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學者:教育經費佔GDP4%光有政府投入還不夠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31日 14: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羊城晚報專訪參與“教育綱要”起草的學者:

  教育經費佔GDP4%光有政府投入還不夠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式發佈(詳見昨日本報a9版)。昨日,在廣州舉行的“中印人才論壇”上,羊城晚報記者專訪了參與《綱要》起草的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胡瑞文。胡瑞文表示,未來十年,教育目標將圍繞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逐步完善基礎教育,實現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等方面展開。

  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是亮點

  “在探索中推進教育改革,實現人才機構優化,建設我國現代學校制度是《綱要》的一大亮點。”胡瑞文表示,《綱要》提出的觀念,如擴大高校人才培養的自主權,實現招生多樣化,是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設現代學校的重要內容。

  他指出,我國建設現代學校制度,關鍵是引進社會力量參與專業教育,重新定位培養目標。“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必須聽聽對口産業和人才需求市場的意見”。比如,礦業大學就應該有工礦企業參與辦學,通過學校理事會的形式實現科學決策和資源配置。他認為,高等教育需要培養技術型、專業型、應用性、技能型等多層次人才,逐步實現部分本科人才如空姐、幼師等教育的專業化。

  高等教育急需社會力量參與

  “教育改革的難點,一是投入還不夠,二是需要學校走出改革第一步。”胡瑞文説。

  根據《綱要》,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將在2012年達到4%,“這個數據遠遠不夠。”胡瑞文説,西方國家的教育投入遠遠高於我國。他認為,光有政府投入不夠,家庭、社會和企業投入也很重要,尤其是高等教育,迫切需要積極引進社會力量參與辦學。

  “從高考總分劃線,一考定終身的模式中解脫出來,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胡瑞文認為,在目前條件下,部分學校的部分專業可以率先改變人才考核,同時擴大特長生,如藝術、體育等專業學生提前錄取的範圍。“很多專業是需要興趣、基礎和志願才能培養的,像地質、天文、幼師等專業,對一些工作艱苦、國家急需或回報率低的專業,嘗試提前、優先錄取是非常有意義的”。

  對話 多元招生不會造成參差

  羊城晚報:根據《綱要》,“推薦”將成為高考錄取的重要方式,此前北京大學針對高考進行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曾引發爭議,《綱要》所指的“推薦”會如何實施?

  胡瑞文:一方面我們應該相信校長,校長推薦仍將是推薦錄取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校長推薦制並不是校長一人説了算,是教師廣泛參與,公平透明的人才選拔。

  羊城晚報:最近有部分專家建議“清理高考加分政策保證教育公平”,您如何看?

  胡瑞文:這是不現實的。在很多國家如印度也有高考加分制度,對弱勢群體的照顧並不影響教育整體的公平。

  羊城晚報:《綱要》規定,改革後高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後,基礎教育整體水平是否會下降?

  胡瑞文:不會,改革體現的是我們對人才不搞統一標準,多樣化才是最好的,而我們提倡的德智體全面發展並非各學科全面發展,因此不存在整體教育水平下降的問題。

  羊城晚報:新的招生制度是否會造成不同學校培養標準不一,從而産生學生素質差異?

  胡瑞文:不會。首先,這改變了以前高考“一刀切”的模式,但是基礎教育的標準差異並不會太大,如果説學校間存在差異,也是學生擁有不同的特長;其次,根據《綱要》,我們將成立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研究制定考試改革方案,落實教育綱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