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萬象 >

道長李一:給EMBA授課 吸引馬雲等萬名商才皈依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6日 15: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綜合消息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如果脫去道裝,李一像個文藝青年。他重視儀容,長髮一絲不亂,拍照前,還會略正衣冠。戴副無框眼鏡,聲音柔軟而節奏分明,講究措辭,這可能是每天至少講課十個小時留下的習慣。

  據説皈依李一的弟子已超過三萬,其中一半在商界,和他成為朋友的商人也為數不少。在東南亞商界,他的名頭比在國內還響。演藝界人士張紀中和樊馨蔓夫婦,李亞鵬和王菲夫婦等也都是縉雲山常客。

  “福布斯富豪榜上很多人來過。”略猶豫了下,縉雲山道教協會副會長甘全中還是説完了這句。

  吸引他們的,不僅是宗教。實際上,其中有人是無神論者,還有人佛道雙修或有其他信仰。

  英國學者伊恩布蘭德尼寫過一本小冊子,題為《有信仰的資本:維多利亞時代的商業精神》,介紹了托馬斯霍洛威、塞繆爾莫利、安德烈卡耐基等10位維多利亞時代傑出企業家。他們都追求商業成功與社會責任履行的雙重目標。伊恩布蘭德尼分析了其信仰狀況,發現兩種信仰體系,即政治和宗教的信仰,對這些企業家的商業和慈善事業起到奠基作用。他們都深深地被維多利亞時代的自由主義道德觀和基督教價值觀所激勵,以至於信仰成為他們生命中主要支配力量。

  中國商人卻是個精神上無根的一族,曾經,“三教九流”中沒有他們的位置,“士農工商”裏商排在最後。最近三十年,突然鹹魚大翻身,成為超級明星與英雄。可略顯尷尬的是,商人們在這個社會的傳統與歷史中找不到自己的精神指引與坐標。

  有人希望在慈善中尋找慰藉與出口,卻遭到不理解與非議,反而徒增煩惱。有人索性遁入空門,或走向另一種極端放浪形骸。

  對尋找“生命中主要支配力量”,他們有強烈的渴望。

  道教作為最本土化的宗教,更契合本土商人需要。企業家進入“道”的世界,或者出於健康,因為道家有養生祛病的功法,或者出於利益——財神趙公明就是道教中的神明。李一的特別之處在於,無論從哪個方便“法門”進入,他都盡力引導對方最終指向心靈。有人將他與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並稱,他不置可否,“我只是個道的翻譯者。”李一坐在蒲團上,和我們相距一米,卻似近似遠,霧氣從門縫飄進來,彌散在我們之間。

  “撐出來的病人”

  按照儒家的説法,人有兩種病,一種是餓的,一種是撐的。肉體上越撐,精神上越餓。餓出來的病好治,撐出來的病怎麼辦?

  喬龍的藥方是繼續挨餓,他已經七天沒吃飯,還需要再餓七天。

  桌上的礦泉水,是他十四天來唯一的“食物”。他本來就瘦,不過120斤,現在只剩下94斤。坐在他對面,想到中午的水煮魚,記者有點慚愧。

  喬42歲,正當盛年。他的內蒙古天龍公司,資産近30億,主營業務是生態與環保,他在內蒙古承包了18萬畝荒山,搞植樹造林,同時還做城市供水、污水、垃圾發電項目。

  喬來縉雲山辟穀,不僅是為了調身,更是為了調心。

  1996年,喬龍放棄了每個月八十元的工資,開始創業,目的很純粹,就是因為家境不好,希望能減輕父母負擔。每天醒來第一個念頭是掙錢,第二個念頭是掙更多的錢。

  從2006年開始,生意有了大飛躍,可隨之而來問題和挑戰也越來越多。企業還小時,他常常想象上了規模怎麼辦,但等困難真跳到眼前,有些手忙腳亂。他打算和年輕時一樣,靠連軸轉,拼命的透支來維持,不過一旦危機暫時應付過去,體力就直線下降。閱歷、能力明明都應該接近頂峰,偏偏無力再往前走。

