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刪帖公司每條要價數千 網編人脈是刪帖要訣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5日 03: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關注焦點

  9月初,“日記門”局長———韓峰涉嫌受賄案開庭。經檢察機關調查,他被控索賄15萬用以刪除網上流傳的日記。

  目前,專業刪帖公司在網上層出不窮,通過提供刪除網絡新聞或帖子的服務來盈利。刪帖已呈産業化趨勢,有公司冒名發虛假傳真、與網站人員私下交易、甚至發佈網絡負面信息“釣魚”。

  這是些什麼樣的公司?刪帖合法嗎?這些公司如何進行運作,如何交易?本報記者經過調查,試圖展現一個不為常人所知的行業。

  正規刪帖流程

  1 當事方向網站客服提出申請,並遞交證明(企業需提供營業執照、申請書,並承諾願為刪帖行為承擔全部的法律責任;個人需提供帖子侵犯個人隱私等書面材料)

  2 網站客服審核通過後,通知內容編輯負責人

  3 網站編輯根據上級指令刪帖

  費用:免費

  刪帖公司工作流程

  1 接到當事方刪帖業務,公司根據帖子的性質和網站的不同,確定刪帖的速度和刪帖的價格

  2 通過與各大網站論壇主管人員的人脈,直接與相關編輯談交易

  3 網站編輯私下刪帖

  費用:一條帖子900至3000元不等

  在大街上,我們很難找到刪帖公司的招牌,但在網絡上,類似的信息隨手可得。

  現象

  網上洽談先付一半款項

  “您好,想要刪除負面信息是嗎?”

  “您把帖子的網址發過來,我先看一下。”

  “一條2000元,保證3天內刪除。先付一半,刪後付全。”

  幾天前,記者剛加上一家刪帖公司的“技術總監”為QQ好友,對方立即發來信息詢問。“洽談”過程簡短快捷,刪帖公司的“技術總監”判斷迅速,很快反饋能否刪除和所需價錢。

  一名曾從事刪帖業務的人員介紹,QQ或MSN是常用的業務洽談手段。大單業務才需電話聯絡或面談。

  在一個搜索引擎裏鍵入“北京 刪帖”關鍵詞,立即可以找到261萬餘個搜索結果,電話、QQ、MSN和電子郵件等信息都可找到。

  “大多數都能刪,但並不能100%保證”,一名刪帖公司“技術總監”表示,一些網民發出的“負面”信息,給錢就刪;網站新聞和快照也可以刪除,但要視事件大小情況而定。一些特別不知名的網站,因為不是很熟悉,刪除起來要費些週折。

  “技術總監”提醒,政府部門通報、批評、處理的負面消息或重大新聞,公司有較嚴格的要求,“這類業務一概不做”,同時將對客戶信息嚴格保密。

  網上談攏價格後,客戶通常需將一半以上款項先匯到指定賬戶。依據帖子所在網站情況、帖子自身影響力、出價多少和其他因素綜合衡量,刪帖期限一般為三天、一天,甚至“秒刪”(指將帖子立刻刪除)。

  運作

  網編人脈是刪帖要訣

  據調查,在刪帖公司內部,工作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排擠處理方法”和“公關刪除”,還有“軟體刪除”等。

  “排擠處理方法”是過去採用的方式,即利用技術手段,將搜索引擎中“客戶”的負面信息進行“排擠”,使其排名靠後。同時發出大量正面信息的帖子或網頁,讓負面信息的關注度降低。

  更為常用、效率高效果好的刪帖方式則是“公關刪除”。即通過與各大網站論壇主管人員的人脈,私下達成交易,刪除負面信息。

  負責某新聞網站外聯工作的胡先生説,由於工作需要,全國網站編輯或外聯人員組成了數個QQ工作群。

  “不知道怎麼進來的,莫名其妙就加我為好友了”,胡先生説,曾有五六家刪帖公司或公關公司的人員要與他“加強聯絡”。這些人員直接表明身份,並開出一定價碼,請求長期合作。

  胡先生説,久而久之,這些專業刪帖公司的人員與各大網站編輯或主管越發“熟絡”。網編們私底下相互介紹引薦,刪帖公司人脈廣泛、“遊刃有餘”。

  北京某刪帖公司網站則介紹,該公司還有“軟體刪除”的技術。公司技術人員開發的軟體可以刪除各大網站的博客、論壇中的帖子,測試成功率達到60%以上。

  除此之外,個別刪帖公司在“情急之下”,還會使出“非常手段”。

  去年12月8日下午,山東一家新聞網站論壇人員接到一份傳真函件,抬頭和落款均為山東省內某市相關部門。函件稱,新聞網論壇中一則關於某法院審判問題的帖子失實,要求刪除。

  該新聞網工作人員仔細辨認後,發現函件中在稱謂、行文和印章等處都有破綻。後經核實,該函件為北京一家公關公司發出的假冒文書,意圖正是為了刪帖。最後,此事不了了之。

  盈利

  刪一條帖標價數千元

  刪帖,對客戶來説,是為了消除影響,對於刪帖公司來説,則是賺錢。

  據了解,刪帖價格與其刪除難度和刪除成本相關。一般而言,影響因素有:帖子所發網站的知名度、刪帖公司與該網站人員的關係遠近、帖子內容的影響大小等。

  一位從事過刪帖業務的人員介紹,刪帖收費往往只有大致價格,沒有具體的標準和規定,每條收費通常在900元至3000元之間。但通常會按網站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制定一個基礎參考價格,根據實際情況上下浮動。

