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社會萬象 >

富士康事件暴露出員工心理干預機制不完善

發佈時間:2010年07月08日 06: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矛盾衝突引發了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達1600多萬,有心理障礙者數量更加龐大。最近,富士康事件讓全社會關注到心理健康問題。然而,解決心理問題光靠心理醫生是不夠的,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心理干預機制。從本期開始,本版將陸續推出“關注心理健康”系列報道。

  ——編者  

  “80後”員工抗挫折能力低

  “一個企業的員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這麼頻繁地跳樓自殺,確實暴露了企業轉型中的員工心理危機問題。”首都醫科大學醫學人文系主任、心理學教授孫紅説。

  她分析,從富士康企業本身來看,企業沒有真正建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對企業文化建設重視不夠。“在單調的流水線上作業,很容易讓人産生職業倦怠,再加上高度的流程化和標準化的管理模式,讓員工自我感覺就是一台工作的機器。”她認為,這樣的企業文化難以滿足“80後”、“90後”年輕員工的心理需求。

  逆商過低使新一代年輕工人陷入深深的絕望並尋求自殺以解脫。逆商(Adversity Quotient)全稱逆境商數,或叫挫折商,用以預測人的抗挫折能力。它是指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戰勝困難的能力。從農村到城市的落差、家庭到社會的落差、理想到現實的落差讓這些年輕人無所適從,在企業裏也無從宣泄,最終導致接連跳樓事件。

  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首席專家、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黨委副書記李保福認為,在社會轉型期,各種壓力深刻地影響著企業員工的心理與行為。富士康跳樓事件、佛山本田工人罷工等事件直接體現或折射社會衝突的現實壓力,不僅對當事者的情感、心理人格造成嚴重傷害和扭曲,而且還對社會大眾的心理與行為造成惡劣影響甚至負面誘導。

  抑鬱是最常見的心理問題

  北京某醫院急診科化驗室的護士小劉,有一次給一名患兒抽血,孩子因害怕大哭,其母親便開口大罵小劉,此後小劉在工作中鬱鬱寡歡。在幾個月後講述時,依然淚流不止。

  水利系統某單位對職工心理和諧狀況專門做過一次問卷調查。調查顯示,33.85%的人認為自己經常處於鬱悶情緒之中,10.59%的人認為自己經常處於無聊情緒當中,7.49%的人認為自己常常處於煩躁情緒之中。

  李保福説,員工所承受的職場壓力、社會壓力和個體壓力比其他人群更大,從而長期處於疲勞、煩躁、壓抑的精神狀態中。

  養家糊口的壓力、工資報酬不合理的壓力、人際關係壓力、工作繁忙的壓力,以及因各種現場安全事故和隱患形成的安全壓力等等,都屬於職業壓力;來自家庭的壓力、個人價值觀的片面性而産生的自我精神壓力等等,屬於個體壓力。加上社會壓力,三種壓力既互相區別又緊密聯絡,交互作用於企業員工,可以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

  首先是心理變化,最突出的是情緒、記憶思維方面的變化,焦慮、煩躁、緊張、鬱悶、情緒低落、悲觀失望、注意力和記憶力下降,嚴重者出現抑鬱傾向最後發展成抑鬱症,或是強迫症、焦慮症、恐懼症等。據相關數據統計,國內職場員工最常見的心理問題就是抑鬱傾向。

  其次是身體變化,可能出現頭痛、高血壓、心臟病、腸胃潰瘍、失眠、癌症等一系列心身疾病。來自美國相關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人類90%的健康問題與壓力狀況密切相關。

  最後是行為上的變化,表現為吸煙次數增多,喝酒解愁、無端地發脾氣、不關心子女和家人、工作效率低、離職、缺勤、遲到、曠工、總去衛生間、過食、吸毒、自殺等。

  孫紅説:“現代社會,各行各業的員工幾乎無一例外都能感受到強大的壓力。一個人自己內心力量是否足夠強大、社會支持網絡是否良好,是判斷一個人逆商高低、會不會出現心理問題的關鍵。”

  員工心理問題可能影響企業效率和效益,企業管理層的心理問題可能導致決策失誤等嚴重後果,特殊行業員工的心理問題甚至還可能給社會和環境造成災難。

  職業倦怠成為心理健康死角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結果》發現,有70%的被調查者出現工作倦怠;《中國員工心理健康》調查結果表明,有25.04%的被調查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

  但是,在我國,員工的心理問題較少被關注。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執行主任王偉指出,員工以忠誠、遵從和努力作為條件來換取工作穩定性的情況已不復存在,一些員工不再像以前那樣努力工作,開始出現職業倦怠、精神萎靡。這些心理健康的死角,卻被我們很多標榜“以人為本”、“員工第一”的企業忽略了。

  自從2007年開始,孫紅帶領團隊在北京世紀壇醫院、石景山醫院、宣武醫院先後給醫護人員實施免費的員工援助計劃。但是孫紅髮現,接受服務的多為護士、低年資醫生,管理者往往意識不到實施員工援助計劃的重要性。

  “這其中有文化觀念因素、也有經濟方面的因素。”孫紅説。人們普遍認為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是一件羞恥的事情。另外,社會上一些提供員工援助計劃服務的組織要價很高,沒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企事業單位不肯為此投入太多。實際上美國有調查顯示,企業為員工投入1美元,可節省運營成本5—16美元。

  近日,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正式啟動。該工程是以國外的員工援助計劃為基礎,並結合我國國情而制定的一個關心員工心理健康的系統工程。工程心理學專家團隊將深入簽約企事業單位提供服務。如今,中國員工心理健康工程已有簽約心理機構600多個,簽約心理工作者數千人。近百家企業成為簽約客戶,主要涉及通訊、金融、銷售、IT、冶金等行業。

  上世紀80年代,國際公認的員工援助計劃由美國進入中國,從2001年起國內的一些企業開始重視心理培訓,但規模不大,也非常零散。孫紅認為,應加強領導層對員工心理危機問題的認識,糾正民眾對心理問題的錯誤認知,加大專業心理工作者的參與力度,同時還要解決員工援助計劃的本土化問題。