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萬象 >

京城立交橋下如何不再積水(組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6日 1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二七年八月的一場暴雨讓北三環安華橋瞬間變成“澤國”。經治理後,積水問題現已徹底解決。

  新建成的排水泵站,對解決紅領巾橋“逢雨必積”的老大難問題發揮了關鍵作用。

按照20年一遇行洪標準設計治理後的馬草河,大大提高了西南城區的排水能力。

▲未治理前的馬草河。

  “檢驗一座城市或一個國家是不是夠現代化,一場大雨足矣……或許有錢建造高樓大廈,卻還沒有心力去發展下水道;高樓大廈看得見,下水道看不見。你要等一場大雨才看出真面目來。”

  著名作家龍應臺的這句話,在5月份廣州被幾場暴雨變成澤國之後,屢屢被人們提及。龍應臺向來言辭犀利,但讓人感覺如芒刺在背的同時,又不能不欽佩她的見識。

  誠如斯言,大雨,的確是對一座城市建設水平的最好“洗禮”。

  北京能抗得住多大的暴雨“洗禮”?立交橋底下會不會積水,就是最基本的答卷之一。

  1預警

  上汛當日今年首次大降雨敲響防汛警鐘,6年前“710暴雨”全城癱瘓記憶猶新

  6月1日,北京正式入汛。仿佛是有意要檢驗一下京城的防汛準備,入汛當日晚7時,今年首場大雨驟襲京城。

  雨下得並不平均,最大的降雨量落在了西三環南段。這一帶的西三環主路蓮花橋、六里橋、豐益橋下出現了積水,南北雙向交通受阻。但是除了豐益橋,其他路段積水很快被排除,沒有造成道路堵塞。豐益橋的積水也在半小時內排放完畢。

  對此前有過多次大雨阻斷交通經歷的北京而言,這是一次得分還算不錯的“答卷”,卻也敲響了警鐘。

  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人們的口中,每次提到城市積水,幾乎都要對比一下六年前的“710暴雨”——2004年7月10日的那場大暴雨,在這樣一個事件性的名稱背後,記錄著大雨癱瘓全城交通的慘痛記憶。

  大雨傾盆潑灑了4個多小時,最高降雨量達到125毫米。京城有41處道路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水,眾多下凹式立交橋成了大池塘,水面上可以看到公交車的車頂,而那些在立交橋下熄火的小轎車,則乾脆變成了“潛水艇”……全城交通幾近癱瘓。

  “710”一場雨暴露了京城排水設施的脆弱,留給北京的教訓是深刻的。

  也是從2004年開始,北京逐年加大對城市防汛,特別是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改造力度。城市積水點被逐一登記在冊,倒排工期逐年消除。在今年入汛前,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公佈了全市的58處積水點,並表示要在今年7月底前全部改造完成。

  雖然持續多年乾旱少雨,北京渴盼多些雨水滋潤,但極端降雨天氣仍是城市防汛面臨的最直接挑戰。

  “710暴雨”會不會重演?

  2積水原因

  極端暴雨天氣、河道泄水有限、現有排水能力不足、小區排水流進橋區

  在6月1日的降雨中,遭遇積水斷路的惟一一處積水點是西南三環豐益橋下,瞬間積水約半米深。對豐益橋周邊的居民來説,這樣的景象並不陌生。“只要雨一大,豐益橋下就積水,十幾厘米深很正常,汽車開慢點還能過,雨再大就會有汽車‘趴窩’。”豐益橋旁一家小賣店的店主説,去年夏天的情況更嚴重,因為豐益橋下積水,西南三環周邊的交通癱瘓了幾個小時。

  可以説豐益橋是北京城區積水點的典型代表,剖析其積水原因,可以發現立交橋下積水的一般規律。

  原因之一:出現局地暴雨極端天氣

  記者從市防汛辦了解到,自2004年以來,北京地區發生局地極端降雨天氣(每小時降雨超過70毫米)共37次,平均每年5次。北京氣候中心預測,今年北京汛期降雨量接近近十年平均值,但局地暴雨等極端天氣發生次數相對較多。如今年6月1日,六里橋30分鐘降雨量達54毫米。