  胡先生在一家網站從事外聯工作期間,曾接到過多個刪帖公司的洽談要求。對方提出合作時明碼開價,因為該網站尚在成長期,網內每條新聞或帖子被標價1000元。在此成本價基礎上,刪帖公司通常翻一倍向客戶收費。

  知情者稱,各家網站的“市場價”大致固定,在圈內形成一定的“潛規則”。但如果私下交情較好,可以有砍價空間。如國內某知名論壇刪帖“市場價”為3000元,如果刪帖公司和相關編輯關係很“鐵”,成交價可降至1300元左右,刪帖公司盈利可觀。

  同時,刪帖公司也可提供“打包”刪除服務。即同一新聞或帖子在眾多網站出現,可以一併處理。刪掉所有網站的帖子,因為一次性量大,費用會相應打折。也可以長期合作,收費還可進一步降低。

  前述刪帖公司“技術總監”介紹,刪帖完成後,客戶再將餘款繳完。公司可以開具稅務部門監製的正規統一發票,發票內容註明“網絡服務費用”,但需由客戶自行承擔6%的稅點。

  貓膩

  個別公司先發帖再刪帖

  由於“行業門檻”相對較低,盈利空間很大,刪帖有向“産業化”發展的趨勢。

  據介紹,在正規公關公司的業務中,有時也包括為客戶刪帖,但該服務通常是包含在企業外聯公關的工作內容中,不是專業從事這項業務。

  只從事此類業務的公司一般規模不需很大,但也在工商稅務部門登記註冊,經營範圍和網絡相關,正常繳稅年檢。

  北京市工商局企業信用查詢系統顯示,北京一家規模較大的刪帖公司登記註冊為某科技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技術服務、技術諮詢等,註冊資本為10萬元。

  該刪帖公司網站介紹,公司擁有技術人員25名,都是名牌大學畢業生,另外還有7名客服人員,可第一時間處理網絡不良信息。

  一名公關機構從業人員介紹,除正常刪帖業務外,目前也有個別刪帖公司會故意在網上發出負面帖子,然後以各種形式告訴當事方,暗示對方給錢就能刪帖。“自産自銷,一邊發帖,一邊刪帖”。

  知情者稱,刪帖行為並不明確違反哪條法律法規,刪帖公司經營處於灰色地帶。業務量目前難以統計,但通常一個“單子”就能賺得數萬元。由於幾乎沒有成本,這些錢基本可算凈賺。部分論壇編輯也因此獲利,“有些人的這部分收入遠超工資”。

  規範

  網站聯盟呼籲行業自律

  事實上,對於刪除新聞或帖子,各大網站論壇都有相應明文規定。

  網易論壇規定,刪帖申請由綜合客服部接收受理。根據刪除帖子的不同類別,申請者需提供相關證明資料。如企業需提供營業執照、申請書,並承諾願為刪帖行為承擔全部的法律責任。

  一家知名網站論壇的編輯介紹,對個人而言,侵犯其個人隱私、污衊其做某事等帖子,刪帖申請也可被通過。一般企業則需通過客服部門按規定流程進行申請,正常刪帖不需支付任何費用。

  該編輯説,雖然論壇編輯一般都有相應的刪帖權限,可以自行刪帖。但刪帖時需填寫詳細的刪帖原因,私自刪帖者一經發現會被嚴懲。

  一位新聞網站從業者透露,雖然各大網站都對網帖刪除有明確規定,且有專人監控,但在後臺技術上能夠實現,帖子在前臺的地址不能打開,而在後臺系統中仍然存在。只是將其屏蔽,實際並未刪除,審核監控部門也就難以發現。

  在多位網站編輯看來,私下刪帖之所以能夠輕鬆進行,是因為網絡信息發佈和刪除的便利性,不像報紙、電視等,一旦刊登或報道就“覆水難收”,網帖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前述編輯稱,商業網站不同於新聞媒體,不擔負公眾話語權的責任。其擁有是否讓某條帖子發佈的自主權力,沒有嚴格的法律和職業約束。

  部分公關機構人員認為,刪帖公司的出現使正常的企業公關行為“變質”。如果相關部門不對此進行管理和控制,長期下去惡意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很多網站就變成了某些編輯和刪帖公司斂財的平臺。

  對於網絡刪帖需有相應法律或者規則出臺,即使不出臺相關法律,也應該規範每個網站的刪帖流程,提高行業公信力,私下刪帖收費之風“應該殺一殺”。

  去年12月,天涯社區、半島網、大眾網等網站聯合發起成立“網絡媒體反不良公關聯盟”。聯盟倡議,加強網站內部的管理,形成有效的內部管理機制和制度規範,防止網站編輯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聯盟呼籲,網站對輿論監督類的稿件要慎重處理,做到事實明白、來源清楚,堅決杜絕虛假報道,支持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成員間要互相監督,共同維護網絡媒體形象,營造文明有序的網絡媒體環境。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段修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