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百歲孤寡老太將低保費捐給舟曲災區(組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8日 18: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趙培蘭老人年輕時的照片

趙培蘭老人保存的這點鹹菜已經有點發餿了

  核心提示

  在鄭州市石化路附近一個破落的窩棚裏,住着一位101歲高齡的孤寡老太。老人親人盡失,孤苦伶仃。這樣一位歷經歲月磨難的老人,從來不吃早餐,中午靠飯店施捨的饃菜度日。老人雖然年過百歲,但愛管閒事,喜歡抽煙。雖然生活艱辛,但老人很有愛心,還把自己的低保費捐給舟曲災區。雖然無依無靠,但老人卻被愛心包圍,經常得到愛心人士的幫助,生活簡單、快樂……

  記者 李一川 實習生 姚晨雨 文 見習記者 晉遠 圖

  [窩棚之中] 百歲老人靠飯店剩飯度日

  “我昨天在未來路和航海路附近遇到一個迷路的老太太。一打聽,老人已經100多歲了,可無兒無女,生活很艱難。後來,我把老人送回家,發現她住的地方也很簡陋。”昨天上午,鄭州市民由女士打來電話説。

  根據由女士提供的線索,記者趕往石化路附近,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由女士所説的那位百歲老人的住處。

  在繁華的都市中,很難想象有這樣破敗的院落。百歲老人居住的地方是石化路旁的一處窩棚。在周圍新蓋的住宅樓的映襯下,這裡顯得更加破敗。叩開生銹的鐵門,記者看到,院子裏是幾間低矮的石棉瓦窩棚和一間平房。

  在一間窩棚裏,記者見到了101歲高齡的孤寡老人趙培蘭。她的窩棚陰暗潮濕,裏面堆滿了紙箱、相框和各式塑料袋。桌子上擺放着一台“老古董”電視機。電視機被紅布罩着,紅布上佈滿塵土。當時,老人正坐在床沿上望著滿墻發黃的照片和臺曆發呆。她身旁,兩個破舊的、有些發黃的鐘錶正滴答、滴答地走着……“房間裏的東西大多是俺撿來的廢品,就這張桌子是俺老伴留下來的。”老人摸着一張油漆斑駁、桌腿已經活動的四方桌説。

  四方桌旁,放着一個煙盒,裏面只剩下兩根香煙。“在大姑娘時,我就養成了抽煙的習慣。幾十年了,都改不了了!”老人説,她無兒無女,沒啥親人了,平時僅有一個外甥女偶爾來看她。由於腿腳不利索,她現在已經沒辦法做飯了。

  説起一日三餐,老人幾次哽咽。她説,自己早上不吃飯,中午靠附近餐館的施捨度日,晚飯再將就着吃一點。“石化路上,向東或者向西500米,各有一個飯店。每天下午兩點多,我就到飯店去。那裏的老闆人很好,把吃剩的饃、菜,都讓我帶走吃……遇到下雨,我沒辦法外出,就用冷水泡方便麵吃。”

  院裏的樹上,挂着兩個提籃。一個提籃裏裝有幾個已經發黴的饅頭,一個提籃裏裝有一個碗,裏面盛着黃豆和鹹菜。記者一聞,發現鹹菜已經有些發餿。“社區服務中心一般每隔5天給我送六個饅頭。吃不完的,我就挂起來。”老人感激地説。

  [世紀人生] 結過兩次婚但無親生兒女

  在破舊低矮的石棉瓦窩棚中,趙培蘭老人思路清晰地向記者講述了她坎坷的一生。

  趙培蘭老人説,她年輕時曾到天津等地謀生。她經歷過抗日戰爭,曾憑着勇氣和機智通過日本鬼子的盤查,曾爬上樹躲鬼子的子彈。

  “回想起那些日子,真覺得活下來不容易啊!”趙培蘭老人感嘆道。

  解放後,趙培蘭和參軍回來的丈夫結了婚。可是天意弄人,婚後短短一年,丈夫就去世了,老人守寡守了多年。在60多歲時,她在鄭州市花園路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和鐵路工人范某結為夫妻,范某有三兒一女。

  六七年前,范某因車禍去世,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趙培蘭再次失去了至親的人。“當時,老伴離開後,他的兒女將我趕出了家門。後來,我為此和他們打起了官司,最終得到1.8萬元的贍養費。可在此期間,我因與范家人起爭執被打傷,這1.8萬元還不夠償還醫療費呢。”老太太眼含熱淚回憶説。

  説起現在的生活,老人説她覺得很滿足。她平時除了喜歡抽煙外,還愛管閒事。孤單的她在平時也會給自己找些事情幹。“我愛管閒事。”老人打趣道,“平日天氣好時,我在家待不住,喜歡出去轉,遇到有人吵架,就會上前調解。”

  前一段時間,老人在電視上看到舟曲發生泥石流災害,還把政府給她補貼的150元捐給了災區。

  “我還能找到東西吃,災區的人可咋辦呢?我也幫不了太多,只能捐這點兒錢,就算報答社會了。”老人説。

  [被愛包圍] 常有好心人給老人送東西

  採訪中,趙培蘭老人一直説要給記者找水喝。摸索了半天,她從一個紙箱中找到了一包酸奶和一瓶綠茶。“這些東西,都是好心人給我的。他們看我可憐,經常拿着東西來看我。你看,昨天還有一個小姑娘送來了西瓜和酸奶。”老人説。

  老人又從包裹裏摸索出幾塊“薩其馬”,説這也是好心人送的。“附近很多人都認識我,他們對我都很照顧。昨天,我在路邊坐著乘涼的時候,一個年輕人還給了我兩根香煙。平時,經常有三三兩兩的年輕人給我送吃的、喝的。這些人,我大多都叫不上他們的名字。”老人説。

  老人由於歲數大,出去散步時經常迷路。她一迷路就向路人、民警求助,每次都會被熱心人送回家。“我這屋裏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別人送的,傢具是別人搬家時給我留下的,電扇是社區送給我的,這身新衣服也是今天好心人給我送來的。”老人説,附近的世紀歡樂園對她也很好,允許她免費進去游覽。“要不是有這麼多熱心人幫助我,我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現在。”提起熱心人的幫助,老人熱淚盈眶。

  採訪結束時,已經中午12時許,但趙培蘭老人依然沒有吃飯的意思。“我要挨到兩點多,等飯店的客人走了,再去拿吃的。”老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