  北京連續10年乾旱,海河水系中的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已經57年未發生流域性大洪水。按照洪水25年發生一次的週期規律,出現較大洪水的風險不是不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説,城市防洪依然面臨嚴峻考驗。

  原因之二:排水河道泄水有限

  豐益橋的橋下積水用水泵抽取後,排向兩百多米外的豐草河。豐台區河道管理所所長李國龍告訴記者,豐管路、豐北路、西三環和下游鐵路橋路面雨水都要排到豐草河內,因此大雨時豐草河承擔的排水壓力很大,一旦河水暴漲發生頂托甚至會出現倒灌。

  豐草河屬涼水河的一條支流,始於豐臺五里店地區,經豐臺鎮、西三環,在萬泉寺鐵路橋附近匯入涼水河,全長7.8公里,河道流域面積為20平方公里。目前河道斷面尚未達到應對20年一遇洪水標準的要求。由於現在容量有限,根本起不到蓄水作用,而且河水水平面超過路面,遇到暴雨後河水很容易溢出,流到豐益橋橋下等低窪處,形成河水倒灌現象,加劇橋下積水。

  原因之三:突發強降雨導致排水能力不足

  記者了解到,豐益橋區(包括豐益橋、豐益橋旁的鐵路橋、豐管路)常年設置有3台水泵進行排水作業,其排水能力是按照兩年一遇大雨的級別設置的。一旦降雨量超過設計排水能力時,自然很容易造成此處積水。

  養護集團有關人士強調,豐益橋的設計是根據國家相關標準進行的,其排水能力在大雨標準以下。如果有強降雨的極端天氣導致了積水,只有通過應急手段及時處理,目前進行工程層面上的改造暫時還不具備條件。

  原因之四:周邊小區排水流進低窪橋區

  豐益橋屬於下凹式立交橋,橋下道路是一片洼地,周邊雨水自然向這裡匯集。倘若只是道路上的雨水匯集於此,橋區的排水泵尚可應付,但流到豐益橋下的雨水,遠不只是三環路的路面範圍,還匯集了大量周邊小區無法排出的雨水。

  養護集團相關人士介紹,隨著南城的開發,新建小區管網排水能力不足成為普遍問題,西三環地帶尤其如此。當遇到大雨級別以上的降水時,地下滲水和地表水不能及時通過管網的渠道分流,大部分涌向了麗澤橋、豐益橋這些地勢相對低窪的橋區,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豐益橋下的積水。

  由此可見,徹底解決立交橋下積水難題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朝夕之工。

  3當務之急

  根據城市發展實際需要,儘快增加、改造排水設施,提高現有排水能力

  據市路政局提供的材料,全市四環以內的下凹式立交橋有42座,另外還有大量拉槽式道路和地下通道,成為雨天道路交通的節點,對城市交通正常運行影響較大。作為道路附屬設施的雨水管線、泵站的建設明顯滯後。

  我們不妨從已經成功消除的積水點來探尋一些可借鑒之處。位於東四環的紅領巾橋,過去因積水帶來的“曝光率”曾遠高於豐益橋,曾是一個每遇大雨必積水的“重災區”,即使是平常降雨的水平,橋下也時常出現“沒膝”、“及腰”深的積水。

  但今年汛期雨水不斷,紅領巾橋下卻沒有出現一次積水。奧秘就在紅領巾橋泵站的投入使用。

  記者在泵站裏看到,在位於地下的泵房內並列著三根直徑足有半米粗的管道,一頭連著紅領巾橋排水管道的集水池,一頭通向二道溝。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劉和平告訴記者,這個新建泵站的排水能力達到3年一遇的標準,基本可以滿足紅領巾橋的排水需要。

  換句話説,紅領巾橋此前“逢雨必積”,就是因為沒有這樣的排水設施。

  這就不免讓人不解,紅領巾橋是一座下凹式立交橋,本該在建設之初就有橋下排水設施。即便當時有疏漏,那麼東四環通車已經十餘年,紅領巾橋積水也有十餘年歷史,為什麼不早採取補救措施?

