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萬象 >

南水北調文物多有“首次發現” 6遺址當選十大考古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15日 16: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這是考古人員在全崗聚落大型遺址考古發現的一處磚雕墓(7月7日攝)。近日,考古工作者在位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淹沒區,河南省淅川縣盛灣鎮發現全崗聚落大型遺址。目前,已出土一批銅器、玉器、骨器、陶器等文物。目前發掘工作仍在進行中。 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新華網鄭州7月15日電(記者桂娟)在南水北調文物保護工作中,河南已有鶴壁劉莊、安陽固岸、滎陽關帝廟、新鄭唐戶、新鄭胡莊、滎陽娘娘寨等6個遺址當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它們與其他重要“首次發現”一起,為破解諸多中國歷史之謎提供了難得一見的珍貴資料。

  “雖然是被動解剖,但南水北調縱貫中華文明的核心地帶,為探索中華文明的形成、發展過程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説。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有獨立起源而從未中斷的古老文明。回答中華文明如何起源,是我國學術界最重要的課題。新鄭唐戶、溫縣徐堡、博愛西金城、淅川溝灣等遺址的發掘,為中華文明探源提供了最新的研究資料。

  新鄭唐戶是我國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的裴李崗文化聚落遺址,第一次發現了裴李崗時期大面積房址,對研究早期聚落形態的起源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博愛西金城遺址出土龍山時期炭化粟、水稻、小麥等作物遺存,為研究我國史前農業提供了珍貴實物,其城址也對研究文明起源和國家形成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淅川溝灣遺址同時發現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和王灣三期文化遺存,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就在這裡交匯,對於探索當時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探討黃河文化與長江文化的交流狀況,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強大的商人從何而來?如何入駐中原,建立了一統天下的泱泱帝國?鶴壁劉莊遺址大規模先商墓地的發現,首次在豫北地區找到了先商民族的重要遺存,為研究商人入駐中原的路線提供了新視野。專家認為,劉莊先商墓地佈局清楚、保存完整、隨葬品豐富,對研究先商文化葬俗葬制、社會結構、商人淵源、夏商關係等重要學術問題起到巨大推進作用。

  自甲骨文和殷墟發現以來,我國相繼發現了鄭州商城、偃師商城、洹北商城等商代皇室重地,但商代平民的生活狀態無人知曉。滎陽關帝廟商代晚期聚落遺址的發現,首次找到了佈局完整的商代村落,遺址內分佈著居住區、祭祀區、制陶區、墓葬區,功能明確,揭示了商代普通百姓的生活形態,這在歷時80多年的我國商代考古發掘中尚屬首次。

  張揚浪漫的楚文化如何起源,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謎團,也是近20年來學者們尋找的重點。在淅川下王崗、等多處遺址發現相當於西周時期的楚式鬲,為楚文化來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下王崗遺址還發現了龍山文化、新砦晚期、二里頭文化、西周時期的文化遺存,出土了石圭、黿甲骨、銅矛等遺物,對於楚文化探源、中國兵器戈的起源以及玉禮器圭的起源等相關學術課題的研究均具有非常關鍵的意義。

  淅川徐家嶺墓地,清理了一座戰國早期大型“甲”字形楚國大夫級貴族墓葬,出土鼎、簠、敦、壺、尊缶、甗、鬲、浴缶、盤、匜、編鐘、編磬等青銅禮器100多件,對研究楚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楚都丹陽的地望、楚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關係等一系列前沿課題,提供了極為重要的材料。

  戰國時期,強大的諸侯王如何安排身後事?王陵面貌是什麼樣的,一直沒有完整答卷。新鄭胡莊墓地發現了戰國晚期韓國王陵,新發現的由環溝、中字形封土與建築、陵旁建築構成的陵園形態填補了韓王陵考古發現的空白;陵體建築、陵內臨時建築、槨室建築揭示了韓王陵築墓和埋葬順序;由卵石和木炭混合的雙槨雙棺葬具,是韓國王侯級大墓棺槨完整形態的首次發現,對東周王一級陵寢制度研究意義重大,是我國東周考古的重要突破。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時期,在安陽固岸墓地首次發現的大規模東魏、北齊時期等級分明的貴族和平民墓葬群,集中揭示了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文化面貌,尤其是通過對出土文物的研究,從文化形態上首次揭示了民族大融合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