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物價也需“體感指數”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2日 10: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同事跑來跟我説,早晨陪母親買菜,媽媽一句話把他問倒了:你們搞經濟報道的,每個月都要報道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能不能簡單點告訴我,物價為啥一直漲,還要漲到啥時候?

  這事説起來還真有點複雜。百姓一直在問,這CPI究竟是怎樣算出來的?為什麼報出來的CPI上升兩三個百分點的時候,感覺到的衣食住行消費價格漲幅卻遠不止這些呢?聽説房價是不計入CPI的,又是為什麼?專家也不斷在解答,這裡頭有不少認識誤區。筆者由此“突發奇想”,能不能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在公佈CPI的同時,再為百姓設計一個物價的“體感指數”如何?

  翻查統計年鑒可以發現,關於價格水平的統計指標其實不少,除了CPI、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還有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固定資産投資價格指數等等。應該相信,這些指數的設計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為完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和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提供了可靠依據。但與此同時,也應想到,普通民眾,雖沒有經濟學和統計學的知識背景,也不是很懂深奧的經濟運行原理,但他們的經濟生活卻更需要清晰明確的參考指標。這就好比氣象預報中大談高低氣壓、暖濕氣流,百姓未必能領會,相比之下,人們更喜歡近年來推出的體感指數,諸如熱、冷、舒適,洗曬指數,上午適宜洗曬,紫外線指數,需要加強防曬,等等。

  公佈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不僅是為政府部門設計政策、企業運營決策作參考,也是為了公眾的知情權。然而,公眾知道這些經濟信息,並不等於他們就能理解並有效運用這些信息,相比“今後經濟是L型還是V型”、“會不會出現滯脹”之類的問題,普通百姓希望得到的解答可能更直接:現在到底是不是買房的好時候?手裏的閒錢是趁早花掉還是存起來?但僅憑目前的這些專業數據,很難自行判斷。

  另一方面,假如有一套更直觀的“百姓體感指數”,對政府部門也同樣有意義。有關部門可以參考CPI、PPI等宏觀數據來制定調控政策,如果有“百姓體感指數”告訴他們,現在老百姓感覺物價貴了,工作難找了,等等,再依據這些來制定民生政策,就能更好地服務群眾。

  説到CPI,這個指數究竟是由哪些組分組成的,豬肉、服裝等不同組分在CPI中的權重為什麼這樣設定,恐怕只有一小部分專業人士才能搞得清。之所以會造成百姓感覺的物價變化與CPI有偏差,除了CPI的構成隨著時代變化需要有所調整之外,更多的原因,恐怕就是這種專業指數與百姓生活直感太遠造成的。筆者設想,如果輔有一套更“親民”的指數,反映老百姓在經濟生活領域的“體感”,就餐價格是便宜還是貴了,居住開支是高還是低,或者再增設一些指導性指標,類似氣象預報中的洗曬指數、紫外線指數,提醒大家近期出境遊價格有下行趨勢,服裝價格已到三年內高點,等等,于政策制定和百姓生活都是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