以租房為名,暗訪了北京唐家嶺、上海小月河等“蟻族”聚居區,並與“蟻族”交流。他們發現,“蟻族”的生活條件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絕大多數仍有較好的基本保障和穩定的工作,收入也不算太少。“他們對現狀並非怨聲載道,也不是極度消極,雖然有不滿足,但他們對前途充滿憧憬。”

  “"蟻族"現在雖然成為大眾話題,但實質仍然是小眾問題。”實踐隊撰文指出,“蟻族”並非想象中的弱勢群體,他們只是社會的普通成員。一些媒體不恰當地渲染和引導會對讀者産生誤導,很多有關“蟻族”的報道過於臉譜化、簡單化了。一味描寫他們惡劣的生活環境並不能對青年産生積極的影響,正確引導青年人認識、學習“蟻族”精神中積極樂觀的一面,是非常必要的。

  參加實踐的郭子嘉同學説:“經過這次實地調查"蟻族"的生活狀況,跟"蟻族"零距離接觸,和他們聊生活、聊未來,我發現"蟻族"的現狀並不像媒體所描述的那樣。他們大多數是積極向上的,雖然有些人確實生活得很艱辛,但是他們並不消沉,反而視之為奮鬥的必經階段。”

  “我們發現他們並不願意被稱為"蟻族"。他們不想別人去打擾他們的生活,更不想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他們陽光向上,而不是自暴自棄。他們認為靠自己的打拼總會找到立足之地。”實踐隊隊員趙耀説。

  實踐隊隊員還認為,由於資歷有深淺、能力有大小、學識有高低,人們的收入和生活狀況有差異是正常的。在一個不同階層能夠正常流動的社會裏,有“蟻族”存在並不可怕。人們對“蟻族”的關注,不應僅僅停留于他們困頓的過去、艱難的當下,而應把更多的目光轉向讓他們得以發展、實現社會流動的制度通道。

  實踐隊在調查中發現,我國經濟發展不均衡,或許是“蟻族”出現的因素之一。比如,一些大學生主修經濟管理類學科,在三四線城市很難有用武之地,為了學有所用,不得不留在大城市。還有很多學生,雖然在其他城市也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但大城市無疑有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

  據實踐隊隊長陸辰介紹,雖然目前關於“蟻族”的討論熱熱鬧鬧,但真正從大學生或者畢業生角度思考“蟻族”問題的資料偏少,這次調查的初衷正是實地感受“蟻族”的生活,獲取第一手資料。

  這支實踐隊還在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做了問卷調查。超過一半的大學生表示是從網上了解到“蟻族”這個群體的,82.32%的人認為房價偏高、競爭壓力大等客觀因素是“蟻族”的主要成因,63.13%的人認為“蟻族”的生活狀況“正常,完全可以接受”,12.63%的人選擇了“很艱苦但可以忍受”,24.24%的人認為“令人難以忍受”。83.33%的人認為“蟻族”群體缺乏政策性保障。

  儘管如此,調查反映出一個“有趣的矛盾”:在旁觀者眼中,“蟻族”的生活條件過於艱苦,大學生並不想成為“蟻族”。然而,66.16%的受訪大學生表示,畢業後仍會選擇在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發展。

  本報天津9月2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