  健身、游泳,他從沒停過,自己還加盟青鳥健身,開了幾家足道館,也練太極,補營養,每次運動後也很舒服,只是覺得精氣神無法源源不斷的持續。

  內蒙古做生意喜“喝大酒”,一瓶接一瓶地喝,每天至少一頓。大酒有個“好處”,越喝越精神,可第二天就趴下了,喬龍趴下的頻率甚高。

  酒醒後,他心裏空落落的。錢,不缺了,可總覺得自己在繞一個圈,跑不出去,停不下來。他大量讀書,修習禪宗,偶爾記下幾句有啟發的話,轉述給別人聽,別人卻覺得很普通。

  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讓他困惑了很久:

  “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幾乎與改革同步,最初是為了一口飯,為了讓自己吃得好點,為了照顧好家人,朋友。中國這幾年發展很快,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可我看看周圍,沒有一個人真正、持久的快樂,不管有錢的、沒錢的,當官的還是平民百姓。這到底是為什麼?我跟社會各個階層聊,誰都沒有答案。”

  馬國華,海航旅業控股有限公司的年輕總裁,是走近李一的另一個企業家。他曾經是籃球運動員,卻在38歲就碰到了極限,慢性腎炎。離腎衰竭與尿毒症僅差一個加號,而他除了疲倦外,沒有任何感覺。

  以前馬國華頗像古龍小説中“憤怒的小馬”,想的少,行動力強,小時候寫作文“我的理想”,他交了白卷。在海航12年,他闖字當先,“別人同一時間試一條路,我同一時間試三條路、十條路,我比別人都辛苦,可我比別人跌倒了爬起來速度都快。我以前都用那種辦法,反正我年輕,我就衝”。

  職位越來越高,“憤怒的小馬”突然發現衝不動了。過去一個人,他衝鋒陷陣,後來帶一個300人的團隊,他也衝鋒陷陣—不要説在海航,在行業裏面他都沒服過誰。可真到了帶一個數千人團隊時,才覺察到“單槍匹馬,千萬人之中取敵首級的時代早就過去了,自己單打獨鬥,再強,沒有用,一定要讓這個團隊形成核心競爭力,讓團隊都明白我想幹什麼,那種感覺才是我需要的。”

  試錯的打法讓他的團隊也痛苦不已,每一次大家都準備得盡心盡力,又一次次撞得頭破血流回來,挫敗感會成倍放大。

  2008年與2009年,他諸事不順,艱難地先後啃下了兩個大市場,西藏與新疆,都是因為發生騷亂,徒勞往返,很鬱悶,一年都喘不過氣來。事業最低谷的時候,最讓他自信的身體也開始罷工,來縉雲山修養前,中醫用黃帝內經中的一句話來概括他:“以酒為漿,以妄為常。”

  “這三十年來,中國高速發展,走了別人五百年的路,一批很底層的人犧牲了經濟利益,差不多有兩代企業管理者也付出了精神與健康的代價。”馬國華覺得下一個經濟週期中,即使拋開道家,其他能産生正面效應的信仰或修煉也會大熱。

  兩天后,本刊記者與德龍鋼鐵董事長丁立國坐在同一列火車上,他也是李一的朋友。十個小時前他剛剛參加了某電視臺的一檔對話節目,演播大廳裏人坐得滿滿的,可丁立國覺得很孤獨。

  他多次撞到過“極限”:三次車禍,“差點從工商聯轉到殘聯”;兩次破産,幾乎被打回原點。觀眾和嘉賓難以走進他磨出繭子的內心,也無法理解他歷經劫難後沉澱出的冷幽默,而是糾纏于“第一桶金就賺了2000萬興奮不興奮”這樣的話題。

  “39歲,心已古稀,可未來我也很踏實,我已經找到回家之路了。”他看了我一眼,確認我是否懂他的意思,“我想做一個純粹的人,不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最近一次打擊,來自他與俄羅斯耶弗拉茲鋼鐵公司的交易,如果按照協議他以16億美元把公司出售了,德龍鋼鐵可能殺入2000萬噸俱樂部,成為沙鋼第二,偏偏國內監管部門就是不放行,交易最終擱淺。丁立國覺得機緣未到,所以才阻礙重重。

  他接觸佛、道已十餘年,從其中找到了力量,而不是安慰。他給自己定了“三不”,似乎深得“無為”三昧:不當大股東,不投重資産,不同國有企業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