  劉和平説,解決紅領巾橋積水問題的方法看上去簡單有效,就是建設泵排設施,但實施起來很是複雜。

  城市積水點的産生,根本原因是城市排水設施建設沒能與城市發展同步。這其中,有認識遠見上的不足,有規劃設計上的缺陷,還有建設施工中的缺項等等,許多是歷史積累問題。要把這些城市建設的歷史“欠賬”還上,往往比建設之初的一次性投入還要大,面臨的問題也更複雜,更難解決。

  紅領巾橋泵站僅選址就費了多番週折。東四環通車已經十餘年,紅領巾橋周邊基本沒有空地可供建設泵站。最終建成的泵站總佔地面積800平方米,位於東四環東側、二道溝北側的規劃綠地內,這一位置已經壓了東四環的規劃紅線,但因為別無選擇,最終獲得了特批。

  增加和改造泵站,是解決城市立交橋下積水問題的主要方法。本市不少積水點都通過這種辦法得到了消除,比如蓮花橋,市水務局將泵站的排水標準從每秒2.5立方米增加到每秒4立方米後,這裡就再沒有出現過嚴重積水。

  雖然增加和改造泵站對排除立交橋下積水很有效,但排水能力提升之後,這些水流向哪依然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

  4根本出路

  城市排水系統像一張網,根治一個積水點,涉及到一個區域的河道整治

  一個健康的城市,就像一個健康的人,需要有動脈和靜脈系統,兩者協同工作,才能保證健康。

  北京的排水系統就是城市的靜脈,排水系統包括兩部分,雨水排放和污水排放系統。其中雨水排放系統是由小區排水管線、道路排水支幹線系統、排水河道支幹流系統組成。這三個系統都通暢,城市才是健康的。北京一些中小型河道、排水管線的建設落後於城市發展,造成了城市靜脈系統的堵塞。

  去年一次下大雨,豐臺水務局在南四環向馬草河的一個主排水口做了一次流量記錄,測得的最大流量是每秒20立方米——而馬草河的最大流量才是每秒46立方米。

  馬草河是涼水河最大的支流,豐台區南部的重要行洪河道,流域面積31平方公里,流域內的降水基本都要靠這條河道匯入涼水河。

  涼水河、清河、壩河和通惠河是北京城區的四大雨水排放系統。市水務局專家介紹,經過多年的整治,這四條排水主動脈的行洪標準是“20年一遇設計,50年一遇校核”,通俗地講就是可以應付20年一遇的大洪水。只是,並不是所有區域的降水都能順利地流入這四條大動脈。馬草河曾經就是涼水河流域的一個“動脈血栓”。

  馬草河原屬農田排澇河道,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這一流域變身為城市範圍,原來的馬草河難以滿足日益上漲的城市排水需要,況且從南四環到南三環玉泉營一帶的河道已大多被填平、覆蓋。這31平方公里流域內的降雨沒有出口,只能向低窪處匯集,所以造成了西南四環一帶積水嚴重。

  豐台區河道管理所所長李國龍過去一到汛期就精神緊張。他説,那時候南四環科豐橋至馬家樓橋一帶要預備下幾十台機動水泵。一旦積水,十幾臺水泵一字排開,開足馬力從路面抽取積水,但馬草河已經注滿了,只能把路面積水排到路旁的綠化帶裏,靠綠地下滲。滲水遠沒有抽水快,多數水還要流回路面。

