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圖文 >

大三學生擺攤向新生出售日用品 日賺三四千(圖)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0日 03: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祖丕波等人向新生出售生活用品 記者 史宗偉 周舸 攝

  昨日,重慶大學、四川美術學院新生報到,大學城迎來了萬餘新面孔。今天起直到12日,大學城及市內其他高校還有大量新生到來。

  新生要準備點啥?日常生活最需要什麼?怎樣買到價廉物美的商品?這些,無疑作為過來人的學姐學長們最清楚。於是,他們抓住新生開學的機會,施展拳腳,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新生剛剛到學校

  學姐就來攬生意

  “同學,這個是英語分級考試的復習資料,根據我的經驗找的題目,送給你。”昨下午,冉丹來往于重慶大學虎溪校區的宿舍,給新生贈送復習材料,“順帶”留下一份自己開辦的“掘夢”團隊經營的小商品價目表。

  冉丹是重慶大學機械學院工程工業學院大四學生,靠著做大學生的生意起家,有一套自己的生意經。

  給新生贈送復習資料,是冉丹的營銷技巧之一。在她提供的價目表上,有小到鑰匙扣、挖耳勺、樟腦丸、鎖,大到檯燈、蚊帳、盆、桶等50多種物品。只要發送一個短信,把需要的貨品編碼和名稱發給他們,他們就會送貨上門。

  “每個月花200塊錢,在虎溪租了一個小倉庫。”冉丹説,今年他們大概投入了5000元。團隊成員王亮説,昨日因為剛開學,還沒有進行統計,不過短信和電話不斷,生意非常不錯。

  從大一開始,冉丹就走上了淘金路。大一新生夏天開游泳課,她就賣泳衣和游泳鏡,一個月裏光是賣游泳鏡她就賺到2000元。

  去年,冉丹成立“掘夢”團隊,現在已經有33個成員,他們主要進行生活日用品配送。

  頻繁“經商”並未影響冉丹的學業。老師説,冉丹的成績一直位於中上。

  冉丹説,畢業後,她要開辦“移動超市”,不僅為學校,還要為社會人員配送物資。她畢業後準備找個銷售助理的工作,實現自己營銷“跳舞、跳高、跳遠”的夢想。形象地説,跳舞是原地打轉,跳高是原地上看得更高;跳遠,則是追求更高的夢想。

  擺攤出售日用品

  一天凈賺三四千

  昨天,重慶大學大三行政管理專業21歲的祖丕波凈賺了三四千元。

  “盆盆、水桶、席子要不要?薄利多銷哦,物美價廉喲!”昨日是重大新生報到第一天,也是祖丕波生意最忙的日子。

  早在開學前3天,祖丕波就到菜園壩批發了學生需要的各種生活用品,雇請5名學生幫他賣貨。因價格較低,生意相當火爆。

  由於沒有固定攤位,他的地攤一會兒被城管勒令收攤,一會兒被學校物業管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驅趕,他和他的團隊不停轉移。雖説如此,生意仍然很好。截至下午6時30分,祖丕波已賣了近萬元的貨,除去進貨成本、人工費,凈賺三四千,“現在還沒收攤,全天的總利潤肯定還要高點。”去年新生開學第一天,他也賣了1萬多元的貨,利潤達四五千元。

  祖丕波是山東人,半年前,他利用自己的積蓄和部分貸款,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家餐館,請人做山東菜。然而,山東菜不受師生青睞,他就迅速轉向做川菜,生意很快好了起來。如今,他每月平均收入達5000多元。

  “生意上,我只負責管理,具體工作請人來做。”祖丕波説,他不會耽誤學習。家境不錯的他,賺錢也不是為了掙學費,主要是培養自己的經營和管理能力。

  雖説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但祖丕波的理想不是經商,“從政是我多年來的夢想,所以考大學時,我只選行政管理專業。”

  解決家長住宿難

  六個學生當仲介

  “叔叔,是在找住宿的地方嗎?讓我來幫你們吧。”昨中午,四川美術學院新校區報到點,19歲女生楊果熱心地詢問家長們。

  楊果是河南平頂山人,就讀于川美中國畫專業。她説,學校沒有家長招待所,外面的正規旅館早就被訂滿了,她萌生了為這些千里迢迢趕來的父母解決住宿的念頭。

  今年初,楊果認識了重大等學校的5名學生。他們決定,在新學年裏充當仲介,開辦“臨時家長旅館”。

  “每個人從生活費裏摳出兩三百元,組成創業基金,然後聯絡周邊的家庭旅館。”她説,兩天時間,他們組織到20余套合格的房間,解決了30多位家長的住宿問題。

  昨下午,河南鄭州人李清祿跟隨楊果住進一間整潔的標間,因為是和另一位老鄉拼住,只需要80元。“這個價格確實太低了,附近我都問過,都要一兩百元呢。”看著幾個忙碌的孩子,他心裏很感動。他還拿到一張名片,上面印有6名學生的學校、姓名和聯絡電話。“有什麼事都可以找他們幫忙,就好像在這邊有了熟人。”

  楊果説,這次既是為家長們服務,也是一次創業試驗。雖然沒賺到什麼錢,但幾天的經歷讓她學到了不少。“有了經驗,明年,我們應該就能真正創業了。”

  ■記者 姜瑩 張水紅 談露潔 實習生 鄧娟 滕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