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萬象 >

為救兒子父親捐出近半肝臟(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4日 0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手術後第三天,易先生到重症病房探望兒子。

  南方日報訊(記者/曹斯通訊員/李岩田浩)一位父親為兒子捐出了近半肝臟。醫生昨日表示,患者小勇的肝功能已基本恢復正常,下周或可出院。

  7月12日淩晨,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下稱“廣總”)肝膽外科主任霍楓走出手術室,將小勇肝移植手術成功的消息告訴李女士時,等待了17小時的她眼睛濕潤了。此時,小勇的父親易先生正靜靜躺在ICU病床上望著隔壁床的兒子,他剛為患肝門部硬化性膽管炎的孩子獻出了自己近1/2的肝臟。

  全身瘙癢

  少年突患罕見病

  小勇是東莞石排鎮人。2005年暑假,母親李女士發現小勇皮膚變黃、小便發黃、全身皮膚瘙癢等症狀。父母帶著孩子來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找到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區慶嘉教授。2006年,區慶嘉為小勇進行了肝門部腫物切除、膽腸吻合術,術後病理提示為肝門部硬化性膽管炎。

  區慶嘉深知,硬化性膽管炎十分棘手,病情不僅會反復,還會發展成終末期肝病。果然,令人擔心的事情發生了。術後3個月,小勇病情反復,醫生又給他做了第二次手術。但好景不長,2008年10月,小勇病情又一次出現反復,醫生只能通過外引流方式為其引流膽汁,並反復進行膽道沖洗。小勇帶著膽道外引流管度過1年多,15歲的他體重不足35公斤,後來病情還發展到膽汁性肝硬化程度。

  親情可貴

  父母爭相捐肝

  區慶嘉認為,為孩子進行肝臟移植手術是最好選擇。他將小勇送往中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肝膽外科專家劉超教授處,劉超又帶著小勇和他的詳細資料找霍楓會診。

  專家查看了所有檢查結果,同意區慶嘉的診斷和肝移植治療意見。據病歷資料和相關檢查顯示,小勇除硬化性膽管炎、膽汁性肝硬化外,還合併有中度a-地中海貧血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

  “手術難度恐怕前所未有,合併a-地中海貧血和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的終末期肝病病人接受肝移植手術,國內外文獻還未見報道。”霍楓表示,手術、創傷、感染、藥物干擾會加重貧血,甚至導致溶血。而且,小勇還做過兩次大手術並長期帶著經皮經肝膽道引流管,更加大了手術難度和後期處理的複雜程度。

  兩家醫院的專家毅然決定採用肝移植治療方案,這讓李女士看到希望,夫妻兩人迅速籌齊了手術費用共30余萬。

  小勇的病情不允許長時間等待肝源。其父母同時表示要捐出自己部分肝臟。李女士寫了一封5頁長信給霍楓,要求為孩子捐肝,“我害怕手術不成功,擔心丈夫身體受到傷害”。

  醫生檢查發現,李女士本身患有貧血且肝臟和膽管有較大變異,而易先生身體健康,非常適合捐肝。“我早就説要捐的,這樣我就可以和兒子肝膽相照了!”易先生説。

  17小時

  母親手術室外守候

  手術時間定在7月11日。為保萬無一失,霍楓等打算給小勇先做肝臟游離,管道仍相連,確保易先生那邊準備好才為小勇進行病肝切除。上午11點,醫生確認可將小勇的病肝切除,便開始了切取易先生左半肝的手術。7月12日淩晨2點半,手術順利完成,歷時17小時,一直守候在手術室外的李女士如釋重負。

  經醫護人員精心救治,小勇和爸爸的身體狀態穩定。易先生已于兩周前痊癒出院,從事建築行業的他已回東莞繼續忙碌。“沒覺得有什麼不同,見到我的朋友都説我沒動過手術。醫生説了,肝臟是人體唯一能再生的實質性器官,3—6個月就可長到原來大小,我沒覺得生活有什麼不同,為了兒子這是很平常的事。”

  病房中,小勇戴著口罩坐在床上,面對“長槍短炮”,他爽快作答。他覺得爸爸很偉大,“長大要賺很多錢養他!”出院後,他有兩個願望,一個是到“已經七八年沒去的海灘游泳”,由爸爸作陪;另一個是儘快回到學校,繼續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