  這種情景曾引起一些人誤解,李國龍至今感到委屈:“有人説我們是‘裝樣子’,其實我們真的在拼命幹,只是事倍功半,在當時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馬草河整治工程從2002年就開始了,目前已完成一期和二期工程,治理河道總長7.7公里。河道防洪標準按20年一遇設計,50年一遇洪水校核。三期工程從南四環至盧溝橋污水處理廠也將在今年內完成。

  劉和平説,排水系統就像一張大網,一個積水點的産生,暴露的是一個區域的問題。像整治馬草河,是在打通西南三環和西南四環一帶排水系統的大動脈,同時完善整個區域的排水支脈。這種整治已經初見成效,馬家樓橋、花鄉橋等幾個積水點,雖然沒有增加泵站,卻沒有再出現積水。

  5風險防範

  京城排水系統能抗住多大降雨?

  北京這樣的特大型城市,有著一個堪稱龐大的排水系統。市水務局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城八區共有地下排水管網5227公里,相當於北京到烏魯木齊的距離。

  這個排水系統能抗住多少年一遇的大雨檢驗?北京的城市道路排水標準該定在多少年一遇?這個問題恐怕很難有確切的答案。目前國家對城市道路、立交橋等城市基礎設施的排水標準都有具體的規定,北京的做法是,設計和施工都略高於國家標準,市政排水基礎建設應該適當超前城市建設。

  目前,北京市城區道路排水一般按1至2年一遇,重點地區按3至5年一遇,立交橋雨水泵站按2至3年一遇設計。相對於更常聽到的“幾十年一遇”乃至“上百年一遇”的河道防洪標準,這個城市道路排水標準也許會讓人感到不解。

  專家解釋説,城市道路排水標準和河道防洪標準不是一個算法。城市道路排水説的“1至2年一遇”指的是降雨量,而河道防洪的“幾十年一遇”指的是水文流量,這是兩個不同的標準。

  據市水務局提供的資料表明,北京的城市排水系統標準並不算高。如果把“幾年一遇”的標準換算成降雨量的話,北京城市排水設施應對每小時30毫米、50毫米的大雨不會出現特別嚴重的積水情況。但如果雨降到了每小時50毫米——70毫米暴雨級別,道路可能會出現一些短時的積水、滯水的情況。

  從2004年開始,水務部門累計治理積滯水點300余處,以首都機場滑行東橋、紅領巾橋、知春橋、萬泉河橋、安華橋為代表的立交橋積水問題徹底解決,同時升級改造雨水泵站20多座,環路雨水泵站實現雙路供電,主要幹道基本消除嚴重積滯水隱患。

  今年從3月份開始,市水務局在全市啟動公共排水、再生水管網設施普查工作,建立管網運行狀況,泵站匯水面積、抽升能力等基礎檔案,完成了11萬座雨水口的清掏,完成城區82座城市道路雨水泵站排水管線的排查。今年全市公佈的58處積水點將全部完成治理。積水點實行風險防範,實行提前布控,力爭出現過的積水點今年不再積水。

  與此同時,北京還將投入更多的力量用在排水管理上。市水務局局長程靜表示,從2004年開始,為配合奧運會召開,北京的排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到了2008年,在連續幾年積累的基礎上,各種預案已經做得非常充分了,做到了一個場館一個預案,一個立交橋一個預案,如果一個地方下雨了,哪支隊伍來搶修,水往哪兒排,都寫在預案裏,都有明確的規定。RJ025

  鏈結

  豐草河治理工程

  豐草河治理已納入城南規劃,該項工程將獲得世行貸款支持,其中涉及部分河道“改線”,需要配合麗澤商務區整體規劃方案制定。制約河道治理的主要問題是拆遷佔地的鉅額投資,按照現行的市區兩級投資體制,拆遷佔地資金由屬地政府承擔,目前僅靠豐台區一時還無法解決,這種鉅額投資隨地價攀升還在不斷增長。

  圖片均由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