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萬象 >

公共自行車成杭州交通活絡油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26日 15: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9年6月7日,杭州一對新人租用30輛公共自行車,帶領親朋好友一起騎到婚禮酒店 CFP供圖

↑公共自行車鎖止裝置 CFP供圖

  錢江晚報記者 王磊

  統計表明,杭州公共自行車日最高租用量達到32萬人次,相當於每輛車每天被租借6次。

  按照日均租用量25萬人次計算,相當於每天減少62000輛小汽車在路上行駛,減少廢氣污染物31000公斤左右。

  兩年前的5月1日,公共自行車第一次與杭州人見面時,人們更多的是新鮮,並夾雜著是否作秀和能否持續的疑問。當時很多人不曾料到兩年後,公共自行車的這抹紅色明亮依舊,成為穿行于大街小巷的風景。

  如今,公共自行車已成為杭州人市井生活的一種習慣,更被視為緩解杭州交通困境的一著好棋。然而,很多人也許已記不得,最初杭州提出公共自行車系統構想,只是為了解決公交車出行的“最後一公里”。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改進創新,公共自行車最終竟“無心插柳柳成蔭”。

  破局

  “許多市民選擇買車,開車上下班,關鍵就在最後一公里。”

  車!買車!買第二輛車!截至2009年9月底,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突破150萬輛,平均每5個人就擁有1輛汽車。行路難、停車難,和所有大中城市一樣,杭州面臨著私家車快速增長帶來的交通困境。

  此外,擁堵同樣困住了公交車。在得不到相應路權和優先通行的情況下,杭州公交平均運營速度不高,準點率不足30%,“公交車快不起來,準不起來”,自然也就讓人愛不起來。於是,更多的人轉而投向買車,交通擁堵因而陷入惡性循環。

  儘管交通管理部門每年都有新招出臺,儘管杭州的道路幾乎年年整治翻新擴建,但交通擁堵仍在一天天加劇。這時,公共自行車,適時地進入了決策者的視線,被提上議事日程。2008年2月,時任杭州市委書記的王國平在該市兩會上的一段即席發言,第一次提到了“公共自行車”。“交通兩難百姓罵聲很多,我們也知道。”王國平認為解決交通難首要是提倡公交優先,而公交優先要出奇兵。他提議學習法國里昂的成功經驗,建立自行車租賃系統,解決“公交車最後一公里”問題。

  “最後一公里”是指市民從家裏到公交站,或在公交站下車回家的這段距離,説遠不遠、説近不近,打車不合算,走路有點遠。“因為這一公里路的不方便,許多市民選擇買車,開車上下班,關鍵就在最後一公里。地鐵、公交車系統再完善,都不能解決末端交通問題,而公共自行車則可以彌補這一缺陷。”王國平説,通過“自行車—公交車—自行車”有效便捷地運轉,就近歸還自行車,“既方便市民出行,又能提高道路利用率、緩解交通壓力,還環保、健康,同時配合其他政策,推動有車族自願放棄開車。”

  新難

  服務點太少;早高峰租車難;還車時找不到還車位……

  2008年4月初,杭州公交集團與杭州公交廣告公司共同出資500萬元,組建國有獨資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系統車輛引進、租賃網點與配套設施建立、人員招聘培訓等工作,並成功研發了國內首套智慧化公共自行車服務管理系統及自行車鎖止裝置。只要把卡放在咖啡色的鎖卡器感應區刷卡,感應器“嘀”的一聲響,指示燈變綠,隨即傳來一聲輕微的咔嚓聲,自行車就可以從鎖止器上推下。還車時,只需把車推上鎖止器,同樣是一聲“嘀”,鎖止器上紅燈變綠後熄滅,還車成功。同年5月1日,首批61個服務點、2800輛紅色的公共自行車推出。

  按照杭州市的規定,16周歲至70周歲之間、具有熟練自行車騎行能力的需求者,可憑杭州公交IC卡及開通公交功能的市民卡,在租車服務點辦理租車或還車。沒有公交IC卡的市民或外地遊客,也可憑本人身份證等證件,繳300元現金作為租車信用保證金和消費資費押金,辦理公共自行車租用卡。在任何一個服務點租出公共自行車,可到任何一個服務點歸還。計費標準為:一小時內免費,一至兩小時收費1元,兩至三小時收費2元,三小時以上按每小時3元計費。

  推行公共自行車,最先獲益的是外地來杭的遊客。他們驚喜地發現,騎車穿行于西湖邊,更能欣賞湖光山色,享受人文風雅。而此時的杭州市民卻遠沒有覺得便利。服務點太少;早高峰租車難;好不容易租到車,還車時卻找不到還車位;明明還了車,卡裏卻顯示“還車未成功”,平白無故被扣了錢;有人不得不打的去還車,“買豆腐花了肉錢”;夜間還車尤其難,有人為了找一個24小時還車點,連打30多個服務熱線……

  一時間,叫好聲和投訴聲相伴而來。但顯然大家都很愛護這個新生事物,“讓它更完善”成了共同的心聲。

  變招

  目前平均每天近25萬人次租借,90%以上是長期卡擁有者

  在政府強力推動和政策扶持下,杭州公共自行車公司開始變招。

  服務點一次又一次增加,越來越密,進入社區進入郊區進入新城。從最初的61個服務點、2800輛自行車,發展到現在的2000個服務點、5萬輛自行車。目前,市中心區域大約每隔300米就可以找到公共自行車服務點。延長服務時間,設立24小時服務點,增加投放帶小孩座椅的自行車。後來又增加了有人值守服務點,在服務點醒目處公佈值守人員電話,可現場直接處理問題。針對還車難,推出“空滿位實時報警系統”。當服務點自行車滿位率大於80%或小于20%,系統就會自動報警。接到報警後,工作人員會儘快處理。改進鎖止器,在鎖止器的槽內裝了一個拱橋形狀的引導器,在還車推進時會有明顯的下沉感,從而更直觀地感知是否還車成功。為應對輪胎被黑心釘扎壞,把原先空心的輪胎改成了實心的全橡膠輪胎,但又不是特別硬。部分自行車服務點推出旅遊諮詢服務,並試賣包裝食品、飲料……

  現在,越來越多的杭州人喜歡上了這種紅色的小車。上下班、出門辦事、遊覽景區,街頭隨處可見公共自行車的身影。公共自行車,不再以景區遊客租用為主,它融入了杭州人的日常生活。有統計表明,目前平均每天近25萬人次的租借者中,90%以上是擁有長期租借卡的杭州市民或長期在杭州的外來務工者,中外遊客不到10%。日最高租用量達到32萬人次,相當於每輛車每天被租借6次。

  悄悄的,杭州人的出行方式改變著;悄悄的,公共自行車為減少污染做著貢獻。按照日均租用量25萬人次計算,相當於每天減少62000輛小汽車在路上行駛,減少廢氣污染物31000公斤左右。江蘇江陰、寧波舟山等多個城市陸續慕名來到杭州考察取經,也想推行這樣的“杭州模式”。

  杭州,提供了城市交通的另一種思路和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